老舍故居(紀念館)

老舍舊居即“丹柿小院”,在小楊家胡同8號(原小羊圈胡同5號)北京典型的四合院。老捨出生在小楊家胡同8號北房3間中東頭的一間。院子東西長,南北窄,基本保持原狀。老舍在《四世同堂》小說中曾描寫過這一條胡同。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曾任國小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1924年去英國,在倫敦東方學院教書,這時開始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回國後在山東大學教書,寫出《駱駝祥子》,被譯成英、法、日等多種文本,抗戰時寫出《四世同堂》。1946年去美國講學,1949年回國。。抗戰期間,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為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參加抗日宣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務。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等。
“丹柿小院”是1950年老舍旅美回國後購置的,這是一座北京舊式小院,小小的黑門坐西朝東,進門為一小院,只有兩間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東西各有三間廂房,現闢為展室,從第一篇小說《小鈴兒》到最後一部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老舍先生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薈萃其間,再現了先生一生的創作成就。北房三間,左右各一間耳房,現為原狀陳列,展示了先生當年的生活原貌。明間和西次間為客廳,在這不大的客廳里,曾聚會過很多文化名人,周總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邊的沙發上,與先生親切交談。東次間為臥室。西耳房即為老舍的書房兼工作室,書房小而樸素,硬木鑲大理石書桌上至今還擺放著老舍喜愛的幾件文玩:一枚齊白石為他刻的印章,一隻馮玉祥將軍贈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笠翁李漁書畫硯”。就是在這間小屋裡,從1950年到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寫下了《龍鬚溝》、《茶館》和大量曲藝、雜文、論文、詩歌、散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