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窩山

老窩山

老窩山位於瀾滄江流域下游,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瀾滄江西岸中挑和維登鄉境內,是瀾滄江流域的景觀資源類型補充片區,以高山湖泊、高原草甸和野生花卉資源為保護重點,主要景點包括新化湖、老窩山高山冰積湖群,瀾滄江二級支流拉洛河、紅岩洞溶洞、栗地坪野生花卉等,目前仍處在原始未開發階段。

基本信息

概述

老窩山老窩山

老窩山是碧羅雪山主峰,海拔4435米。老窩山位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中排鄉境內,地處瀾滄江西岸,碧羅雪山的東面,西與福貢縣一山之隔,北與維西縣相連,南通蘭坪縣的石登鄉和營盤鎮。

老窩山到瀾滄江邊最低海拔1538米,直線不到十公里,相對高差2897.4米。登頂東望,可見東面的玉龍雪山、哈巴雪山、金絲場雪山、老君山、雪邦山在雲海中隱現。

老窩山在傈僳語的意思為“群龍居住的地方”。歷史上的“鹽馬古道”從山中穿越,著名的南坪啦井桃花鹽便是通過這條古道運至緬甸密支那的,是世界上最險要的古道之一。現在已被背包族開闢為一條比較經典的徒步線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的衛星圖像資料顯示,在這個約500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內,分布著成百上千的大小湖泊、水簾瀑布、高山草甸和完整的原始生態,被稱為“萬瀑千湖之山”。老窩山風景區由德慶河的兩大支流分老窩河片區和雞奪魯片區,雞奪魯河片區由雞奪魯湖、高湖十八灣和一個無名湖匯流成雞奪魯河。老窩河片區由念布依比湖和一個無名湖匯流成老窩河。

老窩山一帶普遍存在著雙雨季的現象,第一次雨季在2-4月份,第二次雨季在6-9月份,雨季雨水豐富,易發生土石流,不宜旅行。5月、10月至來年1月為旱季,可以前往旅行。

不論春夏秋冬,老窩山始終充滿著神奇的芬芳。該地區主要居住著兩個古老純樸的傈僳族和白族支系“拉馬人”,他們的民風民俗富有地方傳統的文化風采,他們樸實大方,在長期山地耕種的生存環境中,始終保留著一種傳統、古樸、純潔的山地民族文化,富有獨到的詩意和情話……如今“三江併流”老窩山片區成了科學、探奇、探險和自然生態旅遊的勝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往老窩山探秘。

資源

老窩山老窩山

老窩山因此成為地球上高山湖泊、高原草甸、原始森林和野生花卉資源最集中、多樣性特點最為明顯的區域之一。

老窩山在海拔3800米到4100米之間分布著一望無際的國家二類保護植物棕背杜鵑林,花開時節,如同仙境。老窩山片區是原始生態保持最為完整的地區,群山間的密林深處,分布有大小高山湖近十五個。

成林成片的紅豆杉鐵杉冷杉榧木落葉松禿杉和野生核桃林處處可見,高大挺拔,遮天蔽日,高山湖清澈的湖水順山勢而流,在森林間穿梭,形成無數天然雕的河床草甸、河景、河瀑,景色美不勝收,不論春夏秋冬,老窩山始終充滿著神奇的芬芳。

景觀

老窩山老窩山

老窩山自然保護區是進入“三江併流”地區的始端,被稱為“三江之門”,屬高海拔原始自然生態環境,群山間的密林中飛瀑密布,高山湖泊雲集,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十五個高山湖泊,被人們稱作萬瀑千湖之山,湖泊的海拔從3500米到4000米,最大的湖是雞奪魯湖(傈僳語“欠國司馬依比”),面積約5000平方米。

老窩山片區的北部由8個湖的湖水匯流組成松坡河。整個老窩山自然保護區的高山湖泊形態奇異,出口的落差極大,形成無數高山瀑布,最高的瀑布近兩百米,比“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景象不要壯美得多。老窩山三個片區組成的自然景觀神奇得讓人吃驚。

雞奪魯村西南面的高湖十八灣,面積約4800平方米,該湖源頭的南面和西南分別人高山峽谷的融雪飛流而下注入該湖,說它是湖但又不是滿湖是水,而是小片小片的小湖組成的一片湖群,湖群又匯成一條寬約5米、深2米的河道,彎彎曲曲緩緩流淌,明鏡的水面在山竹叢中開成一道道如夢的仙境,居高腑視,就像一條條織錦飄落大地,雞奪魯西北面的雞奪魯湖面積最大,湖裡雪山相映,青波蕩漾,湖水出口就形成一大高瀑,水聲隆隆,瀑雨飄飛,密林中只見霧靄冉冉升騰,似“白龍飛天”。念布依比湖四周冷杉環抱,顯得寂靜、神秘。

清澈的湖水慢悠悠流淌出山谷形成近3000米長的河道,與河道兩岸的多個小湖組成一道寬約500米的濕地草甸,草甸四周山、冷杉、雜木依河而立,3000米的河谷,在陽光的照射下,如同一片金秋的稻田耀眼奪目。念布依比湖從外觀年她就像一座人工水庫,近百米高的山崖陡壁自然形成“水庫”的“大壩”,湖水人山崖的叢林間跌落成瀑布關開成“水庫”天然的“溢洪道”。

念布依比湖的北面群山間還有8個高山湖依山而形成梯狀排列,最高海拔約4000米,鳥瞰湖群如同天空的北斗星,故當地傈僳族人稱為“實依比”,意為七星湖。站在老窩山頂,視野極其開闊,往西可見高黎貢山主峰嘎娃嘎普,往北可見白馬雪山和太子雪山,往東可以看見梅里雪山和玉龍雪山,“三江併流”地區的十萬江山一覽無餘,春夏之交,山中雲霧騰升,登臨絕頂觀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頗為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