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鈣血症

(一)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高鈣血症(hypercalcemia)可能是某種嚴重疾病和惡性腫瘤的一種表現,亦可在沒有明顯疾病徵象的患者中通過實驗室檢查偶然發現。在分析高鈣血症之前,一定要保證確實存在有高鈣血症,而不是實驗室檢查中發現的假陽性結果。只有校正後的血清鈣濃度超過10.8mg/dl(2.7mmol/L)或離子鈣超過5.4mg/dl(1.35mmol/L)時才肯定高鈣血症的存在。由於高鈣血症不論是持續性的還是間歇性的,卻總是長期存在的,因此可通過多次檢測空腹血鈣而確診。一旦肯定有高鈣血症,就必須確診其原因。

病因

(一)發病原因
高鈣血症的原因很多(表1),可分為如下幾類:①與甲狀旁腺有關;②與惡性腫瘤有關;③與維生素D有關;④與骨轉換率高有關;⑤與腎衰竭有關,其中,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和癌症占其發病的90%。
(二)發病機制
病因不同,其發病機制亦不相同,歸結起來4個方面:①骨質再吸收增加;②腸鈣吸收增加;③尿鈣重吸收增加;④血液濃縮,對於老年人,骨質再吸收增加是其主要發病機制,絕經後婦女缺乏雌激素對PTH刺激骨質吸收的對抗作用,使原發性甲旁亢增加;長期鈣缺乏者,亦可導致繼發性甲旁亢;慢性腎功能不全者亦可通過三發性甲旁亢,而導致高鈣血症,惡性腫瘤亦通過骨質再吸收增加而引起高鈣血症,主要途徑有:①乳腺癌等惡性腫瘤骨轉移所致的局限性溶骨性骨破壞,②多發性骨髓瘤和其他累及骨髓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以及發生於肺,腎,泌尿生殖系的惡性腫瘤合成,分泌一些細胞因子和腫瘤相關激素,如IL-1,IL-6,TNF-α,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蛋白(PTHrP)等,導致體液性高鈣血症。

治療

(一)治療
除惡性腫瘤引起的高鈣血症外,在選定最終治療方案之前對高鈣血症先進行初步處理一般是必要的,亦是有效的;治療方式需隨高鈣血症的嚴重程度和有關症狀的性質(包括原發病、血無機磷酸鹽水平以及肝腎和骨髓功能)而定。由於高鈣血症是由骨鈣釋放過多、腸鈣吸收增加或腎鈣排泄減少所致,了解此點有助於指導治療。通常高鈣血症內科治療的近期效果好,遠期效果由於藥物的毒性並不令人滿意。
1.補-利促排療法
(1)治療輕度高鈣血症(≤3.0mmol/L)一般是靜脈輸注氯化鈉(輸液量≥2L,尿鈉量≥300mmol/d),必要時可用小劑量的呋塞米(速尿)(40~160mg/d)或依他尼酸(利尿酸)(50~200mg/d),使尿鈣排泄量增加至少2.5~7.5mmol/d(100~300mg/d),24h內血鈣水平下降0.25~0.75mmol/L(1~3mg/dl)。
(2)對於重度高鈣血症(≥3.7mmol/L)則需強力利尿以迅速糾正,靜脈輸注鹽水(4~6L)和使用大劑量的呋塞米(100mg,1次/2h)或依他尼酸(利尿酸)(40mg,1次/2h)以加強鈉-鈣利尿作用,使尿鈣排出達25mmol/d(1000mg/d),24h血鈣水平下降1mmol/L(4mg/dl)以上。
(3)在採用補-利療法時,一定要嚴密監測血鉀、血鎂和心功能(靜脈壓),以防低鉀、低鎂血症和肺水腫,特別是強力利尿時至少補鉀60mmol/d,補鎂60mmol/d。
2.抑制骨質再吸收
(1)二磷酸鹽: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福善美,fosamax),10mg/d,口服,以抑制骨質吸收。帕米膦酸二鈉(帕米磷酸鹽),60mg溶於1000ml生理鹽水中緩慢靜脈滴注。
(2)降鈣素:降鈣素(合成鮭魚降鈣素,密鈣息):5~10U/(kg·d),加入500ml生理鹽水中,緩慢靜脈滴注(6h以上);降鈣素(合成鰻降鈣素,益鈣寧),40U,肌注,2次/d,可根據血鈣變化適當調整。
(3)普卡黴素:毒性較大,有為二磷酸鹽取代之勢。
3.若血磷<1mmol/L(3mg/dl)者,可選用磷酸鹽:250mg磷,1次/6h,口服;若高鈣危象,則予1500mg磷,1次/12h,靜滴,直至血磷達2mmol/L(6mg/dl)。應監測血磷,注意異位鈣化和肝、腎、骨髓毒性。
4.其他療法
如糖皮質激素、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和透析等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之。糖皮質激素和吲哚美辛起效緩慢,不適宜作為危重高鈣血症的主要治療方法,且吲哚美辛僅適於某些假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者,而糖皮質激素可能對某些溶骨性惡性腫瘤所致的高鈣血症有效,特別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高鈣血症並發急、慢性腎衰者應予以透析治療,降鈣素與糖皮質激素合用亦可試用。
5.長期治療
一種安全的療法是限制飲食中的鈣,同時給予氯化鈉或聯用呋塞米,並口服中等劑量的磷酸鹽。此外,二磷酸鹽可能是一種有前途的藥物;絕經後婦女,可酌情給予雌激素替代治療。
6.病因治療
如甲旁亢的手術治療,慢性腎衰的透析治療等。
(二)預後
取決於原發病因。惡性腫瘤所致者預後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