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造像碑

老子造像碑

畫面為老子懷抱如意鉤,騎青牛過函谷的故事。通版皆為線刻,形態逼真,祥雲繚繞,雄關在望。

老子造像碑

老子造像碑,高1.33米,寬0.62米,厚0.17米,青石刻成,長方形,平首,無座,無邊飾。民國四年(1915年)鹿邑縣知事王光弟募工按拓片摹勒而成。畫面為老子懷抱如意鉤,騎青牛過函谷的故事。通版皆為線刻,形態逼真,祥雲繚繞,雄關在望。

老子簡介

老子造像老子造像

指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造像碑
造像碑,奉佛造像碑是北魏至唐代這一時期風行的、特有的宗教佛教文化藝術品種,唐以後是絕對沒有的中國古代以雕刻佛像為主的碑刻。在其上開龕造像,多為佛教造像,極少數與道教有關。並常銘刻造像緣由和造像者姓名、籍貫、官職等,有時也有線劃的供養人像。盛行於北朝時期,多發現於河南,陝西、山西、甘肅等省。現存的實物,以北魏時期的最早,而以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時期的數量最多,說明其最盛期在北朝晚期。至隋代日趨衰落,唐代僅偶有發現。其造像題材和造型風格等方面的特徵,一般近於同時期的石窟寺藝術。但因雕刻於碑石上面,故多系高浮雕作品,且形體較小,雕琢的更加精細,是研究當時宗教藝術及宗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記載

關於老子騎青牛出函谷入西遊的故事, 《史記》有載,《神仙傳》諸書記載更為詳細。《神仙傳·西度函關尹喜問道》記為:
尹喜性伏各喜字公文,伏毒室之後。初,母氏晝寢,夢天下絳綃流繞其身,時見長人與語,飛入口中,咽之。既覺,口有盈味。(周)成王丁已四月初八日,及生喜,有雙光若日,飛游其旁,室內皆明,陸地自生蓮花,光色鮮潤。既長,眼有日情,姿彩長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表,好墳索(即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簡稱都是古代書名。)施德行仁,有大度,損身濟物,不求聞達。東遷於解(地各),康王舉為大夫,素善於天之秘緯,鬼神無以匿其狀。昭王五十二年冬十月登高遠望,見東極有紫氣西邁。喜曰:“夫陽氣盡九,星宿值合,歲月並五復九十日之處,法應有聖入經過京邑。”但畿內地廣,往來極多,既過而不值,知函谷必由之隘道,乃求為函谷關令,每夜仰觀乾象,見紫氣漸逼,長有丈余,飛入關來。喜日:朝夕必有異人至此。預令關吏孫景日:“有形容殊俗,車服異常者,勿聽過氣乃命灑掃四十里以待。二十日甲子,老子乘輿,駕青牛 ,叩關欲度。孫景入白尹喜,喜曰:“我今得見聖人矣 !”即具朝服出迎,跪伏叩頭,邀請曰:“顧丈人暫留神駕”。老君曰
:“吾貧賤老叟,居在關東,因在關西暫往取薪,何故見留?幸聽我度”。喜復稽首曰:久知大聖,當來西遊,勞神暴露有日 ,必願少憩。”老君曰:“聞道西竺有古老先生者,善入無為,永存綿久,是以 勤身就道,經過子關,子何以過留邪?” 喜曰:“觀大聖神姿超絕,乃上天之至尊,邊夷何足我就?萬勿託言,少垂哀愍”老君曰:“子何所見而逆知我?”喜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過昂,自今朔融風三五,東方真氣,狀如龍蛇而西變。此大聖人之伍,故知必有真入度關也”。老君怡然笑曰:“子知我,我亦知子矣!子有通神之見,當得度世。”喜再拜日:“敢問神入姓氏,可得聞乎?”老君曰:“吾姓字渺渺,從劫至劫,不可盡說。今姓李,字伯陽,皆號吾為老子。”喜於是就官舍,設坐供養,行弟子禮。於是老子盡傳以內修外煉,度世之法。中有九丹八石,玉醲金液,治病養性,谷絕變化,役使鬼神之法術。喜退而書之,凡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喜又請教誠 , 老子授之五千餘 言 , 即今日所見《道德經》 。老子遂自 馭青牛西行而去。今日所 言 " 紫氣東來 ", 典 即出此。當然這也是一段頗具神話色彩的傳說,造像碑之畫面,就是描述這個故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