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峰

老人峰

位於桂花園,是一個崩塌殘餘孤峰,此類地貌廣泛分布龜峰景區,但以老人峰最為突出和典型。

老人峰位置

於桂花園,為一崩塌殘餘孤峰,因形似老者而得名。老人峰有四看,即站在4個不同的位置觀賞老人峰,會看到各不相同的景致。站在“二看”老人峰的觀景點,可見“老人峰”頭部與身子連線處,有三個洞孔,觀其景,形成“懸而不落,斜而不墜”之奇景。若專看“老人峰”頭部,則很像一隻古人烹食的鼎鑊,稱之為“三足鼎立”;若整體看,極似一頂盔貫甲的武士,故又被稱之為“武士峰”。

專家對老人峰為什麼會“懸而不落,斜而不墜”進行了解釋,因老人峰的頭部經差異風化後,留下了3個支撐點,所謂“三足鼎立”,所以“老人峰”“懸而不落,斜而不墜”。專家介紹說,“老人峰”屬於崩塌殘餘型丹霞地貌。此類地貌類型突出強調以崩塌作用為主,殘餘的山體、石塊規模一般相對較小,且在後期的風化溶蝕作用下常被塑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造型。此類地貌廣泛分布龜峰景區,但以老人峰最為突出和典型。

活多久

經過專家測量,老人峰從腳部到頭頂高28米,整個“人”重2240噸,其形成的年代估算有30萬年左右。老人峰的頭部高2.54米,從“二看”老人峰觀景點測量其寬度為1.59米,體積大約73.6立方米,重達9.6噸。根據其風化的速度,在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還可存在3-5萬年左右。

“百年道”是怎么形成的?

“百年道”位於畫壁峰下,為一巨大如板石塊,高約20米,長約30餘米,與畫壁峰相依。中間留有一長長

的通道,寬處不足50厘米,狹處僅20餘厘米,剛容一人側身而過,被稱為“自然身材標準儀”。如技藝不好,

抑或過於肥胖,極可能被卡住,進退兩難,故在此走上一遭,勝似人間百年。又一說在此走上一趟,可活百年

,故有“百年道”之稱。

據專家介紹,“百年道”原為岩體中的節理縫隙,沿縫隙有地表水下滲,發生沖刷侵蝕下切,破碎岩塊和砂石被流水沖刷掉而留下巨大空隙。同時,節理外側的岩塊由於重力作用發生滑移,並向外傾斜,形成這一景觀。遊人穿洞時稍有難度,故有“身材好不好,走走百年道”之說。

“四聲谷”為何會“一呼三應”?

穿過一線天的窄小通道,行僅百步,即到四聲谷。

遊客站在“四聲谷”高喊,為何會“一呼三應”呢?專家經過觀察“四聲谷”周邊地形後解釋道:“四聲谷”周圍的地形為弧形壁崖,“四聲谷”正好位於弧形壁崖裡面的一個點上,當聲音發出後,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壁崖時,便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當碰到第一個壁崖形成的回聲又碰到第二個壁崖,就會形成第二次回聲。連續碰到許多壁崖就能形成許多次回聲。遊客在“四聲谷”高喊一聲,可以先後聽到四次相同的聲音(自己的一聲和山谷的三次回聲),就是人們發出的聲音,在山谷中碰上壁崖後,不斷形成回聲而造成的一個自然現象。專家還表示,實際的回聲比我們聽到的三聲要多得多,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

駱駝峰”七道天險“險”在什麼地方?

據了解,“駱駝峰”為龜峰景區內的最高峰,長約近1000米,寬約25米,海拔高362.6米。通往“駱駝峰”極頂有七道天險考驗遊人:一是鯽魚背,此處分為東西兩面,兩面皆為懸崖峭壁,似鯽魚的背部;二是登雲梯,梯子懸空凌駕於絕壁上,此乃登駱駝峰的惟一通道;三是“一線天”,狹小的空間,險峻萬分,非勇敢之人不敢行之;四是颶風峽,顧名思義,此處是山高月小,颶風如電,令經過之人膽戰;五是“壁虎崖”,意即無壁虎游牆之術,莫想上去;六是斷魂溝,此溝深不可測,俯望之,讓人目眩神迷,難以自持;最後一險為絕勝坡,此坡傾斜達45度,爬坡時雙手需牢牢抓緊旁邊的石壁,否則難以到達極頂。

據專家介紹,“駱駝峰”屬於丹霞地貌中的石牆、石樑景觀。石牆是指岩壁陡立平整呈牆狀的岩石,石樑則是指呈屋樑狀對稱的岩石。他們在考察中發現,“駱駝峰”主要是石牆、石樑的斷層、節理或裂隙,在流水的長期沖刷侵蝕、重力崩塌、風化剝蝕等綜合作用下所形成。其兩側為懸崖絕壁,頂部呈波狀起伏猶如駝峰,驚險無比。其中第三險“一線天”經測量,長約111米,寬約2-5米,深約200米,走向75°。兩側崖壁陡立,平直幽深,光天一線,猶如刀劍把山壁開出一大石縫。崖壁上穴、坑、洞眾多,頗為壯觀,最窄處僅容一人側身而行,兩側崖壁高立千仞,仰天長空一線,天成美景,妙不可言。

全國罕見的南岩天然洞穴群如何形成?

南岩天然洞穴群位於南岩景區,在16平方公里的主景區內,有自然石窟23個之多,其中最大的達到1502平

方米,最小的也有100多平方米。

在對該洞穴群進行科學勘測後,專家得出該洞穴群大致在晚白堊紀就開始逐步形成了,屬於典型丹霞地貌

中的水蝕洞穴。所謂水蝕洞穴是指在流水的長期沖刷侵蝕作用下,丹霞岩壁上所形成的凹坑、空洞等微地貌。

其成因有三:一是形成丹霞山體或崖壁的晚白堊紀河口組塘邊組紅色岩層的岩性差異,在陡峭的崖壁上,軟

弱岩層往往先期被水流沖刷成洞穴;二是位於河流凹岸的崖壁,在強烈的流水側向侵蝕作用下,軟、硬岩層均

可被沖刷侵蝕掉形成水蝕洞穴;三是岩壁上的丹霞岩層中含有的礫石,由於流水沖刷而脫落,也可形成水蝕洞

穴。水蝕洞穴在龜峰景區均有大量分布,但以南岩景區發育較為完善。

徐霞客曾在游龜峰的日記《江佑游日記》中寫到:“蓋龜峰巒嶂之奇,雁盪所無。但詘水觀耳。”意思是

說龜峰的山巒景色很美,是溫州的雁盪山所不具備的,但唯一遺憾的是缺少流水。龜峰為什麼會缺水?

科考人員在對龜峰進行了連續3天的考察後,經過肉眼的觀察和儀器的測量,最後找到了龜峰之所以在歷史上一直缺水的原因。專家認為其原因有二:一是龜峰的山巒多為沙礫岩,表面沒有土壤和植被的覆蓋,難以積聚雨水;二是龜峰景區整個面積並不大,屬小巧玲瓏型,即使有雨水從山巒間流下,龜峰周邊也沒有一個面積大的會水地方。所以龜峰景區難以自然形成大的河流或湖泊。

龜峰

龜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處江西東北部的弋陽縣城郊,總面積135平方公里。龜峰風景優美、奇峰如畫,集自然精華、納人文風采,聚天下名山之雄奇、俊秀為一體,融五千年歷史、宗教、養生、民俗文化於一爐,是一處不可多見的人間勝境,是一個魅力無窮的旅遊區。

龜峰人文風景資源特點顯著,表現為佛、道、儒三教交融,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交融,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交融。既有古代南方四大名剎之一的瑞相寺,又有道教重要遺址葛仙觀及象徵儒學昌盛的疊山書院;既有“江上龜峰天下稀”的美景,又有極富文化韻味的歷代文人勝跡;既有商周文化遺蹟、摩崖石刻、摩尼洞天等燦爛的古代文化,又有豐富的革命史跡及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等現代文明。龜峰有三奇:獨步天下的龜形丹山之奇,天造地設的洞穴佛龕之奇,千古流傳的仁人志士之奇。龜峰風景名勝區以此“三奇”為主要特色分為三大景區。

一景區龜峰,面積25平方公里,遠望極象一隻碩大無明的昂首巨龜。屬丹霞地貌,因自古有“古十六峰八大景”之說,峰峰奇特,景景絕妙,象形獨秀,故被譽為“丹霞精品”、“丹霞標本”,吸引了歷代文人政要。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讚嘆說:“蓋龜峰巒嶂之奇,雁盪所無。”在流傳下來的《徐霞客遊記》中,有關龜峰的遊記篇幅與黃山、廬山、武夷山等名山遊記等同。明代詩人高明則稱“若教移向幽燕地,殊勝長城壯漢關”。二景區南岩寺、龍門寺、雙岩寺像三顆明珠鑲嵌在U型發展的龍門湖畔,附近洞穴星羅棋布達23個之多。南岩佛窟有“江南第一佛龕”之稱;龍門湖則有“水上迷宮”之譽,三者共同構成巨型岩雕文化區。三景區則是以方誌敏紀念館、疊山書院、龜峰文化森林公園等人文景觀為主的傳統文化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