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雲山

翠雲山

翠雲山又名朱乾山,坐落在約2公里處,一年四季青蒼可愛,雲煙繚巒,崗巒回合,瀑布懸流。山谷口兩峰對峙,中間夾著一條狹窄山徑稱為翠雲關。山中有桂花岩、羅漢洞、月石、躍馬泉、鳴玉泉、試茗泉諸勝景,王安石、陸九韶等先後作詩吟此。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翠雲山翠雲山
山中的翠雲寺舊為金溪第一名勝,今寺已廢,僅存一角。1956年,在翠雲山下興修了馬尾泉水庫,水庫春夏水滿,清澈如鏡,給秀麗山巒增添了異彩,令不少遊人陶醉其中。

整體概況

翠雲山翠雲山
主峰有亞熱帶針闊混交林遍布其間,有銀杏桂花、香樟、松柏等珍稀樹木達40多種,珍禽異獸有猴頭鷹、白鶴、錦雞、羚羊等20多種,已探明的礦藏有鉬、銅等,還有充滿傳奇色彩的奇峰、怪石、岩洞、瀑泉、寶塔及寺庵(含遺址)10餘處,可謂集自然景觀、人文古蹟為一體,融山、水、岩、洞、寺、碑、陵、塔於一體的旅遊寶庫。
入山是翠雲關。早先牌坊鐫有“敕建符竹翠雲寺”“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字樣。元朝史學家危素有詩云:“白雲迴繞翠雲關,吾輩登臨樂意閒。樹拂微煙秋淡淡,港道晴曝夜潺潺。悲風捲地虎蹲石,黑氣貫天龍在山。老衲平生不迎客,避人深入竹林間。”由於地勢得天獨厚,1955年,當地政府在此處建成一座小一型水庫,庫容100萬立方米,庫養殖面積近百畝,解決了2000畝農田灌溉。水庫水面碧波蕩漾,時常可見野鴨戲湖水,白鷺上青天的景觀,為翠雲山平添了亮麗色彩。

翠雲寺

翠雲山翠雲山
山上有翠雲寺。據縣誌載:該寺始建於唐朝大中年間,釋惠林托缽募化,始建佛院,本為律宗。北宋仁宗年間,天下禪宗大興,遂革律為禪。賜名為“符竹翠雲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比金溪建縣時間還早,斗轉星移,時代更迭,翠雲寺幾興幾廢,僅剩“吼雪堂”一角、古柏兩株和月桂一株。1998年,廣東釋頓傑(尼姑)相中此地,多方籌資50萬元,建起一座飛檐翹角、金碧輝煌的觀音殿,隨後,又建成氣勢宏偉的鐘鼓樓及放生池。如今,觀音殿內香菸繚繞,鐘磬不絕,善男信女前來朝拜者甚眾。門前月桂,獨木成林,蓊蓊鬱郁,待到八月,金花盛開,芬芳四溢,惹得遊人讚不絕口。

桂花岩

桂花岩,這裡因周圍遍植桂花而得名。岩壁鑿有行書“我從此探翠雲深秀處”九個繁體大字,遒勁有力。老周撫耳告訴我們:此為謎面,猜中者可依方位在此山找到金扁擔,猜者絡繹不絕,至今無人破解。曾有一僧人打此路過,看了此語,心中竊喜,正欲上山取寶。不料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僧人不得不放棄念頭。岩壁一側,有一岩洞。舊志載:常見古貌僧人出入洞中,屢有佛光顯現,因而得名羅漢洞。洞口兩側拂拭一番依稀可見“聽鳴泉”、“試茗煎”“面壁”“佛境”字樣,泉水盈洞,深不可測。有詩讚:泉流陰洞冷,馨斷晚龕閒。興儘自歸去,高僧猶未還。往前跨過一座小木橋,即可見到曾經被人稱之為取之不盡的“油鹽洞”。相傳有一和尚在此修煉,僅靠山上野果和洞內泉水充飢。上蒼感其虔誠,使洞中生出米、油、鹽,取之復出,循環不斷。後來,這事傳開後,有一次,一位居士趁和尚不在,偷偷將洞內油鹽挑到街上去賣,從此,洞內油鹽絕跡。

江西旅遊景點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自古以來江西地區人文薈萃、物產富饒,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譽。 江西共擁有2處世界遺產;11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3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個國家重點保護寺觀(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5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各類風景名勝區(點)多達2400餘處。
玉簾泉瀑布| 諾那塔院| 好漢坡 | 柘林湖 | 胡耀邦陵園 | 安義古村群| 八一公園 | 南昌人民公園| 象湖風景區| 南昌青山湖 |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徽饒古道 | 鳳凰湖景區| 疊山書院| 雙塔公園| 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 | 大蓮| 銅鼓紀念館| 玉華山| 宜春鐘鼓樓| 新余仙女湖 | 抱石公園| 羅坊會議紀念館| 花園山莊 | 嚴嵩洞| 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 | 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 | 高嶺山| 古市街古瓷客遺址| 武功山| 瑤金山寺| 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萍鄉岩溶博物館 | 楊岐山| 渼陂古村| 文天祥紀念館| 吉安鐘鼓樓| 領袖峰景區 | 青原山風景名勝區| 葛仙山| 寶方寺| 從姑山| 翠雲山| 沸珠泉| 沙洲壩革命舊址群 | 羅漢岩| 譚邦古城| 上堡梯田 | 三疊泉| 三清山| 龍虎山| 寶葫蘆農莊 | 白鹿洞景區| 疏山寺| 天花宮 | 仙都觀| 雲居山真如寺| 湘洲| 九曲 | 聚星塔 | 碑林| 瑞金革命遺址| 湖田古窯遺址| 水口塔 | 宋應星紀念館| 煙水亭| 牯嶺街| 贛州文廟| 翠岩禪寺| 石鞏寺 | 三爪侖| 南浦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