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翠湖濕地公園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是利用人工修復的濕地水域及周邊環境,綜合考慮海淀上莊地區水資源總量、土壤條件、地下水狀況等,以發揮濕地生態環境效益,接納大量的動植物種類為主要目標,兼有科普教育與遊憩功能的北京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翠湖濕地公園內水網密布、植被繁茂、湖水清澈,分布有植物科屬種,鳥類科屬種。

公園一期已建成,處於封育保護期,二期於2012年9月完工。公園規劃總面積157公頃,其中水面面積90公頃。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區翠湖濕地位於京師西北郊的上莊地區,緊鄰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明府花園。濕地距離北京市中心30多公里,地處海淀區核心區——北部綠心的關鍵地帶。

沿八達嶺高速行駛21公里,陽坊出口西行10公里即到。

園區劃分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翠湖濕地公園定位為“濕地修復的示範、科普科研的基地、生態旅遊的視窗、城市發展的綠心和水源涵養的功能區”,依據建設部《 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北京市濕地保護十年規劃、水資源保護及利用規劃和海淀新區整合規劃,將濕地公園區隔為建設為濕地展示區、過渡區、封閉保育區等三個區域: 

(1)濕地展示區是集中展示各種濕地類型及濕地景觀的區域,使遊客能親身體驗濕地的魅力,了解濕地的意義,進行科普宣傳及教育。 

(2)過渡區是遊人按照規定路線遊覽,減少人類活動對鳥類等動物的干擾,使遊人能看到更有特點的濕地景觀。 

(3)封閉保育區是禁止遊人進入的區域,主要是營造適合鳥類棲息、繁殖的場所及野生動植物的生長繁殖區域,來增加濕地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

翠湖濕地公園 翠湖濕地公園

現在已觀測到的鳥類有166種。其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共34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6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8種。大鴇金雕遺鷗、丹頂鶴等非常珍稀的野生水鳥,在這裡幾乎每年都能看到。

除了鳥類之外,這裡的水生植物也蔚為大觀。據調查統計,目前翠湖濕地已發現植物307種。除了睡蓮蘆葦香蒲菖蒲千屈菜水蔥等常見植物,還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北京市二級保護野生植物芡實、茭白和花藺等。華北地區罕見的食蟲植物狸藻也在翠湖現身。

大事記

2003年,海淀區為保護髮展生態環境,規劃了“碧水海淀”工程,並根據翠湖周邊特點確定了“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  
2003年7月,劉淇同志視察時將濕地命名為“北京翠湖濕地公園”。  
2005年5月20日,經建設部批准正式升級為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2007年10月,海淀區明確定位濕地公園是注重生態效益的公益性項目而非普通經營開發,進而確定翠湖濕地的建設與管理原則是:生態優先、公益事業。  
2008年3月,翠湖濕地公園一期正式交由海淀區園林綠化局管理,同時成立翠湖濕地公園管理處專門負責公園的各項日常工作。

2012年9月,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二期工程已於近日竣工。2013年,公園二期將向市民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