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陳遺址

義門陳遺址

義門陳遺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義門陳氏,亦稱為江右陳氏、江州陳氏。是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江右陳氏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

基本信息

簡介

義門陳遺址義門陳遺址
義門陳,座落於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義門陳開基始祖陳旺因官置產、造屋興家於江州德安縣常樂里,陳旺及其子孫以孝道治家,撰家規,立家范,置田產,辦書院,曾經的義門陳方圓二十多公里的區域裡,建有旌表台、百柱堂、御書樓、議事廳、德星樓、文昌閣、接官廳、東皋祠、永清寺、九里殿、都蠶院、鞦韆院、壽安堂、義門酒坊、廨宇、大公堂等宏偉建築。
後來義門陳遺址毀於明初戰亂,為再現義門陳文化,當地恢復了“議事廳”、“三道門”等文化遺址,修建了“義門陳文化歷史展覽館”,“義門陳分莊紀念廣場”、“義門陳先祖陵園”及配套景觀工程,占地約150畝。
2008年成功申報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積極開展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多次開展義門陳文化專家學者研討活動,2013年,舉辦了“海峽兩岸義門陳文化交流”活動。

遺蹟

1、義門正宅:為義門陳始祖陳旺由廬山聖治峰遷居此地,原名太平鄉常樂里艾草坪(現義門村委會對面),後因人數劇增,逐漸擴建,先後建有諸子巷、火巷街、百柱堂等。
2、諸子巷:又名“朱子巷”,為火巷街支街,通往百犬牢、洗米池、饋食堂等處,乾化二年歲除之日,置到黃忠輔田,當晚諸房誕生三十二男(也有說三十七男)。後把諸房產子之地命名為“諸子巷”。
3、百柱堂:名廣堂(議事廳),九梁十架,百柱落地,東依碑亭,南接火巷街口,前各三門,北連太公堂。牆基尚存。
4、旺公祠:又名東皋祠,後梁開平元年(907)建,因在正宅之東,稱東皋祠。現牆基仍在。
5、公婆丘田:乾化二年(912)壬申歲除日,置到黃忠輔田,計三千八百餘步。當晚誕生三十二男,後具登科第,仕宦榮顯。因名其田曰:“公婆丘”,立為“義田”。
6、擊鼓樓:貞明年間位於義門正宅南山頂亭樓中,亭中放了一面大鼓,是義門陳擊鼓傳遞信號的地方,後人也稱此樓為擊鼓樓。
7、饋食堂:義門正宅東,大公塘(現文史館下面水塘)以西。現義門村十一組所在地,義遺址部分已挖掘,並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部分文物陳列於義門文史館之中。
8、大公堂:現義門祠堂及文史館所在地,大公堂主要陳列義門陳先祖雕像,是當時義門陳氏祭祀先祖聖地。現仍存殘牆一堵。四周古柏14棵,肥皂樹1棵,門前古井常年清泉不涸。
9、永清寺:位於今義門村七組原倉庫之處,牆體仍存。
10、旌表台:為義門陳第三任家長陳崇於唐光啟二年(886)首建,位於正宅之南(改為農田)。因唐僖宗李儇於中和四年(884年)首旌義門,原名為常樂里艾草坪,從此以“義門”著稱,是專為宣讀皇帝詔書的儀式台,先後受到唐、宋七位皇帝的旌表,後擴建為一門、二門、三門。第一門兩側對聯為“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橫披“義門陳氏”,為李儇所賜。第二門兩側對聯為“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橫披“真良家”,為宋太宗趙光義所賜。第三門兩側對聯為“三千餘口文章第,五百年來孝義家”橫披“義居人”為宋真宗趙恆所賜。旌表台是義門陳最壯觀的建築物。毀於明初兵燹,現遺蹟無存。
11、都蠶院:建於北宋初期,位於今浙江移民隊處,原望迎亭旁,是養蠶繅絲,紡紗織布生產之所,遺蹟於一九七0年浙江移民來此建村所毀。
12、鞦韆院:建於北宋初,位於今磨溪鄉尖山村楊家,距都蠶院約一華里,是紡牆基部份可尋。
13、東佳書院:位於今愛民鄉岩泉村岩前桂家,為陳崇於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所建。東佳書院鼎盛時期,有學生四百餘人、廡房(即教室)30多間,開始只招收本族子弟,後對外開放,“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焉。江南名士,皆肄業於其家”。
14、東佳別墅(一字園):為義門陳第五任家長陳袞所建,建於乾化二年(914年),當年大學士蘇東坡遊學東佳時留下的墨跡“一字園”三字還清晰可見。
15、接官廳:接官廳共三處,義門老宅一處(望迎亭),是專供接待官宦、名流、學者之所,德安縣城北門河邊(現老林業局院內)一處。每處設專人接待。
16、廨宇:為義門陳第七任家長陳鴻所建,位於今德安縣義峰山(義豐山)腳下,廨宇專供接待吃住之所,即今之賓館,毀於清。
17、蘭宮:為義門陳第十一任家長陳襲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所建,地點在今義門村十組花園之處,是專供來客遊樂休閒之處,當地人至今稱該處為花園蘭宮,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火巷莊拆除,改做住房,現牆基可尋。
18、刑杖所:為義門陳第十二任家長陳旭主家政時,於北宋至道三年(998年)所建,毀於元初。
19、御書樓:為陳旭主家政時於北宋鹹平元年(998年)所建,位於東佳書院內,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派內侍裴愈親臨義門,特賜御書三十三卷,並題下“天下第一家”現無存。
20、五祖道院:為義門陳第十三任家長陳蘊主家政時,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所建,原址在今文史館右側。朝牆基仍存。
21、百犬牢:為陳蘊於北宋慶曆年間所建,地點在義門正宅東,饋食堂西,今義門十一組背山竹林,是專設犬舍之所,“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的奇觀在史書、方誌、譜牒中有大量記載。遺蹟無存。
22、壽安堂:陳蘊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所建,在今義門村十組的花園內,是專供老年人休閒玩樂場所。明初被毀,原址改建農房。
23、九里殿:陳士尹,英勇抗金,屢戰屢捷,是民族英雄岳飛部下名將,於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戰死沙場,高宗敕建九里殿來追祭抗金英雄陳士尹。原址在今義門十組馬路邊,尚存磚石瓦礫。
24、貞節坊:義門陳後裔陳明軒之妻,割股療夫,夫死後冰心守節,朝庭賜建貞節坊牌坊梁基石今尚存於德安縣林泉鄉小溪山村赤石堰陳家。
25、義門鋪:在今江西九江縣獅子鄉牌樓村。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所建,尚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