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之性

理學家提出的一種純善的人性。

名詞解釋

亦稱“天地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理性”。與“氣質之性”相對。理學家提出的一種純善的性。

來源出處

宋張載最先將人性分為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前者是純善的,有善有不善。程顥、程頤認為義理之性本於理,即天理,亦即仁、義、禮、智、信、人稟受以為性,未有不善。朱熹說:“天之生此人,無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理,亦何嘗有不善?”(《玉山講義》)認為人生而具義理之性,但人之生是理與氣的相合,氣有清濁昏明,人因稟氣不同,因而有聖愚賢不肖之別。他還認為義理之性要通過氣質表現出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