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社

“群力社”建立了共產黨支部,猶鳳歧、何仁仲先後擔任支部書記。 除在市區內進行宣傳活動外,“群力社”還到郊縣去宣傳演出。 1939年,因“群力社”骨幹先後轉移和一部分同志去延安,活動即告結束。

“群力社”是1938年2月由共產黨人饒孟文(世俊)、猶鳳歧等在成都組建的抗日團體,其宗旨是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深入發動民眾,堅持抗戰到底。成員主要是四川大學、協進中學的學生,約七八十人,其中有貴州籍學生二十多人。總務主任熊為知,組織部長猶鳳歧,宣傳部長黃其敏,社址在成都市祠堂街156號。
“群力社”建立了共產黨支部,猶鳳歧、何仁仲先後擔任支部書記。下分歌詠隊、宣傳隊、群力宣傳團。以黃爽英為主在《四川日報》辦有《群力副刊》。
除在市區內進行宣傳活動外,“群力社”還到郊縣去宣傳演出。1938年4月,黃爽英、熊夢、楠林、周輝、呂雪熙等八九人到郫縣宣傳,被當地警局無理扣押,引起成都各界救亡團體的抗議和聲援,迫使省政府申斥郫縣縣長,要他立即釋放宣傳隊全體人員並登報導歉。1939年,因“群力社”骨幹先後轉移和一部分同志去延安,活動即告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