羑里城

羑里城

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的羑里城,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文化發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而名揚海內外,“劃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於此。羑( yǒu)里城是一處蘊含豐富的龍山至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位於安陽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厚達7米的文化層斷面清晰,依稀可見遠古時期人們居住、生活的情景。

基本信息

簡介

羑里城羑里城

羑里城是《周易》發源地,位於湯陰縣城北八華里羑、湯兩河之間的空曠原野上,為殷紂王囚周文王處,是我國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以後第一座國家監獄。

據《史記》記載,商代末期,國君紂荒淫殘暴,上下怨恨。而西部的諸侯國在西伯姬昌的治理下,日益強大。這引起了殷紂王的疑慮。恰在此時,“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熹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並脯鄂侯。西伯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長,歲月里,發憤治學,潛心研究,將伏羲八卦演為16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變在其中“的富有樸素辯證法的觀點,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後被列為五經之首。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後人為紀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遺址上建起文王廟。遺址文化層厚約7米,是一處內涵豐富的河南龍山文化和商代晚期以至東周文化遺址。

明《河南通志》載:“文王廟在湯陰縣北八里羑里城中,昔文王演易之所,後人因建廟焉。歲時有司致祭,3歲一遣使祭享。“清乾隆《湯陰縣誌》載:”文王廟在湯陰縣羑里城。元大德(公元1927-公元1307年)年間,邑人許儀重修。“之後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縣尚璣、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巡撫魏有本、天啟三年(1623年)知縣楊朴、清順治八年(1651年)知縣楊藻鳳、雍正九年(1731年)知縣楊世達均有修葺。如今大殿及塑像、觀景台、玩占亭、洗心亭和刻有”文王之聲“的大鐘等均無存。

羑里城羑里城

文王廟建在羑里城遺址之上,座北朝南,現存建築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在城台的南下端,建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鐫楷書大字“演易坊”。山門前兩側,各有碑石一通。西側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 6個如斗大字。東側方碑,則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嶁碑》),凡77字,其書法非符篆,又非繆篆,頗為奇特。

拾級而上,山門巍峨屹立。參天的古柏布滿了廟院。院內西側便是演易台,相傳這裡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兩層,均是3間,樓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磚石台基上。門額上陽鐫“演易台”三字。林立在廟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來的帝王、文武官員以及文人學士頌揚文王的詩、賦、篇章。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鐫《周易》64卦及其釋卦辭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實物資料。

現存羑里城遺址,為一片高出地面約丈余的土台,南北長105米,東西寬103米,面積達萬餘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廟,座北向南,古柏蒼翠。現存建築有演易坊、山門、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還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餘通,對於研究《周易》和歷史、書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羑里城遺址(含文王廟)對研究我國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中外學者專家十分關注,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也日漸增多。1996年被頌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易八卦

羑里城羑里城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即陰陽,可在不同時候引申為天地、晝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在不同時候,可分別對應四方、四季、四象。青龍居東,春之氣,少陽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氣,太陽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氣,少陰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氣,太陰主之。四季養生液分別對應為:生、長、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分別代表天地等諸意,下有詳解。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國語讀音:gèn;粵音:gan3,同“靳”)為少男;巽(國語讀音:xùn;粵音:seon3,同“信”)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典故

羑里城羑里城

中國商代末年西方諸侯之長。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商紂時為西伯,即西部諸侯(方國)之長。亦稱西伯昌。相傳西伯在位五十年,已為翦商大業作好充分準備,但未及出師便先期死去。周人謚西伯為文王。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

季歷死後,其子姬昌繼位,他就是日後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績是為滅商做好了充分準備。他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表面上臣服於商朝,暗地裡卻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紂的“受命之君”。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後方。接著向東發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沿渭水東進,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並且據有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建設豐邑,把政治中心遷於豐(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課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畫像,都來自漢代-山東武氏祠畫像石。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與其子姬發在寶雞蟠溪釣魚台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發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傳於世,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史記·周本紀》說他能繼承后稷、公劉開創的事業,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親季歷制定的法度,實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據地。在治岐期間,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著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對外招賢納士,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後歸附在姬昌部下稱臣。姬昌自己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自己的國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西周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嚮往他,恐怕不利於商王。紂王於是將姬昌拘於羑里(今河南湯陰縣)。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為彖。”周臣閎夭等人為營救文王出獄,搜求美女、寶馬、珠玉獻給紂王。紂王見了大喜:“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之多!”於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獄。並賞給他弓、矢、斧、鉞,授權他討伐不聽命的諸侯。這就是史書中說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獄後下決心滅商。一面向紂王獻地,請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訪賢任能,壯大國力。他出獵在渭水河邊巧遇年已垂老、懷才不遇的姜尚在水邊釣魚。文王同他談話,相互談得很投機,文王了解姜尚確有真才,便讓姜尚與他同車而歸,立以為師,共同籌劃滅商策略。據《尚書大傳》說文王在位的最後七年中幹了六件大事。頭一年調解虞芮兩國糾紛。虞(山西平陸縣)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屬國;可是他們不找商王裁決,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審斷。據《詩經·大雅·綿》篇注說:虞芮兩國看到周國是“耕者讓其畔,行者讓路”,“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攜”,“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一派君子之風。兩相對比,內心羞愧,回國之後虞芮兩國都主動將所爭之地做了閒田處理,糾紛從此解決。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戰敗西戎諸夷,滅了幾個小國。第三年攻打密須(在今甘肅靈台縣),解除了北邊和西邊後顧之憂。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縣)”,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陽縣)。戡黎、伐邗實際上是構成了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第六年滅崇國(在今陝西戶縣境)。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渭水平原,建立灃京(在今陝西長安縣灃河西岸)。《詩經·大雅》:“既伐於崇、作邑於灃。”接著又向南擴展勢力到長江、漢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論語·泰伯》講的這句話,即說明岐周實際已控制了大半個天下,而殷商已處於極端孤立的境地。就在這大功即將垂成之際,姬昌不幸死去。 《尚書·無逸》和《呂氏春秋·制樂》都說他享國50年,稱王前立國43年。死後葬於畢(指陝西長安縣與鹹陽之間渭水南北岸,境域較廣)。

周文王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名君聖人,被後世歷代所稱頌敬仰, 《詩經·大雅》中有頌詩。

相關詩詞

胡秉言詩詞十首

羑里城·一嫉賢殷紂妒文王,劃地為牢固善良。拘束潛心推易理,陰陽相對孕柔剛。

羑里城·二一個城中禁一王,一王孤寂圄憂傷。憂傷不亂懷韜略,韜略天成統萬邦。

江城子·八卦陣六爻三三陣衍生。卦分形,九成宮。休生傷杜,景死伴開驚。四偶八方中五黃,旗杏擺,寇戎冥。

岣嶁碑頗奇書篆繆符非,龍躍蕭蕭讓水規。億萬黎民得穩固,功德大禹鏤豐碑。

洗心亭亭中獨坐讀風聲,養性清心悟易精。醒醉一城哲理事,歸宗萬法亂迷明。

蓍草園蓍草芬芳感上天,株株靈聖翠斯園。扯來卜占心中事,指點迷津醒窘難。

玩占亭

無心玩耍真心占,蓍草拈來蘊聖靈。推演可知千萬事,虔誠恭敬預吉凶。

羑里古松嶙峋古柏訴滄桑,槁悴藤纏羑里殤。風骨錚錚承雨露,昏鴉隱翠咽淒涼。

鷓鴣天·御碑無道昏君妒俊良,圜丘囹圄稟臣剛。簡圖疊就無窮易,莫測靈玄澤后蒼。乾歷至,謁周王,陰陽八卦慨宗皇。生情讀物成詩賦,御筆揮毫頌聖昌。

羑里行

季春驕陽暖,楊柳隨風紛。醒易尋根羑里行,歡歌一路沐風塵。踏上中原地,阡陌綠茵茵。憧憬首經拜中古,誠心輕步恐擾君。羑水涓、湯水潾,中劃地牢囚賢人。身囹圄、不憂憤,靜坐閒亭易理尋。羑里情、湯河韻,睿智文王演易真。畫地圖、睹冬春,觀天察地辨陽陰。八方布、六四分,圜土西伯步乾坤。蓍草數根分長短,八卦疊加有清純。圖象成冊易添魂,中華瑰寶饋子孫。

河南風景名勝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我們的先民們生活和創業的地方,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在這裡建都。中國七大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陽、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都位於河南境內,此外還有商丘、南陽、鄭州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的自然景觀主要有中嶽嵩山和黃河自然景觀群,形成了眾多的自然風景名勝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