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10山地師

美軍第10山地師

美軍第10山地師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就被視為美國海外用兵的風向標,先後參加了“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阿富汗作戰、伊拉克戰爭。因此,不少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為,第10山地師移師伊拉克可以看作為對伊朗動武的前期準備。2008年1月6日清晨,五艘伊朗革命衛隊攻擊艇在荷姆茲海峽國際水域與三艘美軍艦艇發生對抗,雙方劍拔弩張,危機一觸即發。

創立組建

1945年3月在義大利執行任務1945年3月在義大利執行任務

美軍第10山地師是美國陸軍中一個特種輕步兵師,與第3機械化步兵師、第82空降師和第10I空中突擊師一起,組成了美國龐大的第18空降軍的主要作戰力量。第10山地師駐地在紐約的德拉姆堡(Fort Drum),主要負責在特殊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能夠在任何必要的時候快速部署到全球任何地方。

第10山地師最初組建於1943年7月15日。它也是二戰中美國最後投入作戰的步兵師,直到1945年1月才投入戰鬥。

其實早在參加二戰以前,美國就開始著手進行特種作戰部隊的組建工作。1940年,美國戰爭部開始和美國高山俱樂部和全國滑雪巡邏委員會一起合作,尋找冬季和山地作戰的有效途徑。1941年11月15日,美國陸軍在華盛頓劉易斯堡正式組建了第87山地步兵團,士兵最初都是從具有一定滑雪和登山經驗的陸軍現役軍人中徵召。後來戰爭部和全國滑雪巡邏委員會簽署協定,由後者負責為第87山地步兵團徵召志願者作為兵員。1942年和1943年,美國又組建了兩個山地步兵團,和第87山地步兵團一起成為後來第10山地師的基礎。1943年8月15-17日,第87山地步兵團參加了一次登入突擊行動,但登上島嶼的美軍士兵很快發現該島早已被日軍放棄。遺憾的是,雖然沒有遇到守軍的抵抗,但第87山地團的士兵們還是由於友軍的誤傷以及日軍設定的種種殺傷陷阱導致了一些人員傷亡。

1943年7月15日,美國陸軍在科羅拉多州正式組建了第10輕型師,後來在1944年11月6日又更名為第10山地師。

組建不久後的第10山地師很快就在義大利首次沐浴了戰火。該師所屬部隊於1944年12月下旬陸續抵達義大利,在接受了初步訓練後即於1945年1月8日在卡蒂格利亞諾和奧賽格納附近投入作戰。起初該師主要擔負防禦任務,1945年2月19日,該師會同巴西遠征軍一起參加了“重演行動”,對貝爾佛迪爾山區發起了協同進攻,在麈戰數日後攻上了山頂。3月初,第10山地師開始向卡諾勒北部發動進攻,前進到距博洛尼亞僅15英里的地區。此後三周,該師一直保持防禦態勢,4月份又開始轉入進攻,並於4月20攻占蒙奇奧其奧,進入波河谷地,奪取了戰略重地普拉達比諾和波姆博托。4月23日,第10山地師渡過波河,兩天后抵達維羅納,隨後在托爾博勒和納哥遭遇了頑強抵抗。後來該師在加爾達湖實施了兩棲登入,攻占了加爾納諾和特雷莫西港。4月30日,德軍在義大利的抵抗停止。1945年5月2日德國投降後,第10山地師改為執行保全任務,接受了多支德國部隊的投降,並且擔負盟軍占領區的執勤任務。

1945年11月30日,第10山地師宣告解散。但在不到三年後的1948年7月1日,該師重新組建,更名為第10步兵師。10年後的1958年6月14日,該師再次取消。

參與作戰

現在的美軍第10山地師現在的美軍第10山地師

第10山地師的番號再次出現在美國陸軍的作戰序列中,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里根時代。1984年9月11日,美國陸軍宣布重建第10輕步兵師,師部設在紐約德拉姆堡。1985年2月13日,該師正式更名為第lO山地師。當時該師下轄兩個步兵旅,另有一個炮兵旅、一個支援旅和一個航空旅。為了讓該師符合美國陸軍師的建制,第10山地師還轄有來自國民警衛隊的步兵旅。在20世紀90年代,這個臨時編入的步兵旅是紐約國民陸軍警衛隊第27步兵旅。

1990年第10山地師首次進行作戰部署,參加了“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作戰行動。1993年,第10山地師又參與了代號“重整希望”的索馬里軍事行動。在索馬里摩加迪沙的戰鬥中,美國“遊騎兵”和SAR特種部隊在作戰中被困,第10山地師派出部隊作為聯合國快速反應部隊前往救援,作戰中該師有兩名士兵陣亡。

1992年,“安德魯”颶風襲擊佛羅里達州後,第10山地師又快速行動起來,有力地配合了救援行動。該師官兵們建立起疏散營地,向當地居民分發食品、衣物和藥品等生活必需品,並協助清理廢墟和災後重建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第10山地師還先後被派往海地和波士尼亞參加作戰。由於多次作為快速反應部隊參加海外作戰,第10山地師在美國陸軍中贏得了挺高的聲望。

在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第10山地師的作戰準備情況居然成了一個政治問題。總統候選人喬治·布希說,第10山地師沒有做好準備,並說該師之所以沒能完成戰備是因為近來頻繁部署,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休整並完成新的作戰準備。

自2001年“9·11事件”後美軍的一系列作戰行動中,作為美軍精銳的第10山地師執行任務的頻率更高。該師所屬部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作戰行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該師參加的一系列作戰行動中,就包括2001年阿富汗那次著名的“蟒蛇行動”(Operation Anaconda)。這次行動中,該師成功解救出由於直升機被擊落而被圍困的海軍“海豹”特種部隊。在2004年伊拉克舉行的首次民主選舉過程中,第10山地師還負責了包括暴力行動猖獗的西巴格達地區的警戒任務。在這次執勤行動中,該師第2旅作戰部隊成功阻止了自殺襲擊者的恐怖行動,在他們負責的投票點沒有發生一起自殺性襲擊事件。第10山地師所屬的小規模部隊,常常作為美國軍事存在的先遣力量出現在國際上各焦點地區,西奈、波士尼亞、科威特和科索沃都留下了該師官兵的身影。

組織裝備

全副武裝全副武裝

2004年到2005年間,隨著美國陸軍構架體系的調整,第10山地師的組織結構也經歷了諸多變化。2004年9月,該師原有的師屬後勤司令部、第3營、第62防空高炮團、第110軍事情報營、第10通信營、第4l工兵營、第10前沿後勤營和第710主後勤營都被撤銷。剩餘的部隊也進行了改編,增加了兩個新的旅級戰鬥群(BCT)。2004年後期又在德拉姆堡組建了第3旅級戰鬥群。2005年1月19日,在路易斯安那州波克堡(FortPolk)成立了第4旅級戰鬥群。美國陸軍希望在2010財年當地勤務設施配備齊全後,將第4旅級戰鬥群從波克堡調往德拉姆堡。

目前第10山地師下轄4個旅級戰鬥群,一個航空旅和一個保障旅,具備較強的機動作戰能力。該師全部的火炮、直升機和車輛等裝備以及人員均可通過軍事空運司令部的各種大中型運輸機快速投送。在到達戰區後,該師可憑藉其多達2300餘輛作戰、輸送車輛以及各型直升機實施快速地面和空中機動作戰。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2004-2005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第256步兵旅也劃歸第10山地師,許多該旅的士兵也在右臂上佩戴第10山地師的臂章。

第10山地師下屬的四個旅級戰鬥群各自配有一個炮兵營,裝備105毫米和155毫米牽引榴彈炮,可在各種氣象和地形條件下提供火力支援,向目標實施高密度的壓制性打擊。此外,第10山地師下屬各步兵營還裝備有各種迫擊炮,可對目標實施中近距離火力壓制。必要時,航空旅還可動用武裝直升機從空中實施火力突擊。第10山地師的AH-64“阿帕奇”和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配備了“海爾法”反坦克飛彈,能從空中對地面裝甲目標進行機動打擊,還可利用“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實施反裝甲作戰。

由於機動作戰的需要,第10山地師具備較強的情報與電子戰能力。該師裝備有OH-58D偵察直升機、EH-60電子戰直升機、高機動輪式偵察車、地面偵察雷達以及投擲式小型戰術無人機,可以實現100千米範圍內的直接偵察和監視。藉助EH-60電子戰直升機搭載的通信干擾系統和其它大功率通信干擾機,該師可以在整個作戰縱深內實施攻擊干擾,對敵方的指揮通信網路和電子系統進行壓制。

由於空中快速投送的需要,第10山地師沒有配備較多的重型地面突擊裝備,裝甲突擊和防護力量較弱,獨立作戰能力有限,難以完成高強度作戰任務,但對於輕型步兵部隊具有較強的打擊能力。由於獨立作戰的保障能力和持續時間較為有限,因此該師常常被作為先期作戰力量或為顯示軍事存在投入作戰,此後就需要儘快得到重裝部隊的支援。防空火力方面,第10山地師也主要採用輕型化防空系統,裝備“復仇者”自行防空飛彈系統和攜帶型防空飛彈,基本能夠滿足近程防空和空中掩護的需要。

按照美軍的構想,第10山地師主要用於單獨遂行低強度條件下的進攻作戰行動,獨立作戰時間通常不超過48小時。該師的主要任務是在山地、叢林以及城市地區實施快速進攻、擴大戰果以及追繳行動,特種作戰也是該師的重要作戰模式。在協同作戰中,山地師可以配合其它重型部隊進行高強度的進攻作戰,但由於缺少足夠的裝甲突擊和攻堅力量,通常擔負次要方向的輔助進攻或防禦任務。如果作戰地域屬於不便重裝備展開和機動的山地和林地,山地師也可作為主要突擊力量實施進攻。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近些年的局部戰爭中,很少能夠遇到真正“旗鼓相當”的對手,正是這種軍事實力的不對稱性,促使第10山地師這樣的部隊常常能夠成為美國軍隊的“急先鋒”。這一現象的背後,是美國整個軍事體系的高效投送和快速後續支援能力。如果離開了後續部隊的支援和持續穩定的後勤保障,第10山地師在遇到強敵時有可能陷入被動。換句話說,該師的主要使命,只是對抗具有一般作戰能力的敵軍步兵部隊(當然如果作戰發生在山地和叢林地帶,則對該師更為有利),打開突破口或確保鞏固形勢,為美軍後續的軍事行動爭取時間和有利的軍事環境,其後的事情則大可交由其它部隊。從這一點上說,第10山地師在今後仍然會成為美國動用地面軍事力量時“踹門的第一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