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雀

美洲雀,屬於鳥綱,雀形目,美洲雀科。拉丁學名Cardinal Grosbeaks。分布:加拿大中部至阿根廷中部。

基本信息

美洲雀(Cardinal Grosbeaks)

在美洲雀中,既有為人熟悉、見於市郊花園的北美溫帶種類,也有鮮為人知的熱帶雨林種類。有十個種類生活在美國,其中一部分的分布範圍向北擴展至加拿大南部。尤為受人喜愛的種類是具冠的主紅雀

形態與功能

主要生活於美國和墨西哥的Passerina屬6種(或7種)彩鵐,是世界上色彩最絢麗的鳴禽之一。其中最優美的是麗彩鵐,這一種類為藍色的頭、黃綠色的翕、紅色的腰和下體、深色的翅和尾。營巢於美國東半部分大片地區灌叢中的靛彩鵐,其雄鳥幾乎一身靛藍色,但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過冬時換上褐色的體羽,與雌鳥相仿。在美國的西半部分,靛彩鵐的生態位則由白腹藍彩鵐填補,這一種類的雄鳥頭和背為湖藍色,胸為肉桂色,腹呈白色,另有兩塊白色翅斑;雌鳥的著色與靛彩鵐雌鳥相似,只是也有兩塊不顯著的翅斑。白腹藍彩鵐和靛彩鵐的分布範圍在美國中西部大平原發生重疊,兩個種類會進行雜交。
見於墨西哥西南部的橙胸彩鵐在局部地區很常見。其雄鳥頭頂為綠色,頭和背呈湖藍色,喉和腹為橘黃色;雌鳥上體綠色,下體黃色。
玫胸白斑翅雀為一候鳥種類。在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開闊林地及類似棲息地營巢繁殖,後前往委內瑞拉和秘魯越冬。雄鳥的過冬體羽中胸部留有足夠的紅色以區別於多為褐色的雌鳥。
與玫胸白斑翅雀具有密切親緣關係的黃色白斑翅雀為見於墨西哥的留鳥種類,絕大部分種群都不遷徙。雄鳥呈醒目的黃色,翅為黑色帶白斑;雌鳥為暗黃色,頭頂和背上有條紋,翅為橄欖色而非黑色。它們通常成對或成小群出現,在相當高的果樹上覓食。
美洲雀(為科內一個種類)主要生活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農田中,冬季大批南下至委內瑞拉和特立尼達島,有時會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損失。目前,這種鳥的數量正在減少,部分原因可能是它們在南美被視為農業害鳥而遭到迫害。
在非候鳥的熱帶種類中有藍黑彩鵐,雌鳥為褐色,兩性均會發出動聽的鳴囀;棲息於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雨林和有灌木的空曠地;會食玉米,但不成群,故對玉米產量影響甚微。它的密切親緣種青彩鵐見於南美北部的半乾旱灌叢以及往東南方向延伸的茂密矮樹林和林地邊緣帶;和藍黑彩鵐一樣,雄鳥為深藍色,雌鳥上體深褐色、下體淺褐色。巴西南部和烏拉圭的藍大彩鵐也為類似著色。所有這些“藍色”系列種類均為隱秘之鳥,很少拋頭露面,但有時會棲於灌叢頂醒目的位置進行鳴囀。
灰藍粗嘴雀多生活在雨林的中上層,呈藍灰色的深色體羽與大紅色的厚喙形成鮮明對比;雌鳥著色相似,只是顏色較淺,同時灰色中更多地帶有橄欖色。它們一般成對出現,常加入混合種類覓食群。墨西哥西北部的朱領錫嘴雀其雄鳥有暗紅色的領羽和胸羽,頭頂為黑色,翅呈深色;雌鳥顏色相似,只是在雄鳥為紅色的部位雌鳥呈橄欖綠。少數個體冬季會向北移棲至格蘭德河下游流域。
大部分美洲雀科的種類食軟果、花蕾、種籽、穀物和昆蟲。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的灰額主紅雀喙強健,似鸚鵡的喙,用來咬碎當地很常見的牡豆樹的豆。15種左右的舞雀,則像唐納雀一樣偏愛果實。大部分舞雀棲息於美洲許多熱帶地區的半開闊灌叢地帶,為美洲雀科中體型相當大而色彩則相當平淡的種類,一大特徵是常有白色的眉;與科內其他許多種類不同的是,舞雀類的兩性很相似。分布廣泛的黃喉舞雀經常光顧香蕉種植園,食用時,這種鳥(以及其他一些親緣種)會將香蕉搖搖晃晃地置於水平樹枝上然後用喙撕成碎片。

群居行為

美洲雀科種類之間的群居習性差異很大。麗彩鵐在繁殖期為獨居,並且好鬥,外表絢麗的雄鳥偶爾會傷及甚至殺死對手。而另一個極端是,黃綠厚嘴雀則一年四季都成鬆散的群體在雨林和有蔭的空曠地到處穿梭,不表現出任何領域性和排他性,會有一隻或多隻“協助者”幫助親鳥餵雛。
美洲雀科的杯形巢通常由雌鳥所築,不過在主紅雀及藍黑彩鵐中,雌雄鳥一起築巢。同樣,儘管在大部分種類中雌鳥單獨孵卵,但在玫胸白斑翅雀和黑頭白斑翅雀中,雙親輪流孵卵,常常還邊孵邊鳴囀。主紅雀、黃喉舞雀和黑頭白斑翅雀的雄鳥會給孵卵的雌鳥餵食。在多數種類中,父鳥幫助母鳥一起餵雛,但麗彩鵐的雄鳥偶爾為之,而在多配製種類美洲雀中,雄鳥根本不照顧後代。

“檔案”

美洲雀
目:雀形目
科:美洲雀科
12屬43種。種類包括:黑頭白斑翅雀(Pheucticus melanocephalus)、玫胸白斑翅雀(P. ludovicianus)、黃色白斑翅雀(P. chrysopeplus)、藍黑彩鵐(Cyanocompsa cyanoides)、青彩鵐(C. brissonii)、黃喉舞雀(Saltator maximus)、金嘴舞雀(S. aurantiirostris)、綠翅舞雀(S. similis)、朱領錫嘴雀(Rhodothraupis celaeno)、美洲雀(Spiza americana)、藍大彩鵐(Cyanoloxia glaucocaerulea)、靛彩鵐(Passerina cyanea)、白腹藍彩鵐(P. amoena)、橙胸彩鵐(P. leclancherii)、麗彩鵐(P. ciris)、粉腹彩鵐(P. rositae)、主紅雀(Cardinalis cardinalis)、灰額主紅雀(C. sinuatus)、鳳頭主紅雀(C. phoeniceus)、灰藍粗嘴雀(Pitylus grossus)、黃綠厚嘴雀(Caryothraustes canadensis)、黃肩厚嘴雀(C. humeralis)等。
分布:加拿大中部至阿根廷中部。
棲息地:溫帶林地、熱帶雨林、矮樹林、乾旱灌叢、種植園、花園、耕田。
體型:長11.5-22厘米。
體羽:鮮艷而多樣,有些呈橄欖色、灰色和藍黑色。部分種類中兩性相似,其他種類則有顯著差別。
鳴聲:許多為一流的鳴禽,能長時間鳴囀。
巢:大而結構鬆散的杯形巢,築於樹上或灌叢中,少數築於地面。
卵:窩卵數2-5枚;白色、淺綠色、淡藍色或藍色,無斑或具條紋。孵化期為11-14天,雛鳥留巢期9-15天。
飲食:種籽、穀物、果實、花蕾、花、昆蟲。
保護狀況:未受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