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聖經

美容聖經

美容聖經是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美容聖經美容聖經

《美麗聖經》是世界著名美容化妝品專家寶拉·培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幫助讀者認清化妝品行業的虛假廣告和不實宣傳,其研究範圍涵蓋了從最基本的洗面乳、去角質劑、保濕露到最新的抗痘、去皺、防脫髮高科技產品,以及美容手術等諸多領域。

美麗聖經》自問世以來,對歐美化妝品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引發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多年來始終位於亞馬遜生活類圖書暢銷榜。2009年,作者將第一、二版書的內容做了60%以上的更新,完成了《美麗聖經》第三版。

《美麗聖經》堪稱美容百科全書,內容包括:常用化妝保養品成分分析;如何分辨包裝華美的美容推銷術;如何正確而聰明地使用化妝品,變成保養彩妝專家;抗曬、抗皺、抗痘、護髮、美白消斑、除毛的保養方法;各種各樣的美容術解析;各種皮膚病的解決之道……所有這些精彩而實用的內容都得到美容界醫學界的一致推崇。

如果你習慣買昂貴的護膚品,那么這本書將會幫你在幾年內省下數萬塊,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你更懂得如何照顧你的皮膚,成為極致個人主義的皮膚專家。

《美麗聖經》適用於:各階層18-40的廣大女性,尤其適合上班白領。

編輯推薦

《美麗聖經》是藥妝·保養·醫學美容權威百科全書;世界著名“化妝品警察”寶岡·培拉傾情專著;醫學界美容界一致推薦,美麗女人必備私藏;全美暢銷七十萬冊、全球狂銷百萬冊!Amazon生活類圖書長銷前10名;台灣金石堂排行榜連續30周第一名。

作者簡介

作者:(美)寶拉·培岡(Paula Begoun) 譯者:張啟彬^程雲琦

寶拉·培岡(Paula Begoun),世界著名美容化妝品專家,護膚領域的創新者和改革者。作為美國化妝品界的權威人物,她對美容和化妝用品有著25年以上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幾乎所有品牌的化妝品成分,觀點犀利而中肯,被譽為“化妝品警察”。

寶拉·培岡一直擔任皮膚科醫生、整形外科醫生、大化妝品公司和業界達人的客座顧問。她也是化妝品及護髮產品領域的知名消費指導專家。在全美的各大報刊和電視中都有寶拉的專欄和專題節目,她經常受邀參加奧普拉秀(Oprah)、今日秀(The today show)、日線NBC(Dateline NBC)、20/20、黃金時間(Primetime)、觀點(The View)、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及CNN電視台和其他電視台的節目,影響遍及全世界。

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寶拉的系列美容專著(《藍色眼影應該被禁止》、《帶著我去化妝品櫃檯》、《美麗聖經》等)出版,迄今為止已連續熱銷20餘年,全美銷售達300萬冊,並被翻譯成9種語言,風靡歐美、日韓等地。

目錄

第1章 躁動的美容行業

3 為什麼要重寫本書

3 一個普遍的現象

4 自我介紹

5 我的歷練

5 意義重大的規定

6 對皮膚最好的成分?

7 化妝品警察

8化妝品化學: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第2章 了解誤導的宣傳報導

11 化妝品公司的合法誤導

12 “我們的研究顯示……”

14 誤導性研究的一個例子

15 破解30個美容誤區

29 廣告的犧牲者

31 品牌忠誠度

32 藥妝品:醫生賣保養品

32 我們為什麼要相信

36 10條愛美守則

第3章 神話、欺詐和事實

39 去偽存真

39 礦物油和凡士林

40 羥基苯甲酸酯類和防腐劑

42 納米保養品

43 氧氣和皮膚

44 丙二醇

45 鄰苯二甲酸酯

46月桂醇硫酸酯鈉

47 保養品中的幹細胞

48 植物性成分與全天然成分

48 喝膠原蛋白飲料來抗皺?

第4章 有機保養品

53 有機保養品

54 有機食品與化妝品

54 綠色化學工業的定義

55 充滿煙霧彈的市場

55 產品成分表中找真相

56 “有機”只是虛幻的名詞?

57 有機保養品的惡行:化妝品界的內戰!

59 其他的有機認證團體

60 購買有機保養品

第5章 膚質為何如此複雜

63 什麼是膚質

64 影響膚質的因素

64 膚質會改變嗎?

65 我有變成“中性”皮膚的機會嗎?

65 混合性皮膚使得膚質分類更複雜

65 判定膚質不能只看表面

66 保養品也會影響到膚質

66 每一個人都有敏感性皮膚

67 膚質和年齡無關

67 膚色或人種會影響皮膚保養嗎?

68 判斷膚質

第6章 皮膚的大敵

73 避免刺激皮膚

73 炎性衰老

74 學習溫柔地對待皮膚

75 抗刺激物和抗發炎物

76 高溫是問題

76 不要抽菸

77 保養品中的香料

78 過敏反應

78 飲食、美容保健品和皺紋

第7章 關於陽光的知識

83 裸露皮膚

83 了解紫外線

84 曬成美麗的古銅色?NO!

85 防曬劑:抗老化的朋友還是敵人?

86 維生素D和陽光

86 防曬劑與維生素D

87 曬陽機

88 防曬對皮膚有負面影響嗎?

89 二氧化鈦及氧化鋅

89 對抗陽光的戰略

90 關於防曬係數SPF

90 UVA與UVB

90 如何擦拭防曬產品

92 抗水並非防水

92 曬傷

93 使用果酸、水楊酸和維生素A酸的皮膚更容易受到陽光的傷害?

93 使用防曬品為什麼還會曬黑呢?

94 需要多高的防曬係數?

94 有防曬係數的衣物

94 防曬品可以放多久?

95 適合各種膚質的防曬產品

96 適合油性膚質的防曬產品

96 小朋友的防護

97 古銅色皮膚DIY的藝術

99 讓皮膚變成古銅色的藥丸?

100 皮膚癌與紫外線傷害

101 日光角化症

102 曬太陽後如何照顧皮膚?

102 選購太陽眼鏡

第8章 皮膚保養與保濕品

107 什麼是保濕品

107 任何膚質都需要

107 自由基傷害

108 抗氧化物

109 與皮膚結構相同的物質

109 細胞溝通因子

111 維生素A醇

111 肽

112乙醯基六肽-3

113 抗刺激物

113 皮膚可以被穿透

113 沒有單一的神奇成分

114 精華液、抗皺產品等是否必要?

114 乾性皮膚的保濕

115 中性至油性皮膚的保濕

115 外油內乾

116 局部的皮膚乾燥

116 一定要擦眼霜嗎?

116 日用和夜用保濕品的差別

第9章 去角質

121 角質細胞的脫落過程

121 去角質的效果

122 為什麼去角質

122 果酸Vs.水楊酸

123 磨砂膏Vs.果酸和水楊酸

123 挑選最合適的產品

124 如何使用果酸和水楊酸

124 含果酸或水楊酸的洗面乳

124 果酸、水楊酸與pH值

125 果酸的困惑

125 水楊酸的困惑

126 高濃度的果酸

126 要不要頻繁去角質?

126 第二代果酸——多羥酸

127 油性皮膚去角質

127 乾性皮膚去角質

128 受紫外線傷害的皮膚與去角質

第10章 皮膚保養計畫

131 為什麼要這么複雜

131 清潔

132 選擇清潔產品

133 是否使用活性洗面乳

133 清潔產品中的防曬劑

134 是否使用肥皂

135 眼部卸妝液

136 必須卸除全部彩妝

136 毛巾與磨砂膏

136 水溫很重要

137 化妝水收斂什麼

138 酒精會造成皮膚問題

138 去角質

139 類維生素A

140 防曬

140 保濕

141 面膜

第11章 對抗皺紋的戰鬥計畫

145 基本方法

147 乾性皮膚不會造成皺紋

148 抗皺霜不如肉毒桿菌毒素有效

149 皮膚是怎樣老化和起皺紋的

149 細胞更新和修復

150 防曬、維生素A酸和去角質——好的起點

第12章 更年期皮膚的戰鬥計畫

153 基本方法

153 荷爾蒙衰減失衡

154 對抗皺紋和傷口

154 荷爾蒙治療

155 外用女性荷爾蒙治療

155 皮膚保養品的選擇

156 針對更年期的果酸和水楊酸

156 改善荷爾蒙波動的補充劑

第13章 皮膚美白的戰鬥計畫

161 基本方法

163 美白

164 誇大不實的化妝品廣告

164 防曬

164 對苯二酚

165 維生素A酸和維生素A醇

166 果酸、水楊酸和化學換膚

166 曲酸

167 杜鵑花酸

167 熊果素

167 其他替代品

168 維生素C

168 雷射和光照治療

168 雷射

169 強脈衝光

169 點陣雷射磨皮

169 雞尾酒療法

第14章 對抗乾性皮膚的戰鬥計畫

173 基本方法

174 修復乾燥的皮膚

175 了解乾性皮膚

175 太多水分也是問題

176 喝水

176 乾性皮膚的戰鬥計畫

第15章 對抗青春痘的戰鬥計畫

179 基本方法

181 了解青春痘

182 青春痘的成因

184 為什麼會長青春痘

184 “打不死”的青春痘

185 我們能做什麼

185 外用藥物

185 口服藥物

186 不斷嘗試

186 什麼不能做

187 什麼時候應該看皮膚科醫生

187 飲食和青春痘有關嗎

188 牙膏也會引起青春痘嗎

188 “不含油脂”的產品是個笑話

188 它會使我長青春痘嗎

189 對抗青春痘的必備武器

191 去角質:水楊酸Vs.果酸

192 非處方抗菌藥物

192 處方殺菌藥物

192 氨苯碸:最新抗菌藥物

193 茶樹油Vs.過氧化苯甲醯

193 維生素A酸

194 第三代維生素A酸Differin

194 杜鵑花酸

195 口服抗生素

195 煙醯胺和煙酸

196 避孕藥可以治療青春痘?

196 口服維生素A酸Accutane

197 根治青春痘的特效藥?

197 風險很高的Accutane

198 忽視口服維生素A酸的懷孕警告

199 口服維生素A酸造成的憂鬱症

200 口服維生素A酸副作用的因應之道

200 荷爾蒙阻斷劑可以用來治療青春痘?

201 可以改善青春痘的營養素?

202 光動力學治療

202 化學換膚

203 微晶磨皮

203 硫磺

204 擠青春痘

204 妙鼻貼

205 還是要用防曬品

第16章 對抗黑頭粉刺的戰鬥計畫

209 基本方法

211 對抗黑頭粉刺和粗大毛孔

212 如何改善毛孔粗大

第17章 對抗酒糟性皮膚炎的戰鬥計畫

文摘

"破解30個美容誤區

化妝品公司錯誤的論調,是深植於消費者心中誤區的根源,在這裡,我將向讀者還原30個重大誤區的本來面目,以讓你懂得照顧好自己的皮膚,不再浪費金錢。

誤區1:有比肉毒桿菌毒素和皮膚填充劑更好的皮膚保養品。

事實:根本沒有哪一個保養品可以讓整形醫生或皮膚科醫生失業。

近年來,化妝品公司對保養品做了新的定位,宣稱它們的產品可以與美容整形手術如肉毒桿菌毒素注射術相媲美,甚至效果更好。這類產品在時尚雜誌上經常打廣告說,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有多么危險,但除了名字比較嚇人之外,肉毒桿菌毒素沒有絲毫危險。現實中有關肉毒桿菌毒素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非常充分,而且得出的結論也都是正面的,並聲稱還可以用來治療兒童腦癱、頭痛及眼部抽搐症。

另一方面,根本就沒有研究報告指出有哪一種保養品有類似肉毒桿菌毒素、皮膚填充劑(如restylane或Artecol)或雷射磨皮的作用機制,無論保養品添加了什麼樣的成分,做出多么神奇的宣傳。就算是肉毒桿菌毒素,如果不是注射而是擦拭在皮膚上,也不會有注射時的效果,對於皮膚填充劑也是一樣。在注射部位,肉毒桿菌毒素和皮膚填充劑可以馬上令皺紋消除,但要是相信保養品也能做到這一點就只會浪費你的金錢。其實,根本沒有哪一個保養品可以讓整形醫生或皮膚科醫生失業!就算越來越多的保養品吹噓比肉毒桿菌毒素更出色,但2007年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和皮膚填充劑的人還是比以往要多,達到了幾百萬例。

誤區2:像Radiesse和Restylane之類的皮膚填充劑是絕對安全的,也是最好的皮膚填充劑。

事實:絕對不是這樣!

市面上有30多種皮膚填充劑可供選擇,有許多比Radiesse和Restylane對皮膚的幫助更大,效果也更持久。雖然皮膚填充劑能很好地改善臉部皺紋,比如鼻唇溝、川字眉,但在使用上存在著風險。Radiesse和Restylane這兩種填充劑經常在時尚雜誌上做廣告,久而久之,消費者都誤以為它們是完美出色的產品。其實所有的皮膚填充劑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副作用主要是肉芽腫和小瘤,就是在皮膚底下長出腫塊或球形的硬塊。對只具有暫時性效果的填充劑來說,這些副作用會隨著時間慢慢減輕,對半永久性效果的填充劑來說,這些狀況持續的時間會長一些,但有時還得要醫生做手術才能解決。填充劑的這些風險必須重視。

當然,我不是勸你不要注射皮膚填充劑來解決皺紋(這項手術已經有幾百萬個成功案例),只是告訴你這些信息,建議你權衡利弊慎重做決定。此外,絕對沒有哪一種皮膚保養品具有皮膚填充劑類似的作用。

誤區3:應該根據年齡來選擇保養品。

事實:要滿足皮膚保養的需求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膚質。

市面上許多產品宣稱是專門針對特定年齡段的女性設計的,尤其是50歲以上女性的“熟齡”皮膚。在你按照隨意設定的年齡段分類挑選保養品時,問一問自己為什麼50歲以上的人總是被歸為一類。照這樣的分類,40歲或45歲的人不應該使用和50歲的人同樣的產品,但80歲的人卻要和50歲的人分享同樣的產品。這樣的分類有什麼道理呢?

其實要滿足皮膚保養的需求不是看年齡,而是看膚質。就算屬於同一個年齡段,也沒有兩個人有完全同樣的膚質。皮膚的日常保養需要考慮到皮膚有多乾、陽光傷害有多厲害、油不油、是不是敏感、有沒有長青春痘等諸多方面,這些因素都跟年齡無關。此外,酒糟性皮膚炎、乾癬、過敏症和其他皮膚疾病也與年齡無關,各種年齡的人都會發生。每個人要應對的,是採取正確的做法保護好皮膚的保護層,也就是說避免不必要的陽光照射(防曬)、不要抽菸、不要刺激皮膚,並且使用富含抗氧化物和與皮膚結構相同物質的頂級保養品。很多年輕女性皮膚很乾燥,也有很多年長的女性皮膚很油,處於更年期的女性還往往會因為體內荷爾蒙水平的波動而長青春痘。

某些皮膚病和功能性障礙只有老化的皮膚才會發生,但是否出現則因人而異,且往往取決於個人的膚質。皮膚功能失調同樣也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比如皮膚潰瘍、傷口不愈、瘙癢和皮膚變薄,這些皮膚問題都不會因為選擇了“正確年齡段”的保養品而有所改善。不管你是什麼年齡,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膚質來保養皮膚。

當年齡跨過50歲,並不意味著皮膚就會開始乾燥,就必須開始使用“熟齡”段的保養品,這個年齡段的產品大多是針對乾性皮膚,與市面上適合乾性皮膚使用的產品沒有兩樣。此外,對於50多歲的人來說,也不意味著抗痘就可以結束。有必要再強調一點,除了緩解皮膚乾燥,所謂專門針對老年女性的保養品並不能滿足皮膚的其他需求。

誤區4:標有“低過敏性”字樣的產品更適合易敏感的皮膚。

事實:“低過敏性”的用語沒有絲毫意義。

“低過敏性”其實是一個行銷用語,暗示消費者產品不會造成過敏,因此更適合容易敏感的皮膚使用。“暗示”不等同於陳述“事實”,反而明白無誤地說明標有“低過敏性”的產品未必適合敏感性皮膚。在化妝品行業,並不存在公認的測試方法、成分使用禁忌、監管條例等來衡量某個產品是不是屬於低過敏性產品。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任何化妝品公司都可以任意使用這些術語,結果有許多標榜“低過敏性”的產品添加了問題成分,就算是從來沒有過敏史的人也可能發生皮膚過敏。“低過敏性”的術語並不可靠。

誤區5:標有“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的產品一定是可靠的產品,產品功效有保證。

事實:“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的產品未必就配方出色。

這個術語往往有很大的誘惑力,但並沒有告訴你是哪一個皮膚科醫生做了這個測試或做了什麼測試,化妝品公司沒有告訴你測試的結果,只是強調這個產品做過測試。沒有測試的相關信息,就無從判斷測試的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術語透露出某個醫生收取了化妝品公司的好處,因此願意給產品代言。也許皮膚科醫生確實做過測試,但受試者很少,測試方法也有利於得出正面的結果。“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的用語完全是行銷的小伎倆,利用了消費者信任醫生的心理,但在化妝品行業,並非所有的醫生都值得信任。

誤區6:藥妝品比化妝品更好。

事實:不幸的是,“藥妝品”是一個皮膚科醫生杜撰出來的術語,屬於不實行銷,試圖讓消費者相信他們的“藥妝品”比其他化妝品公司的產品要好。

醫藥界最少也應該給人留下是科學性的印象,而不應該是虛假的一切向錢看的陰謀詭計。“藥妝品”給人的印象是不僅含有化妝品成分,還添加了藥物等級的成分,因此必定比普通的化妝品要好。但“藥妝品”其實是一個無中生有的術語,並不合法,也沒有意義。只要掃一眼產品成分表,你就會發現所謂的藥妝品並不含有獨特的藥用成分,況且FDA並不認可“藥妝品”是一個合法的產品類別,因此這樣的用語不屬於FDA的監管範圍。對消費者來說,“藥妝品”完全是一個行銷用語,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任何人都可以用它來“美化”自己的品牌。

一些組織,包括美國皮膚病學會(AmericanAcademyofDermatology,AAD)在內,都試圖在這個問題上攪渾水,認為“皮膚科醫生懂得如何套用藥妝品成分,能夠指導患者採取最佳的手段保養好皮膚”。每個月我都會閱讀皮膚科專業期刊,也經常參加皮膚科專業研討會,知道這樣的說法完全不是事實。更重要的是,皮膚科醫生對於哪些屬於哪些不屬於藥妝品成分並沒有取得共識。有的皮膚科醫生認為,含有維生素A醇或維生素A酸、對苯二酚以及某些植物性成分如綠茶、大豆、石榴、薑黃、葡萄的產品是很好的藥妝品。但所有這些成分都有化妝品公司在使用,各種產品中都有,而且往往並沒有標註“藥妝品”。

還有一個熱炒的說法就是,認為藥妝品含有功效獨特的成分,但其實任何一家化妝品公司都在使用這些成分。

按照AAD的說法,“藥妝品是否有效,取決於產品的成分以及成分對老化皮膚所觸發的生物學作用機制”。但這個判斷同樣適用於任何一個普通化妝品。就算是醫生也不能免俗,他們也會想方設法誇大宣傳,杜撰出誤導性的字眼讓自己販賣的產品顯得與眾不同。

誤區7:老年斑最好是用有去除褐色斑點功效的美白產品來治療。

事實:首先,“老年斑”的說法屬於用詞不當。另外,皮膚上出現褐色雀斑樣的斑點並不是年齡增長造成的,而是長期不注意防曬保護的結果。

只要檢查一下自己的身體,你就會明白這個道理——不太見陽光的部位(比如後背和手臂內側)比經常曬太陽的部位較少有斑點。還要當心的是,太陽中的不良輻射可以穿透玻璃窗!

其次,許多宣稱可以美白皮膚的產品並不含有可以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有效成分,就算添加了有效成分,含量也很低微,根本起不到作用。一般來說,這些產品與防曬劑加對苯二酚類產品的效果沒法比。

不加防護的日曬是造成褐色雀斑樣斑點的主要原因,因此預防和減少皮膚色斑的最主要方法就是每天勤擦防曬品。擦時別忘記擦手背和前胸,洗手之後還要補擦。

要想控制和改善斑點,就不要刻意去曬黑,而且只有在使用防曬係數SPF15以上的產品之後才可以出門——通常係數越高效果越好。還要確保防曬品含有有效的紫外線UVA防護成分,即二氧化鈦、氧化鋅、阿伏苯宗(avobenzone)、麥素寧濾光環(Mexoryl)、天來施(Tinosorb),這些成分能有效防止引發褐色斑點的紫外線UVA傷害。

我很少根據自己的皮膚保養經驗來指導讀者,我總是信賴科學研究而不是主觀猜測,不過這次我要與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我發現僅僅含有二氧化鈦和氧化鋅的防曬品效果相當好,自從幾年前我選用這類防曬品之後,我臉上、手臂和手上的皮膚好了很多。有一些研究支持這種防曬方法,只可惜研究報告的數量還是少了一點。避免陽光穿透皮膚,也許是對皮膚最好的保護。

除了使用防曬品外,對苯二酚是最高效的美白成分,而且與其他美白成分相比也有很長的安全套用史。雖然也有許多別的成分宣稱可以美白皮膚,但缺乏足夠多的研究報告,相對來說效果也差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替代成分擦在皮膚上會分解出少量對苯二酚,這也是這些成分起效的原因。這些替代成分包括粗糙帽果、熊果、雞桑、枸樹等的萃取物,這些成分都含有能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熊果素。包括α-熊果素、β-熊果素和脫氧熊果素在內的純形態熊果素被認為有更強的美白效力,不過能夠證實這個觀點的研究報告仍然太少。此外,還有一些成分經研究表明具有美白能力,比如甘草萃取物(尤其是光甘草定)、杜鵑花酸、穩定形態的維生素C(L-抗壞血酸、抗壞血酸、抗壞血酸磷酸酯鎂)、蘆薈苦素、龍膽酸、黃酮類、橙皮苷、煙醯胺、多酚。不過,這些成分在化妝品中的起效含量應該是多少沒有達到共識,並且大多數做的都是體外實驗,而不是針對人體的皮膚。

總之,遵循特定的保養計畫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首先避免日曬,每天使用好的防曬品,同時使用含對苯二酚的保養品。此外,果酸或水楊酸去角質產品也有幫助,皮膚科醫生或整形醫生施行的光照或射頻治療也很管用。但有一點很重要,如果不能每天防曬,到頭來一切都是徒勞!

誤區8:女性用不著一直抗痘,青春期之後就不會長青春痘了。

事實:如果這是真的,皮膚保養就非常簡單了。

不管是20齣頭,還是四五十歲的中年女性,都會有青春期少女發生的青春痘問題,而且治療原則也完全相同。不是青少年才會長青春痘,就算少女時期有很光潔的皮膚,也不能保證年紀大了就不會遭受青春痘的困擾。荷爾蒙水平在人的一生中會高低起伏,青春痘正是由荷爾蒙的高低起伏所造成。隨著年齡增長,男性不太會長青春痘,這是因為青春期之後男性體內的荷爾蒙水平能夠保持平衡,但女性不是這樣,許多女性在生理期期間會長青春痘。有關青春痘存在著許多誤區,請接著看下一個。

誤區9:青春痘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

事實:這種說法有錯有對。

認為會引發青春痘的傳統食品,比如朱古力和油膩食物,其實跟青春痘沒有關係,但極少的食物過敏卻有可能觸發青春痘,比如吃含碘的貝類。一項較新的研究表明,牛奶尤其是脫脂牛奶會增加青春痘的風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也可能造成這方面的問題,這是因為血糖負荷越高,患青春痘的機率就越高(血糖負荷是用來衡量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比的一套指標體系)。最好關注一下自己的飲食,看看哪些食物對皮膚有幫助,哪些會傷害到皮膚。

誤區10:青春痘是洗臉不徹底造成的。

事實:過度清潔反而會令青春痘更嚴重。

青春痘主要是由於體內荷爾蒙波動造成的,荷爾蒙波動會影響到皮脂分泌,從而創造出有利於痤瘡桿菌繁殖的環境,導致青春痘的發生。不要以為“深層清潔”就能夠改善青春痘,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過度清潔會引發皮膚發炎,反而會令青春痘更嚴重。使用溫和的清潔用品和去角質產品才不會破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也不會刺激皮膚發炎,從而不會削弱皮膚的癒合能力,同時保持皮膚抵抗細菌的能力。用水楊酸或果酸去角質,再搭配含過氧化苯甲醯的殺菌劑,能很好地改善青春痘的狀況。當然,這些產品都不應該添加刺激性成分,尤其是酒精、薄荷醇、椒薄荷或尤加利油。

誤區11:彩妝品會造成青春痘。

事實:不一定。

沒有研究表明彩妝品或保養品會造成青春痘,究竟什麼成分會造成青春痘也沒有取得共識。20世紀70年代末期,有一項研究用100%濃度的化妝品成分擦拭兔子的皮膚,以了解這些成分會不會造成青春痘。後來發現,這項研究所採用的方法與女性使用化妝品的方式完全不同,而且該研究的結論也無法得到其他研究的證實,因此不被採信。有些女性在使用彩妝品或保養品之後確實會長青春痘,但這可能是皮膚刺激或發炎引起的,也可能是某種成分對特定膚質有問題造成的,使用者必須多試驗幾次才能找到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而醫藥行業和化妝品行業對產品會不會造成青春痘也沒有一個客觀明確的說法。“不會引起粉刺”這樣的術語絲毫沒有意義,它只是暗示消費者該產品不太會造成青春痘,而且這些術語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定義,在使用上也沒有法律的規範。

誤區12:緊張情緒會導致青春痘。

事實:一般來說,人們都相信情緒緊張會引發青春痘,但原因究竟為何卻沒有人知道,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也是彼此矛盾。

減輕生活中的壓力沒有什麼不好,不過很難說情緒緊張就會造成青春痘。此外,治療青春痘也不會因為有什麼事情讓你緊張而在方法上有所改變。

誤區13:塗牙膏能很快讓疙瘩消失,還有預防作用。

事實:絕對不是這樣!

這真是太搞笑了,牙膏含有的成分對青春痘絲毫沒有幫助,反而會加重青春痘。青春痘是因為毛孔中的痤瘡桿菌造成的,與口腔里的細菌不同。牙膏里的氟化物或單氟磷酸鈉雖然對口腔里的細菌有抑制作用,但塗抹在皮膚上會造成紅腫和疙瘩,這就是口周皮膚炎。牙膏中還有一些成分有摩擦劑的作用,但對皮膚來說,效果遠不如毛巾來得好。此外,牙膏里的香料還有可能造成皮膚問題。

誤區14:在皮膚上塗抹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能增加皮膚中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含量,從而消除皺紋。

事實:保養品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是不錯的保水劑,但並不能轉換成皮膚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

通常來說,大分子的膠原蛋白不能滲入皮膚,但就算膠原蛋白的分子足夠小,可以被皮膚吸收,它也不能與皮膚的膠原蛋白結合,這一點已經得到許多研究的證實。研究還表明,膠原蛋白是非常不錯的保濕成分,對皮膚很有幫助,但膠原蛋白並不是唯一的保濕劑。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醫用級的膠原蛋白,塗抹在皮膚上也不能被皮膚吸收,因此不能加強皮膚已有的膠原蛋白從而改善皺紋。對於外用於皮膚的彈性蛋白,得出正面結論的研究數量就更少了。

要提醒大家的是,就算膠原蛋白或彈性蛋白可以被皮膚吸收,並且與皮膚中的膠原蛋白或彈性蛋白結合,但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就會造成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堆積在不該補充的部位從而形成腫塊,而且因為經常擦拭,時間一長手指還會腫起來。要想用膠原蛋白來豐唇或改善臉上的皺紋,必須請醫生幫忙,並在合適的部位注射適量的膠原蛋白。

注重防曬、用果酸或水楊酸去角質,並且補充對皮膚有幫助的成分(抗氧化物、細胞溝通因子、與皮膚結構相同的物質),不僅可以保護皮膚本身的膠原蛋白,而且能促進新的膠原蛋白的合成,從而營造出健康美觀的皮膚。

誤區15:眼霜是專門針對眼部皮膚的特殊產品。

事實: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眼部皮膚需要有別於身體其他部位皮膚的保養品。

就算眼霜中含有專門針對眼部皮膚的成分,也不能說它就是眼部專用的產品,眼霜的配方與其他保養品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它的分量減少了一半,價錢卻翻了一倍。只要仔細看看這些特殊產品的成分表,就很容易發現這一點。拿眼霜大做文章,其實是要求消費者必須額外再買一瓶保養品。

有時販賣眼霜的醫生和美容師會辯稱眼部皮膚不應該遭受皮膚刺激成分的困擾,對此我完全贊同,但我要補充一句,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也是如此,也就是說,配方良好的面霜完全適用於眼部皮膚。

誤區16:市面上一定會有真正的去皺產品。

事實:很遺憾,不存在可以預防或真正使皺紋消失的產品,你還是需要每天注重防曬,而且不要故意去曬太陽。

令你煩惱的皺紋是日積月累的陽光傷害和皮膚的天然支撐結構不可避免的弱化造成的,請不要把皺紋和皮膚乾燥引起的淺表性細紋混淆,後者可以用保濕品來緩解。不管添加的是什麼成分,也不管宣稱有多么神奇,任何保養品都無法替代整形醫生和皮膚科醫生的幫助。市面上有成千上萬種抗皺產品,而且我們還經常選購,但就像我以前說過的,整形醫生和皮膚科醫生並沒有因此而失業。

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比較了平價保濕面霜與高價且包裝精美的面霜之間的差別。80名年齡在35~64歲的瑞典女性參加了實驗,她們被分為三組,第一組用高價且包裝精美的面霜擦臉6周,第二組則用平價且包裝精美的面霜,第三組用的是高價但包裝一般的面霜,然後由受試者、受過專業訓練的觀察者以及光學皮膚輪廓測量儀來分別評定使用後的效果。結果發現,三組受試者在改善皺紋和提高皮膚光潔度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也沒有發現受試者的皮膚感覺更年輕或更美觀。

當然這不是說保養品不能幫助皮膚,許多保養品還是有不錯的功效,比如防曬品、果酸或水楊酸去角質劑、含抗氧化物和細胞溝通因子的保濕品、維生素A等。這項研究只是揭示了抗皺保養品的效果並沒有說得那么好。畢竟,如果抗皺產品真的能夠抗皺,那么化妝品公司就沒必要每隔幾個月就推出新的抗皺產品了。

誤區17:貴的產品比便宜的要好。

事實:其實各種價位都有好的產品和差的產品。

保養品的價格並不能反映出產品的品質和配方是否優越。價格昂貴的拉斯路(ErnoLaszlo)的美容皂未必比多芬(Dove)的產品好,反而這兩種產品都可能刺激和乾燥皮膚。露得清出品的不含刺激物的化妝水說不定比同樣沒有添加刺激成分的幽蘭(Orlane)或蓓麗(laprairie)的化妝水要好。不會刺激皮膚的化妝水肯定比添加了酒精、椒薄荷、薄荷醇、精油、尤加利油、檸檬等刺激性成分的產品要好,不論這些成分多么“天然”,也不管是什麼價位,吹噓得有多么神奇。我見到過很多昂貴的產品不過是水和蠟質混合而成,也見到過配方相當不錯的平價產品。此外,我還見到過各種價位都有的、選用廣口瓶包裝的產品,買這樣的產品實在是浪費錢,因為廣口瓶不利於對空氣敏感的成分比如抗氧化物保持穩定。少花錢不會傷害到你的皮膚,大手大腳也未必對皮膚有幫助,重要的是產品的配方,而不是產品的價格。

誤區18:來自歐洲的產品當中,法國、瑞士、義大利的產品比別的國家的要好,歐洲女性就是懂得照顧皮膚。

事實:我經常在歐洲各地給女性朋友們做講演,討論皮膚保養問題,也分析和評價了許多歐洲的化妝品品牌,我敢肯定地告訴你,這種說法不是事實。

產品的品質完全體現在成分表上,歐洲生產的化妝品也有著與全球其他地區產品同樣的問題:比如選用廣口瓶包裝,這樣不利於怕空氣的成分(比如植物萃取物、維生素、細胞溝通因子)在產品打開之後保持穩定。還有含有刺激性成分或添加了會使皮膚過於乾燥的成分、過時的配方及價格虛高等,都說明歐洲的產品不可能高人一等。

認為歐洲女性擅長保養皮膚是一個很奇怪的誤區。就算歐洲女性不像美國女性那么容易發胖(美國女性的肥胖症是全世界最嚴重的),也並不能說明她們就更懂得照顧皮膚。她們也抽菸、曬日光浴、使用劣質的產品,並且和其他地區的女性一樣迷信各種各樣的錯誤觀念。

誤區19:天然成分比化學合成的成分更好,對皮膚的幫助更大。

事實:不管這是消費者先入為主的觀念,還是在媒體誘導下形成的想法,都不是事實。

相信天然的成分就比較好,這樣的觀念並沒有事實基礎和科學根據。“天然”的定義模糊不清,“天然”這個術語的使用也沒有法律的規範,化妝品公司可以任意使用這個術語,以使自己的產品感覺與眾不同。不能僅僅因為某種成分是從地里長出來的,或者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就以為它對皮膚有幫助,反過來也是如此,不要以為化學合成的成分就一定有壞處。

FDA下屬的化妝品和色素辦公室主任琳達·卡茨博士(Dr.LindaM.Katz)指出,“消費者不應該想當然地認為‘有機’或‘天然’成分會比該成分的化學合成版更安全。其實與化學合成的成分相比,‘天然’成分更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美國農業部發言人瓊·莎菲爾(JoanShaffer)指出,“消費者不應該把獲得美國農業部有機物認證的化妝品理解為就是有益健康的或者是有良好功效的”。美國國家有機計畫(NationalOrganicProgram)是一個行銷計畫,而不是安全性計畫,歸類為“初級品”的牛排未必就是安全的、有營養的。

誤區20:對保養品來說,產品的包裝並不重要,我就是喜歡包裝漂亮的產品,尤其是廣口瓶包裝的產品。

事實:產品的包裝對產品的穩定性和功效有非常大的影響。

許多頂級的化妝品成分,比如細胞溝通因子、抗氧化物、植物萃取物、與皮膚結構相同的物質,在空氣中都無法保持性質穩定。而廣口瓶一旦打開,空氣就會接觸到這些物質,結果這些好東西就會被分解破壞。採用廣口瓶包裝,在使用時就必須用手指蘸取,所以很容易把細菌帶到產品里,並進一步破壞產品中的有益成分。想一想冰櫃里的食物,如果不用保鮮袋裝好,是不是很快就腐敗了?還有打開蓋子的罐頭,如果不做防護,是不是很快就變質?不透空氣的包裝對真正的頂級產品來說至關重要。消費者也不應該選購透明包裝的產品,光線也會分解性質不穩定的成分。美國和歐洲的化妝品監管機構CTFA(化妝品、盥洗用品和香料協會)、COLIPA(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香水工業協會)指出,“產品的包裝會直接影響到成品的穩定性,因為產品成分、包裝物和外部環境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包裝物應該有效保護產品不受空氣中氧氣的負面影響。”

誤區21:黑頭粉刺是髒東西引起的,可以擦洗掉。

事實:黑頭粉刺看起來很髒,但不是髒東西引起的。

荷爾蒙波動造成皮脂分泌過多,毛孔內的角質細胞阻塞油脂的通道和畸形的毛孔等,是粉刺形成的原因,當毛孔內角質細胞和油脂的混合物沒有被皮膚覆蓋時,這種混合物的表面接觸到空氣就會被氧化而變成黑色,從而形成黑頭粉刺。磨砂膏可以去除黑頭粉刺的表面部分,但對毛孔內的東西卻無能為力,所以很快黑頭又會顯現出來。要改善黑頭粉刺,可以嘗試好的水楊酸產品。水楊酸去角質劑能夠深入毛孔,溶解油脂和死亡的角質細胞,從而改善頑固的黑頭粉刺。

誤區22:只要選對保養品,油性皮膚就可以由外而內得到有效控制。

事實:這種說法有可能,但到目前為止還只是猜測,沒有得到充分的證實。

皮脂分泌是由男性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掌控的,但塗抹化妝品不能影響到體內荷爾蒙的水平。不過皮脂腺本身能製造出增加皮脂分泌的男性荷爾蒙。皮膚刺激和發炎會導致男性荷爾蒙合成的增加,從而刺激皮脂的分泌,並且堵塞毛孔。雖然外在的皮膚刺激和發炎對皮膚沒有好處,但這些因素仍然影響不到體內荷爾蒙的合成,體內的荷爾蒙才是引發毛孔分泌過多油脂的主要原因。

能夠做的就是使用維生素A酸來避免毛孔畸形,這樣油脂就可以順利地排泄出來,避免堵塞。有研究表明保養品中的煙醯胺有一定的幫助,但煙醯胺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避免使用含有油脂或太厚的保養品對油性皮膚也有好處,也可以用黏土面膜來吸油(效果只是暫時性的),但要注意面膜不可以含有刺激性成分。面膜的使用頻率要看個人的膚質,有的人每隔一天就要用面膜,有的人每個星期只用一次就可以了。應該在洗臉之後敷面膜,保留10~15分鐘,然後用溫水沖洗乾淨。

誤區23:乾性皮膚是因為缺水造成的,只要給皮膚補充水分或多喝水就可以避免皮膚乾燥。

事實:諷刺的是,乾性皮膚並不缺水。

研究表明,乾性、中性及油性皮膚的水分含量並沒有明顯差異。健康皮膚的含水量大概在15%左右,補充太多的水分,比如泡澡,會導致皮膚的細胞間質的崩解,反而會影響皮膚細胞的功能正常化。

導致聯繫皮膚細胞及確保皮膚外層完整的細胞間質的崩解,是造成皮膚乾燥的主因,除非皮膚表面的保護層保持完整或得到修復,否則不能避免水分的流失,一味給皮膚補充水分反而於事無補。

要避免乾燥的皮膚,首要的就是避免皮膚的保護層遭到破壞,比如避免陽光傷害、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保養品、不使用會令皮膚太乾的洗面乳、戒菸等等。研究指出,只有選用可以保護皮膚細胞間質的保養品,皮膚的功能才能正常化,才能改善乾性皮膚的狀況。

每天大量喝水(經常有人說這對美容有好處)並不能預防或改善乾性皮膚,如果喝水就能擺脫乾性皮膚,那就沒有人會有乾性皮膚了,也沒必要購買保濕霜了。喝水的確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一下子喝太多的水只會增加上廁所的次數而排出過量的水分。乾性皮膚的成因和治療遠非多喝水那么簡單,況且過量喝水還有危險性,搞不好會造成低鈉血症。

誤區24:乾性皮膚會導致皺紋。

事實:乾性皮膚其實和皺紋無關。

要讓消費者相信乾性皮膚和皺紋毫不相干會很困難,因為化妝品公司不斷向消費者灌輸這樣的觀念,認為保濕品可以除皺和改善乾性膚質。

大量的研究表明,皺紋和乾性皮膚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乾性皮膚常常是導致皮膚出現皺紋的各種因素的副產品。那么皺紋又是怎么回事呢?皺紋是由於陽光傷害和身體內在因素(遺傳變異、肌肉收縮、女性荷爾蒙衰減、脂肪耗竭等等)造成而“蝕刻”在皮膚上的線條。事實上,乾性皮膚並不如化妝品廣告所說的那樣是造成皺紋的因素之一。

陽光傷害是造成皺紋的最主要因素,可以用背部老化測試來證明,將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與背部的皮膚比較,會發現背部皮膚和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膚有明顯的不同。由於較少遭受陽光中紫外線的侵襲,背部較少有皺紋和老化的皮膚,因而顯得光滑有彈性。

誤區25:每個人都需要分別買日霜和晚霜,皮膚在晚上需要專門的保養品。

事實:日用和夜用保濕品的唯一區別是前者應該含有良好的防曬劑。

化妝品公司常常“告誡”消費者,皮膚在晚上需要特別的保養成分的呵護,但很少有研究羅列出到底是哪些成分。皮膚無時無刻不在合成新的細胞並實現自我修復,幫助皮膚維持正常的功能不應該拘泥於白天或晚上,不管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刻,皮膚都需要抗氧化物、細胞溝通因子和與皮膚結構相同的物質的呵護,就像吃東西一樣,綠茶、葡萄等健康食品無論是白天吃還是晚上吃,都有益身體健康。

在白天,除非粉底具有防曬功能,否則你用的保濕品必須有防曬係數SPF15或以上的全波長防曬能力,也就是說,保濕品中必須添加紫外線UVA防護成分如二氧化鈦、氧化鋅、阿伏苯宗、天來施或麥素寧濾光環。不管是在一天中的什麼時刻,皮膚都需要用頂級的成分來保養。

誤區26:必須經常更換保養品,否則皮膚對保養品會產生適應性。

事實:皮膚不會像你對飲食一樣對保養品產生適應性。

如果菠菜和葡萄對你來說有好處,那么這兩樣東西就一直會有好處,就算你每天都吃。對皮膚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只要你擦拭對皮膚有幫助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始終對皮膚有好處,對防曬品和含有抗氧化物、細胞溝通因子及與皮膚結構相同的物質的保養品來說尤其如此(在本書後面的章節,我會對這些產品做詳細介紹)。

誤區27:我只用我喜歡的保養品,這一點很重要。

事實:這種觀念相當錯誤,很多女性朋友經常喜歡上對皮膚不好的產品。

舉例來說,你可能喜歡曬黑,但曬黑可能造成皮膚癌,而且幾乎肯定會造成皺紋和斑點;你可能喜歡抽菸,但抽菸會造成皮膚細胞死亡,並導致不健康的畸形的皮膚細胞出現;你可能喜歡自己用的日用保濕品,但如果這個產品不含防曬劑,你的皮膚就會為陽光傷害大開方便之門;你也可能喜歡廣口瓶包裝的保養品,殊不知這種包裝會令頂尖的保養成分無法保持穩定,尤其是抗氧化物、植物萃取物、維生素及細胞溝通因子。要幫助皮膚維持最佳功能,幫助抗皺或抗痘,或改善別的皮膚問題,要注意的遠比只使用自己“喜歡”的產品要複雜得多。當然這不是說你不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產品,而是強調你必須挑選對皮膚真正有好處的產品,也就是說,你得花點時間閱讀產品的成分表,並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

就像吃東西一樣,滿足口腹之慾不一定是好事,比方說朱古力和菠菜,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一般人多半會多吃朱古力而不是菠菜。僅僅憑藉對產品的個人感受,幾乎不能準確判斷出產品的效用和價值。

誤區28:保養品應該買同一個牌子的,因為同一個品牌的保養品之間相互搭配很好。

事實:這么做只會對化妝品公司的銷售有好處,對皮膚非但沒有好處,還經常會帶來皮膚問題。

幾乎每一家化妝品公司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保養品,也有不能滿足皮膚特殊需求的產品。許多化妝品公司的產品都含有問題成分,比如刺激性成分,或者產品的功效與廣告宣傳不相符,還有的產品不含有效的防曬劑,或者產品的包裝會影響到有效成分的穩定性。就像買食品一樣,我們必須挑揀出最適合自己的食品,僅僅認一個牌子未必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誤區29:產品使用後產生了刺痛或清涼感,看來這個產品起效了。

事實:任何明顯的感覺,就算時間很短,也說明皮膚遭受了傷害。

刺痛或清涼的感覺其實是皮膚對刺激物的正常反應,產生這些感覺的產品可能會損害到皮膚的癒合能力、令疤痕更嚴重、令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分解、造成皮膚乾燥和脫皮,或者刺激細菌的生長從而使皮膚上長出小疙瘩。

炎症是皺紋和皮膚衰老的罪魁禍首,無論是日曬、抽菸、污染還是保養品中刺激性成分帶來的皮膚發炎,都會給皮膚造成不良反應,比如乾燥、瘙癢、長青春痘,還會弱化皮膚癒合的能力,並破壞皮膚中的膠原蛋白。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皮膚刺激,都會傷害到皮膚。

刺痛或清涼的感覺反映了皮膚正在遭受刺激,並且發炎了,保養品中有問題的成分都會造成這種感覺,比如清潔力太強的清潔劑、酒精、芳香性的植物萃取物、椒薄荷、薄荷醇、尤加利油等等,經常接觸這些成分會極大地損害膚質。

不過,令皮膚感覺清涼的成分有時對皮膚也有幫助,薄荷醇、椒薄荷、樟腦、薄荷等成分可以充當反刺激物。反刺激物通過誘發局部的炎症來減少皮膚更深部位或鄰近組織的發炎,換句話說,反刺激物是用一種炎症來替代另一種炎症,雖然這樣並沒有好處,但如果撓癢不能緩解瘙癢,那反刺激物就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皮膚刺激和皮膚發炎,都會損害皮膚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就算皮膚刺激和發炎不明顯,但皮膚仍然受到了傷害,如果不能避免刺激物,皮膚受到的傷害還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

誤區30:我用的產品里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比如酒精、薰衣草、香檸檬和椒薄荷,不過我並沒有任何不好的感覺,所以這些成分對我來說沒問題。

事實:就算你沒有感覺,也不表示這些物質沒有造成傷害。

比方說我們感受不到陽光中的紫外線UVA,平時我們坐在陰影里或者靠近窗戶的地方,但陽光仍然能照到皮膚並引起傷害,這種傷害還會日積月累變得嚴重。不論短期內皮膚是不是有反應,都可以肯定皮膚底下的傷害已經發生,這就是為什麼要溫柔地善待皮膚的原因。不管皮膚表面有沒有明顯反應,刺激性、乾燥性和致敏性成分都會造成皮膚底下的問題,而且不良後果要較長的時間才會顯現出來。

雖然章節的標題是30個誤區,但我忍不住還要再揭露一個:

誤區31:我媽媽的皮膚很好,我只要用和她一樣的保養品就夠了。

事實:就算你的家人天生皮膚都很好,但使用十多年前配方過時的保養品都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這就好比說,我的奶奶是個很出色的作家,所以我就應該使用她用過的打字機。現在有非常先進的電腦,誰還會用老古董打字機呢?對保養品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今我們對化妝品的配方、成分、皮膚功能、陽光傷害和去角質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沒有必要再使用過時的產品了。

隨著化妝品化學、皮膚科學和成分技術的進步,各種各樣先進的保養品相繼被開發出來,它們不僅質感雅致,擦起來絲滑,使用後很好看,而且含有對皮膚真正有幫助的諸多成分。前輩的東西值得我們繼承的有很多,但絕對不應該包括他們用過的落伍的保養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