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第2版)》是美國高等院校影視文化課程重點教材,以“新電影歷史”理念為根本,探究美國電影與美國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揭示了“好萊塢”作為一種社會機制植根於美國社會的現象。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美國電影美國文化

作者:(美國)約翰·貝爾頓(JohnBelton)

出版社: 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4月

ISBN: 9787208089808

開本: 16開

定價: 59.00 元

作者簡介

約翰·貝爾頓(John Belton),羅格斯大學電影學教授,曾獲得2005-2006年度古根海姆學者獎,主要研究領域為電影技術和美學,文化和電影,美國電影歷史、理論和經典電影等。著有《電影聲音》、《寬銀幕影院》、《電影造型師》、《電影和大眾文化》、《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後窗》、《希區柯克可以挽救希區柯克研究?》等。

圖書目錄

前言

致謝

導論

第一部分 製作模式

第一章 電影作為一種機制的出現

電影的教堂

體制的發展:社會與技術

愛迪生與電影視鏡

大量生產,大眾消費

奇觀和敘述:從鮑特到格里菲斯

呈現……電影宮

演變的機構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經典好萊塢電影:敘事

一種國家風格

均衡和混亂

角色和目標

高超的技巧,看不見的藝術

電影敘事手法分析:分解

環形模式:卓別林的《淘金記》

前往新地方的旅行:《熱情似火》

非連貫敘事:《穆赫蘭道》

現代敘事:《公民凱恩》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經典好萊塢電影:風格

電影形式和人物發展

場面調度

攝影機

照明

聲響

場景間的剪輯

場景內的剪輯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製片廠體制

造夢

大公司與小公司

製片廠流程:從故事創意到廣告大戰

製片廠風格

崩塌:製片廠時代的終結

相關製片廠作品(僅以4家公司舉例)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明星制度

明星機制

明星和文化:歷史概覽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類型和類型體系

第六章 默片情節劇

情節劇的起源

情節劇類型

社會景象

兩個情節劇導演:格里菲斯和維多

逃離/超越

聲音和情節劇

參考電影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歌舞片

從敘事到歌舞

敘事與歌舞:融合程度

歌舞片的形式

空間變化:表演者,道具。觀眾

風格劃分

輕歌劇式歌舞片

阿斯泰爾一羅傑斯的歌舞片

融合式歌舞片

意識形態與歌舞片

一個時代的結束

新時代的開始

參考影片

參考文獻

……

序言

本書向讀者介紹了與美國電影現象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考察了從1890年代開始到2003年夏季的美國電影歷史,但並不僅僅按時間順序來展開討論,事實上,本書並不只是關於歷史的,更是一種文化史,更關注於主題和問題,而不僅僅是史實。本書首先概括描述了作為一種獨特的經濟、工業、美學和文化建制的經典好萊塢電影。它思考了觀影經驗、好萊塢講述故事的本質、製片廠體制、明星制、電影類型等元素對創造一部具體影片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製作影片的行為不僅僅是一種娛樂,也是對20世紀美國民族認同和工業大眾文化關係的描述。本書假定讀者沒有或者僅僅接受過較少的關於電影歷史、理論和美學的教育。本書以鼓勵討論多部電影而不是單個電影的方式呈現了一些基本的問題。因此,本書集中討論了許多電影:關於類型、主題,以及電影史的各個時期。因為某些特殊和重要的原因,本書不同於一般傳統的電影史。過去的30年,電影研究領域經歷了重要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新一代學者的著作引領的,這些學者以其著作挑戰了傳統的電影史寫作和教授方式。30年前電影課程的介紹將電影看成是一種藝術,更多地運用新批評的研究方法;而當代的電影課程不僅僅將電影視為一種藝術,也視為電影本身。它們試圖將電影看成是一個更廣大的工業、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一種藝術形式,更加依賴於文化研究、新歷史主義、心理分析和其他當代批評學科。電影史文本也隨著歲月的變更發生變化。在過去,電影史包括簡單地按時間順序來描述誰做了什麼,何時發生了什麼,偉人的故事及他們的成就,電影發展過程中技術和經濟的影響等直接敘述。這些敘述都依次按時間的順序呈現直到現在。最近,電影學者開始重寫這些傳統歷史,托馬斯·艾爾薩埃瑟(Thomas Elsaesser)提出了“新電影歷史”(TIle New Film Histor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