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標準

美國標準

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起始於50年代後期,在60年代逐步擴展為8位元EBCDIC,並一直是IBM大型主機的標準,但沒使用在其他地方,最後完成於1967年。

基本信息

發展過程

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起始於50年代後期,最後完成於1967年。開發ASCII的過程中,在字元長度是6位元、7位元還是8位元的問題上產生了很大的爭議。從可靠性的觀點來看不應使用替換字元,因此ASCII不能是6位元編碼,但由於費用的原因也排除了8位元版本的方案(當時每位元的儲存空間成本仍很昂貴)。這樣,最終的字元碼就有26個小寫字母、26個大寫字母、10個數字、32個符號、33個代號和一個空格,總共128個字元碼。ASCII現在記錄在ANSI X3.4-1986字元集-用於資訊交換的7位元美國國家標準碼(7-Bit ASCII:7-Bit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由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發布。圖2-1中所示的ASCII字元碼與ANSI檔案中的格式相似。

背景介紹

早期電腦的字元碼是從Hollerith卡片(號稱不能被摺疊、捲曲或毀傷)發展而來的,該卡片由Herman Hollerith發明並首次在189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中使用。6位元字元碼系統BCDIC(Binary-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二進位編碼十進位交換編碼)源自Hollerith代碼,在60年代逐步擴展為8位元EBCDIC,並一直是IBM大型主機的標準,但沒使用在其他地方。

ASCII碼碼錶

0- 1- 2- 3- 4- 5- 6- 7-
-0 NUL DLE SP 0 @ P ` p
-1 SOH DC1 ! 1 A Q a q
-2 STX DC2 " 2 B R b r
-3 ETX DC3 # 3 C S c s
-4 EOT DC4 $ 4 D T d t
-5 ENQ NAK % 5 E U e u
-6 ACK SYN & 6 F V f v
-7 BEL ETB ' 7 G W g w
-8 BS CAN ( 8 H X h x
-9 HT EM ) 9 I Y I y
-A LF SUB * : J Z j z
-B VT ESC + ; K [ k {
-C FF FS , < L \ l |
-D CR GS - = M ] m }
-E SO RS . > N ^ n ~
-F SI US / ? O _ o DEL

優點

ASCII有許多優點。例如,26個字母代碼是連續的(在EBCDIC代碼中就不是這樣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可通過改變一位元資料而相互轉化;10個數位的代碼可從數值本身方便地得到(在BCDIC代碼中,字元“0”的編碼在字元“9”的後面!)

最棒的是,ASCII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標準。在鍵盤、視訊顯示卡、系統硬體、印表機、字型檔案、作業系統和Internet上,其他標準都不如ASCII碼流行而且根深蒂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