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杏李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學

美國杏李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學

《 美國杏李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學》,是禹明甫編著, 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美國杏李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學

內容簡介

《美國杏李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學》介紹從美國引進的美國杏李的高效栽培技術和美國杏李園內昆蟲群落生態學研究。

編輯推薦

《美國杏李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學》是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節肢動物群落種群生態學研究現狀

第一節 群落研究的意義和概況

1 群落概念及其生態學意義?

2 群落多樣性與穩定性的研究

3 群落研究對害蟲控制的意義

第二節 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進展

1 節肢動物群落結構研究

2 農藥對果園節肢動物的影響

3 節肢動物群落害蟲與天敵的相互作用

4 節肢動物群落生態位研究進展

5 節肢動物群落物種相對多度模型研究

第三節地統計學在昆蟲種群空間結構研究中的套用概述

1 地統計學在昆蟲生態學中的套用

2 地統計學和GIS技術研究進展

第四節 節肢動物種間競爭的研究進展

第五節 集合種群研究概述

1 集合種群

2 集合種群理論及其模型

3 集合種群理論的套用前景

4 棲息地片斷化與集合種群的聯繫

第六節 研究目標和內容

1 問題的提出

2 研究目標和內容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美國杳李園節肢動物群落分析

第一節 美國杏李園節肢動物群落的結構及動態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結論與討論

第二節 美國杏李園間種紫花苜蓿和間種紅豆草對天敵的影響作用評價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第三節 不同類型美國杏李園捕食性天敵節肢動物群落的結構和動態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第四節 功夫菊酯對美國杏李園主要害蟲群落多樣性的影響研究

1 試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結論

第五節 標記-重捕技術研究果園異色瓢蟲種群動態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分析

3 討論

第六節 基於集合種群理論對美國杏李園群落動態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分析

3 節肢動物棲息地片斷化及其影響

4 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美國杏李園節肢動物種群生態位分析

第一節 美國杏李花果期主要害蟲和天敵的生態位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事爸

第二節 美國杏李園瓢蟲群落組成及生態位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美國杏李園節肢動物種群空間分布及防治

第一節 李小食心蟲幼蟲在美國杏李上的空間分布及防治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與結論

第 二節 基於投影尋蹤回歸方法對李小食心蟲種群空間格局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分析

3 討論

第三節 蘋果小捲葉蛾幼蟲空間分布及防治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結論與討論

第四節 基於C1ark—Evans最近鄰體分析對果樹主要害蟲空間分布格局分析

1 實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第五節 基於地統計學的李小食心蟲種群的空間格局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美國杏李園節肢動物種群相關性

第一節 美國杏李園主要害蟲與天敵類群間的相關性分析

1 調查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第二節 美國雜交杏李果園害蟲與天敵群落種一多度關係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美國杏李園節肢動物群落種間關係

第一節 山楂葉蟎及其天敵種間關係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第二節二斑葉蟎與山楂葉蟎種間競爭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第三節 獵物密度對七星瓢蟲與異色瓢蟲種間競爭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3 討論

參考文獻

……

序言

群落生態學是生態學的一個基礎分支學科。其任務是研究群落的結構、演替、形成機理、分類和分布的規律。群落結構大致分為物理的和生物的兩方面。前者如群落的外貌或生長型、空間結構、時間結構、群落的邊界和交錯區;後者包括群落的物種組成、物種一多度關係、多樣性。在昆蟲生態學研究中,自然環境或生物等變數並不是純隨機變數,而是既有隨機性,又有在空間分布上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或連續性的這種結構性變數。通過昆蟲種群的空間結構變化,揭示種群個體某一時刻的行為習性和諸環境因子的綜合影響,以及物種選擇棲境的內稟特徵和空間結構的異質性程度,對節肢動物群落的定量研究,有助於揭示物種間的聯繫及物種對環境的適應性,揭示物種適應環境變化的規律。

我國果樹病蟲害防治在一定的時間和區域內還是以化學農藥為主,這對局部產地環境和果品質量安全構成較大的威脅。摸清果園害蟲與天敵群落結構,揭示有害生物與天敵群落演變和種群動態與環境因子關係變化機制,探索果園有害生物的持續、有效地生態控制,這是解決果園化學農藥污染和殘留危害,維護果業生產持續發展的最為有效途徑和研究方向之一。群落生態學則是這一研究方向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

文摘

插圖:

高寶嘉等通過對4種不同園林植物類型內昆蟲群落在一年中的組成及數量變化的調查,套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及最優分割法分析了昆蟲群落在時間過程中的主導因素和時間格局。焦懿等研究了各地白蠟害蟲天敵群落的物種組成和群落結構,並進行了聚類和排序分析。譚濟才等套用多樣性指數、排序和聚類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態環境和防治處理的茶園昆蟲、蜘蛛群落結構。種群是物種發生、進化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單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成分,是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和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具體對象。種群的數量變化和空間動態是種群生態學的核心。把種群看成是一個系統,引入系統科學理論和方法研究種群,進一步把種群處理為控制系統,這是近20年來種群數量動態研究的另一重要特點。種群數量空間動態是種群動態的另一方面,實際上種群的數量、時間、空間三者密不可分。重視種群數量的空間動態及其機理研究是近代種群生態學的男一特點。揭示空間圖式的變化機制,環境變數對它的影響,以及空間動態與數量動態的關係、兩個或兩個以上種群間的空間關係是解決種群調節機制的基礎。種群數量空間動態的研究是確定精確有效的抽樣設計方案,了解種群猖獗與擴散行為、捕食與獵物的關係、種內競爭關係以及制訂害蟲防治、管理策略的依據。空間異質性(外因)和動物的行為、習性(內因)相互作用構成了動物種群的特定空間圖式及其時序變化,其研究方法從早期的頻次分布法到以後的擴散型指數法、回歸模型分析法及其改進的形式,其研究論文比比皆是。這些方法的共同點是依賴於樣本頻次分布或均值一方差關係及其相應的判定準則確定空間分布格局,忽視了樣本的空間位置和方向,不能區別不同空間格局的差異,並受樣方和抽樣區域大小的影響。

地理統計學(Geostaties)的出現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它與經典的方法不同,考慮了樣點的位置方向和彼此間的距離,直接測定空間結構相關性和依賴性,可用於研究有一定隨機性和有一定結構性的各種變數的空間分布規律,近年來在種群時空動態格局及自然控制機理方面的研究日益得到套用。石根生等套用地理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3種松林中馬尾松毛蟲越冬蛹及其寄生天敵種群的空間結構和相關性。李友常等根據在寧夏青銅峽市4塊不同類型樣地上收集到的光肩星天牛卵、幼蟲和成蟲的數量和位置資料,套用地理統計學方法對其種群的空間格局進行了研究。

群落的時間結構是群落的動態特徵之一,是群落為了與自然環境因素的時間節律和寄主植物的物候期相適應,在昆蟲種類組成和數量上表現出的升降更迭的周期性變化。許多學者對昆蟲的時間格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