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 CV-13)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除了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之外,亦是美軍第五艘以富蘭克林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亦有大賓(Big Ben)的暱稱。富蘭克林號在1944年6月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鬥。由於在戰爭後期受到日軍重創,富蘭克林號在戰後退役。她與碉堡山號是埃塞克斯級中僅有的兩艘,沒有在戰後重返現役。富蘭克林號在1964年除藉,並在1966年出售拆解。除CV-13外,富蘭克林號亦曾被賦予CVA-13、CVS-13及AVT-8的艦身編號。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 CV-13)由紐波紐斯船廠建造,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除了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五號艦之外,亦是美軍第五艘以富蘭克林為名的軍艦,以紀念美國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亦有大賓(Big Ben)的暱稱。富蘭克林號在1944年6月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鬥。

由於在戰爭後期受到日軍重創,富蘭克林號在戰後退役。她與碉堡山號是埃塞克斯級中僅有的兩艘,沒有在戰後重返現役。1952年10月1日重新設計改裝為攻擊航母(CVA-13),1953年8月8日設計改裝為反潛航母(CVS-13),1959年5月設計改裝為飛機運送航母(AVT-8)。富蘭克林號在1964年除藉,並在1966年出售拆解。

建造與配置改裝

富蘭克林號與同級艦的設計相若。美軍為提高建造效率,統一設計方案,令各造船廠以流水作業形式建艦,生產標準化,故其性能與配置與同級艦未有明顯分別。

富蘭克林號的龍骨在1942年12月7日置放,剛好是珍珠港事件一周年。 1943年10月14日,富蘭克林號下水,並於1944年1月31日服役。1945年1月,富蘭克林號進行改裝,包括改建雷達配置、換裝防空炮,及移除機庫彈射器,改置於左弦飛行甲板。改建島式建築則在1944年5月,亦即富蘭克林號未加入太平洋戰爭前完成。

技術參數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艦種 航空母艦
艦級 埃塞克斯級(5號艦)
製造廠 諾斯洛普·格魯門造船廠
下訂 {{{下訂}}}
動工 1942年12月7日
下水 1943年10月14日
服役 1944年1月31日
退役 1947年2月17日
結局 1966年7月27日出售拆解
除籍 1964年10月1日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排水}}}
標準排水量 27,100噸
基準排水量 {{{基準}}}
滿載排水量 36,380噸
全長 整體:872呎
水線:820呎[1]
全寬 整體:147.6呎
水線:93呎
吃水 26呎
滿載:27呎6吋
飛行甲板 {{{飛行}}}
鍋爐 {{{鍋爐}}}
動力 8座鍋爐
4座1,250千瓦蒸汽輪機
2座250千瓦柴油輪機
4軸
極速 33節
續航距離 設計:20,000海哩/15節
服役:15,440海哩/15節
出力 150,000軸馬力
試航:154,054軸馬力
安全深度 {{{潛行}}}
乘員 設計:2,631人
艦載機 設計:
36架F6F
36架SBD
18架TBF
3座升降台
2座彈射器
武裝 設計:12門5吋/38火炮
32挺40毫米機槍
46挺20毫米機槍
裝甲 機庫:2.5吋
防護甲板:1.5吋
裝甲帶:2.5-4吋
防水壁:4吋
指揮塔:1-1.5吋
舵機:2.5吋

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馬里亞納群島
富蘭克林號下水後,一直在特立尼達島進行適航測試,也進行了防空演習。加入現役後則改往聖迭戈。1944年5月,富蘭克林號改建島式建築,並在6月1日前往珍珠港,再於23日改往埃尼威托克,加入第58特遣艦隊第2分隊,開始參與戰鬥。
7月3日,富蘭克林號與大黃蜂號等機隊突襲父島及硫磺島兩地,日軍戰機往往在起飛途中便被擊落,而富蘭克林號亦擊沉了一支補給艦隊。稍後富蘭克林號在6日至22日間轟炸羅塔島,並參與關島戰役。25日至27日,富蘭克林號則空襲帛琉、雅蒲島及烏利西環礁,然及加入第1分隊。

在8月4日至5日再空襲小笠原群島,最後返回埃尼威托克休整。
8月29日,富蘭克林號擔任第4分隊旗艦,與企業號、貝勒伍德號及聖哈辛托號離港執勤,並在31日至9月2日轟炸硫磺島,6日至8日空襲雅蒲島及烏利西。期間富蘭克林號共彈射了168架戰機起飛,並投擲了超過58.5噸炸彈,只損失了一架戰機,機師最後被驅逐艦救起。
9月10日,第4分隊參與貝里琉戰役,支援登入美軍。富蘭克林號共執行了750次飛行任務,包括巡邏、轟炸、拍攝及掩護潛艇等等。由於美軍的猛烈轟炸,日軍大部分的防空陣地已被摧毀,富蘭克林號只有2架飛機被擊落,1架在海面急降。反而在12日晚,1架戰機在低能見度下降落,撞毀了甲板上的5架戰機,並對另外8架戰機造成損傷。16日,富蘭克林號離開戰區補油,並在21日至25日於馬努斯島進行補給。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菲律賓
10月10日至16日,富蘭克林號轟炸了呂宋、沖繩及台灣等地。13日,4架日本轟炸機攻擊富蘭克林號,兩支魚雷在艦側擦過,而另一架轟炸機則撞毀部分島式建築,然後在右弦落水爆炸,沒有造成傷亡。16日富蘭克林號再被3架轟炸機攻擊,一顆炸彈貫穿艦艉升降機,然後爆炸,造成3人死22人受傷。另外兩顆炸彈剛好偏離艦側,未有造成損毀,富蘭克林號繼續戰鬥。稍後的攻擊計畫被取消,第4分隊被調到雷伊泰協助美軍登入。美軍亦在雷伊泰一帶發現了日軍航母,其他分隊亦趕往南方支援。稍後則爆發雷伊泰灣海戰。
20日,富蘭克林號開始為登入美軍提供空中支援。10月24日至26日,海戰爆發,富蘭克林號與企業號在錫布延海戰中重創武藏號,使之在當晚沉沒,稍後富蘭克林號亦擊沉了若葉號。恩加尼奧角海戰中,富蘭克林號參與攻擊小澤治三郎的誘敵艦隊,並協助攻擊千代田號及瑞鳳號。

30日,富蘭克林號在薩馬島執勤期間,被3架自殺飛機攻擊。其中1架飛機撞入飛行甲板,其500磅炸彈即時引爆,造成56人死60人受傷。

富蘭克林號隨即返回烏利西進行緊急修理,於11月2日抵達。由於損毀嚴重,富蘭克林號在11月27日返回美國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乾船塢維修。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日本及遇襲
1945年2月7日,富蘭克林號離開西海岸,並在3月13日抵達烏利西,兩日後航向九州及四國一帶海域,並在18開始與日軍進行空戰。

3月19日上午4時45分,富蘭克林號在日本本土50哩外準備派出飛機,雲層中一架俯衝轟炸機突然出現,並投下兩顆550磅炸彈。一顆炸彈貫穿飛行甲板及下層機庫,然後爆炸;另一顆炸彈則貫穿彈藥庫。

爆炸迅即點燃油庫,引發大火。而飛行甲板上共有31架戰機載滿燃油及彈藥準備出擊,機庫亦有16架,令大火一發不可收拾,並引發更多爆炸。襲擊造成724人死265人傷,而正在機庫的水兵只有兩人生還。

大火首5小時,富蘭克林號完全失去控制。爆炸摧毀了滅火設備,原本用以滅火的水反而淹沒數個船艙,船身向右弦傾側13度。

大火令引擎室溫度倍增,所有人員撤離,換言之富蘭克林號完全失去動力。雖然損傷甚大,大部分艦員仍自發留在船上,拯救被困船員。

大火焚燒了10小時方被控制。到22日才完全撲滅。下午2時30分,匹茲堡號重巡洋艦以5節速度,拖行富蘭克林號。稍後日機試圖再攻擊富蘭克林號,但被其他航母戰機攔截。受傷人員陸續移到附近巡洋艦及驅逐艦。稍後富蘭克林號恢復動力,以14節速度行駛。

退役與榮譽

1947年2月17日,富蘭克林號退役。由於3月19日的襲擊危及艦身結構,復修成本極高,戰後美軍亦不乏航空母艦,故富蘭克林號未再參與戰鬥。1952年10月1日,富蘭克林號被編為攻擊航母(CVA),再於1953年8月8日改為反潛航母(CVS),最後於1959年5月15日被編為飛機運輸艦(AVT)。

航母蒙難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已近尾聲。美軍挾菲律賓戰役大勝的餘威,集中20萬兵力、近千艘艦船、約二千架飛機,準備發動一次新的大規模對日作戰─“沖繩戰役”。3月18日凌晨,美海軍第58特混艦隊所屬17艘航空母艦、18艘巡洋艦、56艘驅逐艦駛入沖繩島以北、九州以南海域,大批美機離艦升空,前去襲擊九州南部的日軍機場,任務是進行壓制性轟炸,以消除美軍登入時的空中威脅。日機發現了第58特混艦隊的行蹤。3時30分,日第5航空艦隊司令宇垣纏迫不及待地下令出擊,193架日機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急速騰空,直撲九州東南大約90海里的洋面。雙方機群恰好在途中相互錯過,各自飛赴攻擊目標。就在美機轟炸日本機場的同時,宇垣纏的日機編隊也對美艦進行了猛烈反擊。第58特混艦隊第4特混大隊遭到了日機的兇猛攻擊,“企業”號、“勇猛”號和“約克城”號受了輕微損傷。然而,災難性的事件卻發生在第二天,不幸降臨在第2特混大隊旗艦“富蘭克林”號上。
3月19日,“富蘭克林”號(CV-13)一馬當先,逼近距日本九州南部海岸僅50海里的海域,準備出動30架飛機,攻擊在吳港的日本海軍艦隻。
“富蘭克林”號是埃塞克斯級航母的第5艘艦,1944年竣工,隨後編入現役。該艦標準排水量27100噸,可載80~100架飛機,艦員約3500人。

凌晨3點,“富蘭克林”號全體艦員進入戰位。天色微明時,海上仍有低低的烏雲籠罩,陰鬱的天空和黑色的海面那種令人壓抑的調子似乎預示著某種不祥。5點30分,30架滿載特種重型火箭的F4U“海盜”式戰鬥機從“富蘭克林”號起飛,與此同時,幾海里以外的美航母“漢科克”號(CV-14)也開始起飛飛機。在美機出擊的同時,日本飛機也從各處起飛,撲向第58特混艦隊。美航母“黃蜂”號被日本炸彈擊中爆炸起火,造成數百人傷亡。由於雲層遮掩,“富蘭克林”號對正逼近的威脅尚未覺察。7點03分,“漢科克”號發來電報:“在你艦前方不遠,敵機正在迫近……”,艦長萊斯利。蓋爾斯上校當即發出警報,此時,“富蘭克林”號第二批飛機正在緊張起飛升空。片刻,第7架飛機剛離開“富蘭克機”號的甲板,從低低的雲層中,突然鑽出一架雙引擎“慧星”艦載俯衝轟炸機,向“富蘭克林”號猛撲下來。日機俯衝至30米高度投彈,然後迅速拉起飛走。兩顆250公斤炸彈鏇轉落下,第一顆落在機庫甲板上爆炸,將76毫米厚的裝甲甲板撕開一個大洞,使準備起飛的飛機起火燃燒;第二顆炸彈落在艦尾,穿透兩層甲板,在第三層甲板靠近軍官住艙處爆炸。巨大的爆炸震動全艦,大火衝起30多米高,煙柱直衝雲層之上,頃刻間,爆炸聲接二連三,大火和濃煙籠罩了“富蘭克林”號龐大的身影。飛機加滿了燃油,掛了炸彈,大火引爆了炸彈和火箭,在航空母艦上引起了可怕的連鎖反應。彈片和火箭四處橫飛,大火迅速蔓延開來,不斷引起新的爆炸和燃燒。兩部升降機均被破壞,幾十架飛機被炸成碎片,全艦一片混亂。20多分鐘後,特混大隊司令拉爾夫·戴維林海軍少將將告訴蓋爾斯上校,他可以下達棄艦命令了。此時,已有數百名水兵喪生。“富蘭克林”號開始傾斜,爆炸和大火仍在持續,爆炸波及到機艙,厄運降臨“富蘭克林”號,眼看就要全艦覆沒。蓋爾斯艦長仍十分鎮定,他一面下令往彈藥倉緊急注水,以防再發生大爆炸,一面對戴維森將軍說:只要你提供空中和水面掩護和支援,“富蘭克林”號還有救。將軍同意了。

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美國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

第2特混大隊的其他艦隻迅速趕來救援,“聖菲”號(CL-60)巡洋艦企圖用鋼纜控制住“富蘭克林”號的傾斜,以免其傾覆。此時,“富蘭克林”號被自身的連鎖爆炸和大火折磨得早已面目全非,艦上到處是飛機殘骸,上層建築被亂竄的彈片打得滿是彈洞,大炮和炮塔內堆放的彈藥被燒著爆炸,又引起更大的火焰。遠處,坐鎮“邦克山”號航空母艦指揮第58特混艦隊的米切爾海軍中將聽到從“富蘭克林”號傳來6次巨大的爆炸聲,憂心如焚。9點30分,“富蘭克林”號的鍋爐停止工作,巨大的螺鏇漿沉默了。此時,該艦右傾更加嚴重,甲板幾乎觸及海面,“聖菲”號已無力控制其龐大的身軀,為防纜繩反將自身拖翻,“聖菲”號斬斷纜繩,離遠一點。“匹茲堡”號(CA-72)巡洋艦在“富蘭克林”艦首接著布纜阻止它繼續傾斜。終於,“富蘭克林”號停止傾斜,“聖菲”號再次靠近它的左側,以前主炮作支點,用粗大的鋼纜系住“富蘭克林”號,開足馬力向後拉,竭力矯正巨大的航母歪斜的軀體,並防止其再次傾斜。蓋爾斯艦長堅持自救的決心和全艦官兵的歷力搶救,在漸漸發生作用。儘管零星的爆炸還在發生,火勢仍然很猛,濃煙衝上雲空達2000米高,但航母總算避免了傾覆的命運。第2特混大隊的5艘驅逐艦“亨特”號、“馬歇爾”號、“希科克斯”號、“米勒”號和“廷吉”號環繞“富蘭克林”號周圍緩緩行駛,一邊搭救落水艦員,一邊為母艦提供保護。中午,又一架日飛機來,但攻擊未能奏效。此時距日本主要空軍基地不足100海里,敵機襲擊只是時間問題,搶救“富蘭克林”號的工作十分急迫。時值早春,海面寒意十足,落水士兵被冷凍的海水凍得半死。在航母飛行甲板上幸免於難的士兵,由於被救援艦隻射來的高壓滅水柱澆得渾身透濕,這時也冷得直打哆嗦。

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富蘭克林”號上的許多官兵表現出驚人的勇氣和崇高的互助精神。爆炸發生後,水兵唐納德·加里和大約300人被困在第5層甲板下的一個艙室里,爆炸切斷了他們上來的通路。通訊早已斷絕,照明設備也被破壞,濃煙和烈火包圍著他們,在近2個小時裡,人們不知他們在何處,他們也無法與救援人員取得聯繫。他們已走投無路,似乎只能等待死神的降臨了。加里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個可能的逃生辦法。他摸索著站起來,穿過嗆人的濃煙,跌跌撞撞地尋找有新鮮空氣的通道,這樣的通風道一般在煙囪附近,加里冒著高溫,在烈焰熱浪中一點一點向煙囪靠近。此時艦上的大火還未撲滅,他的厚厚的水兵服的袖子也被燒著了。終於,加里找到了那個通風道,這裡緊靠煙囪壁,溫度十分高。這是一個為鍋爐艙輸送空氣的狹窄通風道。加里拚命吸著新鮮的空氣,忍著燒灼的疼痛,順著通道爬過了5層甲板,從一個炸開的洞口,鑽到了上層甲板的一個安全的炮台上。
加里無法去找救援人員,因為爆炸還在持續。他知道困在下面的夥伴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時間不容他再猶豫。他透了幾大口新鮮空氣,又返身順著來路下到濃煙瀰漫的第5層甲板,找到那300名水兵。“當我重新進入艙門,我看到每個人臉上那種焦急和希望的表情,這種表情令我終生難忘。所有的人都忘記了爆炸聲,等待我開口。我告訴他們我找到了一條出路,如果他們能保持鎮靜,忍耐住濃煙和灼熱,他們一定會逃出去的。”加里事後回憶道。一連往返三次,加裡帶著300名陷於絕境的水兵沿著烤人的通風道,奇蹟般地逃了出來,危險和一種責任感刺激著加里,他一次比一次行動得更快。他最後一個離開那個危險的地方。在飛行甲板上,“富蘭克林”號隨艦牧師約瑟夫·O·卡拉漢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入到救援工作中。他小心地穿過火焰和還在冒煙的彈片,安慰著呻吟的傷員,並為那些不幸死去的官兵舉行簡短的祈禱,以告慰他們在天之靈,他神態從容鎮定,仿佛周圍的爆炸和混亂不存在似的。做完了牧師應盡的工作,他又加入到消防隊員的滅水行列里。他的行為鼓舞和感染了許多人。
經過幾個小時緊張的搶救,飛行前甲板和機庫的大火被撲滅了。水兵們在後機庫甲板繼續滅火。飛機殘骸中炸彈不時爆炸,迫使第二層和第三層甲板下和尾部機庫里的倖存者紛紛逃離險境。誰也不知道新的爆炸何時發生。許多人找不到爬到上層甲板或通往其他安全地帶的通道,倉促間只得跳進冰冷的海里。漸漸的,爆炸停止了,大火也被逐一撲滅,殘剩的黑煙一縷縷從千瘡百孔的“富蘭克林”號上緩緩飄散。在這次可怕的災難里,有724人死於非命,傷265人。使“富蘭克林”號官兵感到欣慰的是,遭到如此重創的“富蘭克林”號在其他軍艦的支援下,靠全艦二千多官兵奮力搶救,掙脫了死神的懷抱。在“匹茲堡”號巡洋艦的拖下,遍體鱗傷的“富蘭克林”號被緩緩拖回到馬利西環礁基地。
3月25日,“富蘭克林”號靜靜地泊在港內,一片肅穆和悲哀籠罩著劫後餘生的母艦,倖存的水兵肅立在飛行甲板上,聆聽卡拉漢神父為死難者的追悼和祈禱。一陣稀疏的春雨帶著寒意飄過軍港,飄灑在那些經受戰火洗禮的士兵身上。經過短時間的搶修,“富蘭克林”號的輪機恢復了運行,可以自航,於是,在“聖菲”號的護送下,啟程前往珍珠港。4月9日,“富蘭克林”又啟程向東航行,17日穿過巴拿巴運河,然後向紐約駛去。4月28日,飽受創傷的“富蘭克林”號終於回到了布魯克林海軍基地。蓋爾斯上校受到嘉獎,6月30日,他被任命為聖迭戈海空軍基地司令。唐·加里被授予國家榮譽勳章。1984年,美海軍佩里級護衛艦第41艘艦“加里”號就是為紀念他的英雄事跡而命名的。卡拉漢神父也被授予最高榮譽勳章,這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第一位牧師獲此殊榮。1968年7月,諾克斯級護衛艦“卡拉漢”號在聖迭戈服役,即是以這位神父命名。1964年11月1日,“富蘭克林”號退出現役,被封存起來。1969年夏,“富蘭克林”號被賣給朴次茅斯一家民船公司拆掉。一批在該艦服役的水兵,滿懷依戀的心情目睹了它最後一次啟程,他們在落目的餘輝中目送這艘灰色的巨艦漸漸遠去,象與一個最親愛的朋友告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