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探研

當然,要完成美國早期史的研究,絕不是短時期內能做到的。 這是我國美國史研究中延伸出來的一個新領域,同時也是我們對國內美國史研究作出的新貢獻。 主要從事美國早期史、早期中美關係史、婦女史等課題的研究和教學。

內容介紹

《美國史探研》前言
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美國史探研》,是改革開放後北京大學開始招收美國史研究生以來我和我指導的美國史研究生所撰寫的有關論文的選集。它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在新形勢下我們探索美國歷史的出發點和歷程,現結集出版,以就教於史學界同行。
本書第一部分主要是對美國早期史的專題研究,是本書的重點,也是北大歷史學系美國史研究組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重新研究美國史的起點與重點之所在。開展這些課題的研究,是對自 20世紀30年代以來我國在美國史教學與研究中對近200年殖民地時期的歷史僅看作是美國革命背景的舊框架的一個新突破。我們是把它作為美國歷史的一個獨立的重要階段來看待的。立足於這一新的思路,各篇都是圍繞早期史上的重點問題加以深入的探討,都有新的思想觀點與學術創見。當然,要完成美國早期史的研究,絕不是短時期內能做到的。這裡所作的研究,僅僅是開端。
收入本書第二部分的論文,以中美關係研究為主。與美國早期史在我國研究的薄弱情況不同,中美關係史是我國較有基礎的學科、隊伍大,成果多。如何在這個方面拓展新領域,是一個新課題。我們選擇了過去很少有人涉及的中美關係開端的問題和中美文化教育交流方面的問題作為我們研究的起點。另外三篇用英文寫出的文章是留學美國的三位同學在美深造時撰寫的文章。這些文章,從題目到內容,都具有新意。
婦女史是本書第三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是我國美國史研究中延伸出來的一個新領域,同時也是我們對國內美國史研究作出的新貢獻。美國是當代西方婦女研究的重要基地,是70年代以來發展最快、最有顯著成績的學科之一,也是研究美國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80年代初,我作為第一批訪美學者不僅帶回了殖民地時期史和早期中美關係研究的新課題,也帶回了婦女史研究這一新學科。在我指導的研究生中,陸丹尼首開風氣之先,以殖民地時期婦女為題開始了她的專題研究,畢業後赴美深造,也是圍繞婦女問題進行的。收入本書的兩篇婦女史論文,都是她在國內碩士論文和國外博土論文的有關成果。
本文集,除了它在研究主題方面的開創性特點外,還在於它都是出自青年學子之手(除我本人之外)。文章選題充滿了青年人在學術道路上不畏艱巨、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在內容上又體現了紮實嚴謹、勤於動腦、勤於動手的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他們是當前我國研究美國史的中堅力量,無論身居何地,他們對我國美國史學界的貢獻是同樣有價值的。本書是一個明證。
最後,還應提到的是,北大美國早期史的研究與建立還與國內外前輩學者與同行的關心與支持密不可分,特別是南開大學楊生茂教授和張友倫教授、武漢大學劉緒貽教授和李世洞教授、東北師範大學丁則民教授、人民出版社鄧蜀生編審、商務印書館方生編審以及中國美國史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美國研究所的有關領導與專家,對我們的工作一貫給以關心和支持。此外,還應提及國外美國早期史研究專家的幫助,如美國哈佛大學漢德林(Oscar Handlin)教授、美國學者協會主席凱茨(Stanley N.Katz)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坎門(Michael Kammen)教授和諾頓(Mary B.Norton)教授、英國牛津大學的波爾 (J.R.Pole)教授等,都曾來北大圍繞美國早期史作過短期講學與學術指導。此外,它還與富布萊特教授在北大的講學項目的開展分不開。美國學者在北大講學的同時,還為我們捐贈了一個以研究早期史為中心、有一定規模的北京大學燕京美國問題研究中心圖書館,目前它已成為我國研究美國史的重要圖書館之一。對國內外學者專家、有關學術機構對我們的關懷與幫助,我在此深表感謝。
本書有機會列入《中華美國學叢書》,應歸功於中華美國學會美國學著作出版補貼基金評審委員會各位專家特別是陶文釗教授、張友倫教授等的關心與支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曹宏舉編審為本書及時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勞。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美國史研究生周輝榮、井建斌、蘇麓壘、於展、李秀英曾協助校閱本書清樣。凡此等等,都是我應該感謝的。
真誠歡迎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對本書加以批評指正。

作者介紹

齊文穎先生1930年3月生。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58年自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畢業,任教於該校。歷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教授,北京大學燕京美國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外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華美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副理事長等。1979-198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做訪問學者,1981、1985年先後在哈佛大學做訪問學者,1984年在牛津大學訪學。主要從事美國早期史、早期中美關係史、婦女史等課題的研究和教學。曾主持翻譯了《新美國歷史》《美中關係史論》等專著,主編《中華婦女文獻縱覽》等工具書。主編《美國史探研》文集。代表性學術論文有《<獨立宣言>是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的標誌嗎?》《英國平等派的第一個革命綱領與新模範軍》等。先後直接指導和培養了滿運龍等十三位美國史研究生(其中有七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分別是滿運龍、陳勇、楊志國、葉霖、胡新軍、陸丹尼、秦玉成),現在活躍於中美教育界、學術界和實務界。

作品目錄

前言
一 1619年維吉尼亞議會探微
二 麻薩諸塞政治體制的確立(1630-1650)
三 英國文藝復興與北美移民
四 英國與北美13個殖民地關係的演變
五 “光榮革命”在北美的反應
六 殖民時期菸草業與切薩皮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七 代役租初探――美國殖民地時期封建殘餘研究之一
八 略論美國殖民地時期的教育
九 《獨立宣言》是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的標誌嗎?
十 《獨立宣言》史事考――兼議美國史考實性研究
十一 思想?意識形態?語言――共和修正派與美國思想史學
十二 美國“中國皇后號”來華問題研究
十三 北京大學與中美文化交流
十四 美國與香港的歷史關係(1840-1945)[英文]
十五 中國人移民加利福尼亞的國內原因新論[英文]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