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軍大量武器裝備被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摧毀。戰後,由於聯合國的制裁,伊軍採購新式武器非常困難,裝備的是"萬國武器",其軍事實力與海灣戰爭相比大為下降。這次美伊戰爭中美、英聯軍對巴格達實施空襲僅15個小時後,就發動了地面戰,因此輕武器格外令人關注。但從伊軍輕武器裝備水平來說,除個別型號外,總體上比美軍的現代化輕武器裝備落後40年左右,根本無力與美國的先進輕武器進行對抗。在近距離的交鋒中伊軍大部分使用的是蘇聯老式的近戰武器進行防禦,如手榴彈、自動榴彈發射器、反坦克火箭、輕型迫擊炮等。

(圖)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伊軍的主要步兵近戰武器

(圖)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伊軍在戰爭中使用的近戰武器型號和品種很多,其中有伊拉克自己製造的 AL納賽利輕型反坦克武器;俄羅斯(蘇聯)研製和生產的RGO防禦型手榴彈RPG-7 40mm攜帶型反坦克火箭、AT-14圖拉反坦克武器系統和米蘭反坦克飛彈等。

伊拉克AL納賽利輕型反坦克武器系統
AL納賽利(AL-Nassira)輕型反坦克武器系統是蘇聯RPG-7攜帶型反坦克火箭的仿製品,兩者結構性能基本相同,只是瞄準具稍有差別,AL納賽利只能使用其自帶的機械瞄準具,不能安裝光學瞄準鏡,因而武器質量稍輕。發射器質量7.4kg,初速120m/s,最大飛行速度300m/s。

RPG-7 40mm式單兵反坦克火箭
RPG式攜帶型火箭系列包括:RPG-2式攜帶型火箭筒RPG-7式攜帶型火箭筒RPG-7D式攜帶型火箭筒RPG-7V式攜帶型火箭筒RPG- 16式攜帶型火箭筒;所配用的彈藥系列有PG-7式破甲火箭彈PG-7B式破甲火箭彈PG-7L式破甲火箭彈PG-7M式破甲火箭彈PG-7N式破甲火箭彈PG-7VL式破甲火箭彈PG-7VR 串聯式破甲火箭彈PG-2式殺傷火箭彈B41式殺傷火箭彈等彈藥;配用的瞄準鏡有普通白光瞄準鏡、紅外瞄準鏡和微光瞄準鏡等。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以RPG-7式攜帶型火箭筒和PG-7M式破甲火箭彈作為制式武器/彈藥系統,配發到步兵班作為單兵武器。

RPG-7式單兵反坦克火箭是20世紀50年代末在RPG-2式基礎上改進發展的反坦克武器,從70年代開始大量裝備到包括伊拉克在內的海灣地區國家。 RPG-7式單兵反坦克火箭用於近距離毀壞坦克、裝甲戰車、裝甲運輸車和自行火炮等各種有裝甲防護的機動目標,摧毀各種輕型工事等;配用殺傷火箭彈,還可以殺傷集團有生目標,尤其是對付輕型裝甲車等目標的效果最佳。在城市作戰中,可用於摧毀各種街壘、路障和磚石水泥混凝土建築。
RPG-7式攜帶型火箭筒攜行全長990mm,發射器質量(含光學瞄準鏡) 6.9kg,系統全質量9.22kg,配用彈藥為PG-7B式破甲彈、PG-7BM式破甲彈串聯戰鬥部破甲彈OG-7式殺傷榴彈

(圖)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俄羅斯AT-14 Kornet反坦克飛彈系統
Kornet飛彈是由俄羅斯圖拉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反坦克飛彈系統。其主要目的是摧毀坦克,當然也能用於攻擊防禦工事、掩體內的人員以及小型目標。該飛彈原供蘇軍使用。其他前華約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也相繼大量裝備。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敘利亞曾大量使用,且取得了很好的作戰效果。
飛彈系統包括"薩格爾"AT-3飛彈、"塞子"AT-4飛彈、"拱肩"AT- 5飛彈、"螺鏇"AT-6飛彈、"薩克斯管"AT-7飛彈、"歌手"AT-8飛彈、 "鏇風"AT-9飛彈、"短號"AT-14飛彈。
AT-14飛彈可搭載在越野汽車、裝甲車和坦克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發射。不僅用來對付具有反應裝甲的新型主戰坦克,而且可以作為步兵的輕型火炮來使用,攻擊各類野戰工事。
該飛彈全長1200mm,射程達100~5 000m,飛行速度240m/s,彈徑152mm,彈質量27kg。

蘇聯RGO防禦型殺傷手榴彈
RGO防禦型殺傷手榴彈是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製成功的,適合在進攻和防禦戰鬥中殺傷有生目標。目前,該手榴彈仍在生產,並裝備俄羅斯等國軍隊。
該手榴彈包括彈體和引信兩部分。彈體為球形,採用有定時起爆和延期保險機構的新型引信。
RGO手榴彈彈徑50mm,全彈質量530g,延期時間3.8s,投擲距離20~ 40m。

"米蘭"反坦克飛彈
"米蘭"飛彈系統是法國宇航公司和德國原比爾考公司研製的典型的輕型攜帶型反坦克飛彈。1963年開始研製,1972年開始批量生產,同年裝備法國陸軍,1974年在德國陸軍中投入使用。
飛彈採用無尾式氣動布局,彈身頭部呈卵形,沒有空氣舵。為低速鏇轉穩定型,主要特點是採用燃氣舵機提供控制力,利用斜置圓弧形翼提供飛彈升力與飛彈微鏇所需的鏇轉力矩。
該飛彈全長769mm,彈徑116mm,初速75m/s,最大射程2 000m,系統全質量為27.2kg。
從1978年開始,公司對"米蘭"飛彈進行了一系列改進。第一次是1978 年,為了提高"米蘭"飛彈系統的夜戰能力,法國、聯邦德國和英國共同研製了米拉紅外熱成像夜視瞄準具,使其夜間可在3 200m距離上發現目標。1982年開始配用米拉夜視瞄具,目前西歐各國已裝備使用。第二次是1982年歐洲飛彈動力集團針對"米蘭"飛彈存在的威力不足的問題,決定改進"米蘭"飛彈的戰鬥部,使之成為"二代半"反坦克飛彈,以填補第三代反坦克飛彈裝備之前的空白。改進後的"米蘭"飛彈稱為 "米蘭-2",已於1984年10月在法國投產。

經過兩項改進的飛彈稱為"米蘭-2T",經過4項改進的飛彈叫"米蘭- 3"。"米蘭-2T"飛彈於1991年6月研製成功,"米蘭-3"於1992年末至1993 年初投入使用。

戰術套用及效果分析

(圖)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手榴彈
在美伊作戰的報導中,不時可以聽到有關手榴彈這一古老兵器在現代城市作戰中發揮作用的訊息。
今年3月22日,4名美國偵察兵在伊拉克中部執行任務時遭到對方伏擊而喪命,他們駕駛的越野車遭到對方手榴彈的攻擊。3月24日晚,美英聯軍在納西里耶的巷戰中,某戰鬥小組的一名士兵進入房屋進行搜剿時,遭到伊軍手榴彈的攻擊,這名士兵渾身是火地跑出房屋,其餘士兵相繼跑去撲火營救。據統計,從美伊20日開戰至24日,美英聯軍在手榴彈事件中死傷人員總計20餘名。因此,在此次地面作戰中,手榴彈在伊軍採用小股機動的游擊戰等靈活機動的戰術行動中得到了廣泛使用,發揮了相當的作用。實踐證明,手榴彈是戰爭中步兵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裝備之一,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仍是不可低估的。

火箭筒
火箭筒主要用於近距離上攻擊坦克、步兵戰車、裝甲人員運輸車,可以增強步兵的獨立作戰能力,是快速反應部隊、空降兵、敵後游擊隊和民兵的多用途突擊武器。
3月23日伊軍趁美軍長驅直入,後方補給線缺乏保護時突然實施襲擊。美軍的一支運輸車隊就遭到了伊軍機槍和火箭筒等輕武器的襲擊。在RPG-7 40mm反坦克火箭筒的掩護下隱蔽待命的伊軍使用各種老式蘇制輕武器開始從地面、地下四面出擊,使美軍人員受到重創。這說明在近距離作戰中,火箭筒可有效地對付坦克、輕型裝甲目標車輛等,還可以起到掩護步兵的作用。

反坦克飛彈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坦克以來,反坦克就成為地面戰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反坦克飛彈是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源的可控制武器,用於摧毀坦克。
一次美軍進入納西里耶居民區進行檢查時,出動了5輛坦克,但遭到了伊軍反坦克飛彈的突然襲擊,造成坦克內的多名美軍受傷,有的坦克甚至不能前進。與其他反坦克武器(反坦克炮火箭筒無坐力炮等)相比,反坦克飛彈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和威力大等優點。

幾點啟示

(圖)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美伊戰爭中伊軍近戰武器初析

雖然伊軍兵器不足以和美軍對抗,但通過對戰爭中伊軍使用的步兵近戰武器效果初析,給我軍發展近戰武器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要充分認識高技術戰爭條件下步兵近戰武器裝備的地位和作用。
(2)要從步兵分隊的整個火力體系中考慮近戰武器的發展並建立合理的裝備體系,提高步兵在遠、中、近射程上的作戰能力、反裝甲能力和防低空能力。
(3)要重視不同技術含量裝備的匹配使用,如傳統的手榴彈難以與任何高技術裝備相比擬,但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產生高技術裝備無法起到的效果。
(4) 面對21世紀軍事變革,努力實現步兵近戰武器在新結構、新原理、新技術、新工藝條件下的創新與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