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馬鎮

羊馬鎮

羊馬鎮東至成都市中心29公里,西距崇州市區5公里,與溫江區永勝鎮和崇州市崇平鎮,廖家鎮、江源鎮、大劃鎮、崇陽鎮毗鄰,是崇州市的東大門。2004年,將原安阜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羊馬鎮;羊馬鎮人民政府駐觀新界。羊馬,清末為中興鄉,1940年始建羊馬鎮,後改鎮為鄉,幾經變遷,到2004年時安阜鄉與羊馬鎮合併,新建羊馬鎮。如今的羊馬鎮轄12個行政村、4個社區居委會。鎮域面積41.1平方公里,場鎮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4.5萬餘人。東距成都市中心29公里,西距崇州市中心5公里,是崇州市東大門,也是崇州走出去、引進來的關口要塞和紐帶。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羊馬鎮羊馬鎮
羊馬鎮,因羊馬河縱貫全境而得名。2000年,全鎮面積24.07平方千米(場鎮面積達2.5平方千米),人口27237人,轄崇江、伏虎、供陽、留鶴、永和、中華、白廟、經功、中興、菩提、福田場鎮、魚羊等13個村,及崇江路東升路2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設在羊馬場義學場。鎮內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5所(中心國小2所),場鎮內有日供氣10萬立方米的天燃氣配氣站一座,35萬千伏安變電站一座,通訊有裝機容量6000門的程控電話交換機和行動電話差轉台,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集鎮範圍內已基本用上光纖電視,主線已鋪設到各村;鎮內有占地共60餘畝的建材市場和綜合市場各一座、衛生院2所、敬老院2所。

海拔高度在530米左右,是成都平原灰色沖積土區,氣候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9℃,日照1161.5小時,無霜期較長;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為1010mm,24小時暴雨均值為124mm。境內有石河羊馬河貫穿而過,水資源充足。

生態旅遊

羊馬鎮羊馬鎮
羊馬鎮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林木蔥鬱,溪流潺潺。流經鎮域的羊馬河從羊馬鎮域內中心腹地縱貫而過,境內河長29公里,平均河寬40米,河域內形成了大片原生態濕地資源,生態環境極其優美,在成都市範圍內獨一無二。對羊馬河生態濕地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將彌補成都市大規模生態濕地的空缺,增加城市綠地及其生物多樣性,最佳化城市生命支持系統結構,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加之金馬河規劃打造為成都的西湖,與羊馬濕地生態公園相互映襯,充分展現其親水平台,形成內有濕地、外有西湖的宜居環境。羊馬河生態濕地獨特的景觀資源,加上花卉苗木田園風光映襯左右,景色怡人,2005年7月被成都市確定為濕地生態保護示範區。

以濕地為中心形成的人與自然相融的特殊文化,羊馬濕地生態公園將使人們真正地了解自然,崇尚自然,享受自然。
生態新城是羊馬經濟發展的引擎與核心。北接成溫邛高速公路,南接光華大道崇州段,東臨溫江永盛鎮,西臨崇陽鎮,與城市建設區範圍一致,面積約16.06平方公里。

羊馬生態新城分為體育中心、休閒娛樂中心、商業購物中心、行政辦公中心、酒店會議區、高低密度住宅區和公園住宅區等七大功能區。主要依託羊馬河生態走廊和羊馬濕地運動生態公園,打造西部一流的濕地公園旅遊品牌,推進休閒旅遊業突破發展;引進知名品牌房地產企業,堅持大規模成片開發模式,打造形成成都一流的房地產區域品牌,同時在發展酒店、餐飲、娛樂、商貿、現代農業物流等產業時注重引進有實力的知名企業,形成區域鮮明形象,提升核心競爭力,帶動羊馬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農村建設

羊馬鎮羊馬鎮
2008年,羊馬鎮財政所對2008年糧食直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村(社區)按照制定的實施辦法,嚴格操作程式,規範操作辦法,精心組織,配套推進,積極穩妥地組織實施,並強調要切實做到“四個到戶”和“五個不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現羊馬鎮糧食直補工作已進行到張榜公示階段。
羊馬鎮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已逾5年,為了切實提高廣大退耕還林農戶的收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2008年10月17日,羊馬鎮政府特邀省林業勘測設計院專家對全鎮200餘退耕農戶進行為期2天的退耕還林後續產業技能培訓。此次培訓採取發放教材和現場授課的形式,內容涵蓋了近幾年裡我國在退耕還林上許多先進的林下養殖和種植技能。諸如:林下養殖生態雞、林下種植藥材等相應內容在培訓中受到了林農們的廣泛關注,常常一堂課講完後,林農們就迫不及待的上前諮詢專家有關技術要領,唯恐漏掉了關鍵環節,培訓課生動、有趣,切合林農的需求,受到了歡迎。

文體衛生

羊馬鎮羊馬鎮
2008年,崇州市羊馬新城建設指揮部召集市公安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局、市地稅局、市建設局、市交通局、市農發局、市水務局、市城管局和羊馬鎮等單位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對羊馬鎮的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整治,內容包括私屠亂宰、企業排污、城市管理、交通整治等問題。

會上成立了羊馬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由新城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康偉任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確定了各職能部門參加綜合整治的人員和具體的負責人。28日,各職能部門參與整治人員到位,開始對各排污企業和私屠亂宰點進行調查、告知和取證,要求他們於9月12008年關停整改或搬遷,9月1日以后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將依法進行查處。同時,交警和交通部門開始對羊馬鎮機動車亂停亂放和交通違章行為進行整治,使過往駕駛員自覺遵守交通秩序,形成良好的道路交通運輸環境。

黨政建設

羊馬鎮羊馬鎮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以及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保護和改善農村環境,最佳化農村經濟成長,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2008年我國農村環境形勢十分嚴峻,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危害民眾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穩定,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造成我國農村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完善;二是農村環保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三是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四是農村環保監管能力薄弱。
我國農村環境的現狀與改善農民健康狀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與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與激發農村活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與建設農村新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不相適應。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任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加快實現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的客觀需要。各地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統籌城鄉環境保護,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氣力,做更大的努力,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二、明確農村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以農村環境保護最佳化經濟成長,把農村環境保護與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結合起來,禁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全面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畫,著力推進環境友好型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環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則
全面推進,突出重點。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加強農村環境的監測和監管。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各地實際,按照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採取相應的農村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加強農村環保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以技術創新促進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最佳化整合。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政府保護農村環境的責任。維護農民環境權益,加強農民環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支持農村環境保護。
(三)主要目標
主要目標:到2010年,農村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有所控制,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農村地區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得到一定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占農產品的比重不斷提高,生態示範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得到加強,公眾環保意識提高,農民生活與生產環境有所改善。到2020年,農村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三、著力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

(一)切實保護好農村飲用水源地
把保障飲用水安全作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依法科學劃定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監測和監管,堅決依法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嚴禁直接或者間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的工業污水。制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預案,強化水污染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確保民眾飲水安全。
(二)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採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採取分散處理方式處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新村莊建設規劃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配套建設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設施。

逐步推廣“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置”的城鄉統籌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邊遠地區、海島地區可採取資源化的就地處理方式。

最佳化農村生活用能結構,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控制散煤和劣質煤的使用,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
(三)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污染
採取有效措施,提高環保準入門檻,禁止工業和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後的生產能力、工藝、設備。強化限期治理制度,對不能穩定達標或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實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間應予限產、限排,並不得建設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未履行環評審批程式即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其停止建設,補辦環評手續,並予以處罰。對未經驗收,擅自投產的,責令其停止生產,並予以處罰。加大對各類工業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力度,對達不到環境質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加快推動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四)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污染防治
科學劃定禁養、限養區域,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各地要結合實際,確定時限,限期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現有不能達標排放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責令其停產整治。鼓勵生態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通過發展沼氣、生產有機肥等綜合利用方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依據土地消納能力,進行畜禽糞便還田。根據水質要求和水體承載能力,確定水產養殖的種類、數量,合理控制水庫、湖泊網箱養殖規模,堅決禁止化肥養魚。
(五)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採取綜合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指導農民科學施用化肥農藥,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稈還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作物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勵農膜回收再利用。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源,推行秸稈氣化工程、沼氣工程、秸稈發電工程等,禁止在禁燒區內露天焚燒秸稈
(六)積極防治農村土壤污染
做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摸清情況,把握機理,逐步完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開展污染土壤綜合治理試點。加強對污灌區域、工業用地及工業園區周邊地區土壤污染的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嚴格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環境監管。
(七)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
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並重,重點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優先保護天然植被,堅持因地制宜,重視自然恢復。嚴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保護和整治村莊現有水體,努力恢復河溝池塘生態功能,提高水體自淨能力。加強對礦產資源、水資源、旅遊資源和交通基礎設施等開發建設項目和活動的環境監管,努力遏制新的人為破壞。做好轉基因生物安全、外來有害入侵物種和病原微生物的環境安全管理,嚴格控制外來物種在農村的引進與推廣,保護農村生物多樣性。加強紅樹林珊瑚礁海草等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八)加強農村環境監測和監管
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研究制定農村環境監測與統計方法、農村環境質量評價標準和方法,開展農村環境狀況評價工作,定期公布全國和區域農村環境狀況。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重要農產品產地的環境監測。有條件的地區應開展農村人口集中區的環境質量監測。
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開發建設活動必須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防止產生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禁止不符合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在農村地區立項。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對不執行環境影響評價、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不正常運轉治理設施、超標排污、在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開發建設和開展旅遊或者違規採礦造成生態破壞等違法行為,嚴格查處。

發展前景

羊馬鎮羊馬鎮
羊馬鎮今後將建設完成3.5平方公里濕地生態示範區核心區、1.5平方公里舊城區、4平方公里新城區和2.2平方公里中小企業集中發展區,打造“羊馬-崇陽生態新城”。

其中,濕地生態示範區核心區是成都市的一個示範項目,正面向全球招標。未來將出現一個以濕地為主題的巨型公園,既對成都的河道水質進行淨化,又給成都人多一個休閒旅遊的好去處。建成後,羊馬鎮的人居魅力將大大提升。

壯大產業支撐,羊馬鎮找準了自己的特色——家具產業,將立足中小企業發展片區,依託全友家私和明珠家具龍頭企業的帶動,集中發展家具產業,建成集家具設計、製造、配套、集散為一體的特色產業基地。2008年,家具製造的上下游企業正在繼續聚集發展。

糧食總產量由30年前的一萬噸增加到如今的3.3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0元/年增加到5500元/年;企業從無發展到2008年的300餘家……這就是羊馬人給改革開放30年獻上的厚禮,它融入了羊馬人30年奮鬥不息的堅定背影和精彩畫面。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年,也是崇州市的“項目突破年”,作為崇州“一點兩翼”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市優先發展重點鎮,羊馬新城建設備受關注。地震後的羊馬人,更加發奮圖強:新城建設闊步向前,招商引資如火如荼,居民生活幸福安康。用羊馬鎮黨委書記高永強的話說,這都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

改革開放這30年,羊馬意氣風發;下一個30年,羊馬蓄勢待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