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古鈔

羊城古鈔

明代以前的嶺南書法 明代的嶺南書法 清代的嶺南書法

簡介

《羊城古鈔》共八卷。卷一:星野圖、城池(分內城、外城);卷二:山川;卷三:祠壇、學校、坊表,附橋樑、寺觀、恤政、塋墓;卷四:沿革、紀事;卷五:名宦;卷六:人物、仙釋;卷七:古蹟;卷八:靈異、雜事。不但是研究廣州的歷史、地理、人物、古蹟的豐富史料,就中所記雜事,保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俗事象,所錄異事,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民俗心理。

聽松閣藏本聽松閣藏本
書中內容搜羅廣博,除各府州縣誌、歷代志書外,四書五經、天文地理志、異物志、先賢志、南征錄、嶺表錄、道書、仙書,無所不收,約計90多種。卷首還有歷朝羊城八景之記載,並有清朝廣州府志所載之八景圖文及星野圖等。

作者

《羊城古鈔》作者清·仇池石,字竹嶼,順德勒竹人氏,乾隆至嘉慶十一年(1806)前在世。博聞廣見,勤奮著述,老而不倦,但未入仕途,終身布衣。據鄉人溫汝能序說,其人工於詩文,但未見其傳世之作。《羊城古鈔》一部八卷,是其生前交與溫汝能作序,未幾謝世,由溫檢訂刊刻傳世,時為清嘉慶十一年。

羊城古鈔(修訂本)

出版信息

作 者:(清)仇巨川 著 陳憲猷 校
出 版 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72517
出版時間:2011-12-01
版 次:1
頁 數:40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文化 > 地域文化

內容簡介

《羊城古鈔(修訂本)》為清代乾、嘉年間學者仇巨川所纂,是一本輯錄廣州的歷史、地理、人物、古蹟等方面的具有豐富史料的筆記體著作,其中所記雜事保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嶺南民俗事象,所錄異事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民俗心理。書中內容搜羅廣博,除各府州縣誌、歷代志書外,天文地理志、異物志、先賢志、南征錄、嶺表錄、道書、仙書等,無所不收,徵引古籍約計90多種。書中所輯存的古蹟、寺廟、地名、風俗等,其珍貴的史料價值已為歷代研究者所公認,亦適合一般讀者從中了解嶺南的歷史文化。本書多年前出版,已脫銷多時,今收入新版《嶺南文庫》。

目錄

前言
上編
第一章 明代以前的嶺南書法
第一節 萌芽時期的嶺南書法
第二節 唐、五代書法
第三節 宋代書法
第二章 明代的嶺南書法
第一節 明代中國書壇概況
第二節 妙造自然的陳獻章
第三節 明代中葉的嶺南書家和書作
第四節 黎民表兄弟及其他書家
第五節 明代後期的文人書家
第三章 明末清初的嶺南書壇
第一節 明末烈士書家及書作
第二節 負才不羈的鄺露
第三節 明末遺民書家及書作
第四節 三大遺民書家--屈大均、陳恭尹、彭睿壦
第五節 明末方外書家及書作
第六節 明末嶺南書家的合卷
第四章 清代的嶺南書法
第一節 清代中國書壇概況
第二節 清初的嶺南書家及書作
第三節 清代中葉的嶺南書家及書作
第四節 清代中葉的嶺南四大書家--馮敏昌、黎簡、宋湘、吳榮光
第五節 乾嘉年間的書家及書作
第六節 道光年間的嶺南書壇
第五章 清代後期的嶺南書壇
第一節 朱次琦的書學
第二節 大學者陳澧的書法
第三節 碑學名家李文田
第四節 其他碑派書家
第五節 清末的帖派書家
第六節 康有為及其弟子
第六章 民國時期的嶺南書法
第一節 吳道鎔和潘飛聲
第二節 游於書畫的藝術家
第三節 章草名家羅氏兄弟和王
第四節 卓然自樹的葉恭綽
第五節 黃節及其他文人書家
第六節 政壇上的書家
第七章 當代廣東書法
第一節 當代廣東書壇名家
第二節 餘事作書的名家
第八章 嶺南女子書法
第一節 歷代女子書法
第二節 現代女子書法
下編
第九章 歷代的嶺南石刻
第一節 隋代著名的碑刻
第二節 唐、五代的碑刻和摩崖石刻
第三節 宋代的碑刻
第四節 藥洲題刻及其他摩崖石刻
第十章 嶺南的篆刻
第一節 傳世的嶺南漢印
第二節 明代的嶺南篆刻
第三節 清代的嶺南篆刻
第四節 近代、現代的嶺南篆刻
第五節 當代的廣東印壇
第十一章 嶺南的叢帖
第一節 葉夢龍和吳榮光所刻叢帖
第二節 潘仕成所刻叢帖
第三節 其他各家刻帖
第四節 歷代叢帖中廣東書家之作
第五節 現代法書彙編
第十二章 嶺南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明代的書法理論
第二節 清代的書法理論及著述
第三節 書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廣藝舟雙楫》
第四節 古文字字書及法書著錄
第五節 現代的書學論著
第六節 當代的書論
第十三章 書壇的組織、教育和書法活動
第一節 明以前的書法活動
第二節 清代的書法教育和書法活動
第三節 近代書壇的組織及教學活動
第四節 現代的書法組織、教育及書法活動
第五節 當代的書法組織、教育及書法活動
後記
再記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