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議會宮

羅馬尼亞議會宮

羅馬尼亞議會宮,全稱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宮,原稱人民宮,共和宮,是世界最大的民用室內建築,如果加上軍用的室內建築,它排第二,第一是美國的五角大樓。今為羅馬尼亞議會參,眾兩院,憲法法院和一些重要機關所在地。

簡介

羅馬尼亞議會宮羅馬尼亞議會宮

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宮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山坡上,十九世紀這裡曾是“公眾議會”會址。在通往文化休憩公園的廣場上,豎立著古老的凱鏇門(ArculdeTriumf),它由著名建築師彼特·安東尼斯庫建造。它外形類似法國的凱鏇門,起初只是一座木製小拱門,為紀念一戰勝利而建。1930年,羅馬尼亞雕刻家將之改為石頭結構。

建造歷史

羅馬尼亞議會宮羅馬尼亞議會宮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統治期間興建,1984年奠基動工,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地面主體建築高84米,11層;地下室3層。議會宮耗資巨大,1989年時已耗資20億美元。是齊奧塞斯庫晚年乾的最不得人心的一項工程。

1989年12月齊奧塞斯庫政權剛剛被推翻的時候,有人提議乾脆把整個大樓一炸了之,使齊奧塞斯庫利用這一宏偉建築為自己“樹碑立傳”的美夢徹底破滅。

建築特點

羅馬尼亞議會宮羅馬尼亞議會宮

看到議會宮的第一印象就是宏偉壯麗。這座建築物的規模據稱在全世界政府行政建築中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的五角大樓。可是如果論及藝術性,五角大樓可遠遠比不上羅馬尼亞議會宮。20世紀80年代,羅馬尼亞全國的建築師爭相競標,希望能成為議會宮的總設計師,最終,一位只有30多歲的年輕女設計師脫穎而出,她的設計既恢宏大氣,同時又不失細節之美。如今,莊嚴華麗的議會宮已經成為羅馬尼亞的象徵性建築之一。

羅馬尼亞議會宮的建築設計和施工均由羅馬尼亞人自行完成,所用建材和家具多為羅本國生產。白色大理石,巨大的木門,明麗的水晶吊燈,鮮艷的手織地毯,構成了一幅富麗堂皇的精美畫面。

功用

羅馬尼亞議會宮羅馬尼亞議會宮

議會宮卻被視作羅馬尼亞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以及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五角大樓和中國濟南龍奧大廈的世界第三龐大建築,而被認為是這個國家二十世紀中最偉大的建築。

1994年5月,這裡的一部份被闢為國際會議中心。2006年9月,羅馬尼亞主辦第11屆法語國家首腦會議,法國總統席哈克,加拿大總理哈珀等63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與會,就是在議會宮召開的。

凡是訪羅的外國人,不論是來自當年視齊奧塞斯庫為敵的西方國家,還是來自像中國這樣一直同羅馬尼亞保持良好關係的國家,總會去議會宮參觀。

李克強演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2013年11月27日下午在羅馬尼亞議會宮發表了一場熱情洋溢的演講。李克強親切幽默的演講風格引發了聽眾陣陣掌聲,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演講中被20次熱烈的掌聲打斷。演講結束時,李克強總理又用羅馬尼亞語向議員們表達謝意,在場的所有議員全體起立,對李克強總理的成功演講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掌聲在這座世界最大的議會宮經久迴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