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邦鵬

羅邦鵬

羅邦鵬,男,1945年生,台州市路橋區人,大學本科學歷,工程師。1970年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工自動化專業畢業,1972年分配至海門化工廠,擔任動力設備科負責人;1984年擔任台州市椒江化工二廠廠長;1998年起任浙江海翔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為公司董事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羅邦鵬,男,1945年生,台州市路橋區人,大學本科學歷,工程師。1970年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工自動化專業畢業,1972年分配至海門化工廠,擔任動力設備科負責人;1984年擔任台州市椒江化工二廠廠長;1998年起任浙江海翔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為公司董事長。為椒江區第五屆黨代表、椒江區政協委員、椒江區第六屆人大代表、台州市第三屆人大代表、台州市工商聯執委、椒江區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區第三屆拔尖人才。曾多次榮獲浙江省優秀廠長、台州市優秀企業家、台州市突出貢獻企業經營者、浙江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自述發展之路

浙江海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企業,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成立於1966年的黃巖縣海門鎮日用化工廠,1979年2月,黃巖縣海門鎮日用化工廠劃分為黃巖縣海門日用化工廠和黃巖縣海門日用玻璃廠,前者是本公司的前身。1980年12月,海門日用化工廠更名為浙江省海門區化工二廠。1981年12月,浙江省海門區化工二廠更名為椒江市化工二廠。1995年4月,椒江市化工二廠更名為台州市椒江化工二廠。1997年7月到1998年5月,台州市椒江化工二廠由集體企業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並更名為浙江台州海翔醫藥化工有限公司。2004年6月,公司更名為浙江海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現已擁有固定資產4億多元,建築面積37500平方米,員工1289名,其中各類工程技術人員218名,形成年銷售氯潔黴素系列、聯苯雙酯系列、甲碸黴素系列等醫藥原料藥、中間體和部分獸藥產品8億元的能力。2006年12月,公司在深州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至2007年,公司銷售額已達10億元人民幣,累計出口名列我國醫藥保健品企業第42名,原料藥出口國內名列第18位。

有人說,“海翔”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效,是緣於“海翔”有著一支知識型、開拓型、改革型的經營班子。而作為企業的當家人,我帶領“海翔”從一家原僅30來人,14萬元資產的小廠,現發展成為一家上市公司,靠的就是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對醫化事業的孜孜追求。

我在擔任廠長以來,帶領全廠職工,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98年5月“海翔”實現第一次質的飛躍,順利實施內部改制,使公司由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廠,躍升成為省“五個一批”高新技術、出口創匯企業。

近年來,我緊盯國內外市場,把握行情,拓展行銷,產品暢銷歐洲、美洲、日本、東南亞等市場。我帶領公司科技人員大力開拓創新,建立了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優質產品為龍頭,以顯著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科技創新機制,形成了從科研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再從市場到科研的良性循環。

以創新推進企業發展 我從多年的實踐中意識到,“一家企業如果老捆綁在一個產品中,總會被淘汰,所以要不斷地創新。”這不僅表現在產品研發上敢於創新,在經驗上也是屢屢創新。

以創新推進企業發展

在技術創新工作上,我重視知識、重視人才、重視科技資金投入;在新產品研製開發上,親自組織和參與;在抓產品質量上,重視抓人的因素,高標準、嚴要求;在抓技術改造上,注重產品開發和技改力度。組織科技人員,先後承擔國家火炬項目:年產35噸氯潔黴素酸酯和年產100噸氟苯尼考;承擔國家科技部中小型企業科技創新項目3,5-二羥基苯乙酮建設項目。有多個產品評為省級科技創新產品,並獲得省、市的獎勵和得到省、市、區一定的配套資金資助。“海翔”平均每年都能開發出四五十個新產品,占當年銷售額的百分之六七十,這在整個醫化企業都是少見的。目前,聯苯雙酯是國內獨家生產和經營的產品,氯潔黴素和氯潔黴素磷酸酯的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六成以上,這幾個產品主導著國內市場的行情走勢。

創一流企業還要有著敢為人先、敢於創新的經營理念。1998年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6月進行二次改制,理順了股權結構,引進戰略投資公司,實施規範的股份制改造,走上了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之路。在產品銷售上,建立行銷網路,一方面鞏固歐、美、日本等國老市場、老客戶;另一方面積極物色東南亞、非洲等國新客戶、建立新的銷售網路。目前,公司幾隻支柱產品在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建立了可靠的行銷網路,占領了相當大的市場銷售份額。特別是2002年,為了開闢歐洲市場,我連續四次遠涉重洋,到歐洲幾個國家與客商直接溝通,商談業務合作,真心和誠意打動了歐洲幾家大公司的老闆,“海翔”終於與這幾家國外大公司簽訂了產品供銷合作協定,在歐洲的購銷契約由原來每年80來萬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200萬美元。目前,海翔公司的產品以歐洲為主要銷售市場,2005年出口創匯6500萬美元。在企業的生產中,注重抓好“生產成本、工藝技術、質量保證、設備運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六大管理體系建設,使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體制更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以質量保證企業發展

以質量保證企業發展

在企業發展中,我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不惜花巨資採購配置先進的測試儀器、設備。目前,公司最昂貴的儀器是質量檢測儀器,最先進的也是質量檢測設備。2001年以來,公司籌措2000多萬元巨資,建起檢測設施先進、功能齊備的QC質量檢測中心,經日常檢查、內部評審和邀請權威機構複查及對全體員工的深化教育,全員質量意識大大增強,質量體系得到有效運行。為加強質量管理,在公司設立(質保)QA部,負責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建立(質檢)QC部,負責產品質量檢驗測試。近年來,公司新產品開發成果不斷產生,並已形成系列。甲碸黴素系列、羥基苯乙酮系列、氯潔黴素系列、聯苯雙酯系列等成為主導產品。1997年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和德國TUV質量體系認證,2000年通過了ISO9001-2000版,2002年通過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2003年通過了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2003年有三個出口產品取得歐洲COS證書,2004年4月有一個產品通過美國FDA認證。

2005年6月上旬,公司又有7隻產品的FDA申報材料已獲美國質量驗證權威機構通過,待下一步FDA檢查官員來現場檢查,如能順利通過,公司幾個主導產品均可獲得美國FDA證書。

保護環境與企業同步發展

保護環境與企業同步發展

進“海翔”,只見鳥語花香,沒有醫藥化工生產廠區常有的刺激氣味,這經常出乎人的意料。原來,醫藥化工企業的生產廠區也可以有這樣清新的空氣!

醫化工業與環境保護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我深感自己幹了這一行後肩上環保的擔子重。每次出去考察,同行的老總首先會看廠家的先進設備、新成果,而我卻一個人跑去先看“三廢”處理工程。2003年我到日本考察一家醫化企業,重點考察的就是“三廢”處理裝置。這家企業的清新的廠區空氣和花園式的廠房深深地打動了我,回國後,在海翔率先實施廢氣吸收集中處理裝置。我始終認為,保護環境是企業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必須首先考慮的環節。

2000年,公司新投產的醫藥中間體產品在歐洲市場上接到了好幾宗大訂單,可是由於時間緊、產量大,車間需要滿負荷生產,原有的排污設備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的環境標準。為了保證質量的同時又能排放生產污水達標,真正做到超產不增污,在企業流動資金周轉較緊的情況下,我籌措980萬元資金,委託浙大杭州凱華膜技術有限公司和南京農大生命科學院微生物研究院等環保科研機構,設計了一套日處污水800噸的治污工程。該環保工程的竣工套用,完全滿足了公司滿負荷生產排放污水的處理要求,並且經處理後的廢水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規定達標排放。同時,又繼續投入400多萬元資金建造一套廢氣吸收處理裝置,使各車間排出的廢氣通過統一管道吸收,對其中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吸附、濾清和化學反應後再安全排放。從而,真正做到生產作業現場清潔衛生、空氣清新,員工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海翔”是個占地110畝的大企業。為了發展生產,企業歷年來投入很大,而投入環保處理的比例遠遠超過了規定的要求。幾年來,公司一方面投入1500多萬元資金進行環保工程建設,在硬體設施建設上花本錢,下血本;另一方面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先後淘汰一批污染嚴重、環保處理成本大、效果差但生產銷售有較大利潤空間的產品。

由於大力提倡清潔生產和環保型生產,通過努力,“海翔”已成為一家台州市環保工作過得硬的企業。去年上半年,省人大環保執法檢查組、省環保局等省、市有關部門的領導先後來我公司視察環保工作,對我公司的抓發展先抓環保的經營理念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以人為本”促企業和諧發展

“以人為本”促企業和諧發展

“不求名聲在外,只求實實在在。”創業20多年,我始終認為,多為員工謀福利,讓員工得到實惠,才是辦好企業的精髓所在。“海翔”"在發展中能取得突出的成就,得益於員工的辛勤勞動,得益於科技人員的忘我勞動、無私奉獻。為此,我將如何激發員工的潛能作為一門學問和藝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用好人,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只要對員工倍加珍惜,他們定會更加豐厚地回報你。”這是我的管理思路和體會。目前,“海翔”有著穩定的生產技術骨幹框架,創業初招進的員工,至今絕大部分還堅守在公司的各個重要崗位上。特別是對科技人才,對來自外省、區的科技人才,我們在生活上關照,工作上關心,並讓他們擔起公司科研項目研發責任,採取技術、質量難題招標和技術、質量項目承包等形式,向科技人員下任務、壓擔子,使他們在解決科技實際問題中得到鍛鍊和成長。2005年底,“海翔”在資金運作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一次性出資450萬元,在椒江百果居民小區購置15套商品住房,用於解決科技人員的後顧之憂。

為增強集體凝聚力,豐富員工的精神生活,我倡導成立的“職工之家”,成了員工學習和掌握醫化專業知識的好課堂;成了員工增加知識、增長才幹的好去處,成了員工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充實業餘生活的好場所。我告訴工會有關負責人,多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只要文化活動有需求,在人力上、財力上、物力上都要全力支持,使員工有一種歸屬感、親切感,“以人為本”、“以情管理”的理念要深入人心,使員工真正體會到“海翔”是自己的家、員工大家的家,從而自覺地成為企業創造和諧的動力。

我深知今天取得的成功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企業經營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時,要以熱心公益事業、報效社會為己任。到2005年,“海翔”向社會捐款已累計100多萬元。

30年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今天的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也成就了今天的“海翔”。秉承誠信、謙虛、踏實的原則,我又將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新的發展征程,“海翔”必將會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