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通山

羅通山

羅通山城位於吉林[中國行政區]省柳河縣東北25公里羅通山中部主峰上,為高句麗絕奴部建於公元248年到291年,即中原的魏晉時期,是一處重要的戰略性城堡。山城依山傍勢,由緊密相連的東西兩城組成,中間共用一段城牆相連,全城周長7.5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羅通山羅通山
羅通山是久負盛名的文物古蹟遺址和風景旅遊勝地。穿過一片樹林,眼前突然出現一處奇景,高大兀立的長脖砬子,倏地從下到上垂直斷開,形成一條石廊。站在石廊里仰頭觀望,只能看到青天一線,白雲數朵。所以,人們又稱此地為一線天。石廊上有遊人題寫的“石廊天闕”4個斗大的黑字。兩廂是斧劈刀削般的峭壁,高有30多米,長約50米,當間通道只有1米寬。置身其中,真有入天門之感。

穿行幽谷深壑中,眼前一面危崖峭壁擋住去路,它有1米多寬,20多米高,百餘米長,梭角分明,似一道天然影壁,羅通山特有的刺榆根部從頂端向下伸延,以其千鈞之力,將石壁一劈兩瓣,漲開寬寬的裂縫,榆卻挺立於懸崖之上,隨風搖曳。石壁上有人題詩曰:“影壁挺秀賴天成,突兀孤高摩蒼穹,更有奇樹生絕頂,令人驚詫造物工。”

千古之謎

千年老井水長流
羅通山羅通山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羅通山西城海拔900多米的古戰場盆地中,有一老井。相傳這口老井也叫羅通井,當時羅通掃北攻入西城,與敵人鏖戰時,將士饑渴,難尋水源。一老兵進言,“兩山夾一嘴,必定有泉水。兩山夾一溝,準有泉水流”。按此計挖掘,果出清泉。

這老井井深10多米,井水清澈見底,井壁成六邊形,石榆木圍做的井幫,經過千年浸泡,早已成了木化石。

據疏浚這口老井時打撈上來的陶罐、鐵錨、古錢等文物推斷,這是漢代修造的老井,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有專家預言,如果保護得當,還可飲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這口井水源充沛,當夏季來臨時,井水常從井口溢出。可供幾百人飲用,當井水見底時,不到10多分鐘,就恢復了原來的水平面。

在東北地區,有據可查的老井,經過了1000多年,至今仍在飲用的,只剩下了羅通山城的這口千年老井。人們從老井打撈上來的有漢代的五銖錢,宋代的開元通寶古銅錢,也證實了我們的先民把水當做了生命之源,逢年過節他們把錢幣投擲井下,以表對水神的崇拜。

羅通墓土遁失蹤

羅通山下已故老牛倌吳崇全曾講過,他十幾歲時,常到羅通山西城的西瓮圈,東城的東瓮圈放牛,有時坐在像“炕那樣”的石棺蓋上,石棺用青石板做幫,有的高達1米左右,並且不是一兩個,而是成群。

一些考古者多次到吳崇全老人提到的地方尋找古墓群,但都沒有收穫。但他們一直認為,羅通山城存在著巨大的古墓群,只不過被千百年的枯枝落葉蒿草埋在了地下。

在龍潭西山坡上,墓葬封土年久傾頹,僅存低矮土包。相傳,清末民初,當地有許多人曾見到歪斜的羅通墓碑,字跡還能辨識。1958年夏天,有蔡姓農民看到倒伏在地的墓碑,“故唐××(這兩字被青苔掩蓋)羅通將軍之冢”等字樣還能看清。上世紀70年代,蔡姓農民山上開荒種田時,還看到羅通碑半埋在土裡。而今這塊碑早已深埋地下,雖經多次搜尋,也沒有見到蹤跡。

通天洞南200米處,山峰方錐體,峰尖銳利,底座方正,酷似一座金字塔。石灰石岩面上構成了各種圖案,如獅面虎形等。相傳高句麗酋長葬於此處,可惜至今墓門、墓道還沒被人發現。

在羅通山城周圍,發現了一些古墓。1980年,羅通山西麓小泉眼村民挖電柱坑時,發現了一座石棚墓。第二年省文物隊發掘清理,墓內屍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20多件,其中的“雙鳥回紋”劍十分珍貴。

將軍洞現千年印

1950年冬天,羅通山腳下一個獵戶徐國發在追一隻獾子時,發現一處山洞。當他爬到洞內20米深處,發現一個土堆,土堆里埋著人的骨骼、古時打仗用的鐵葉拼成的鎧甲、皮靴鑲嵌的銅釘、鐵劍、箭頭等,在平躺的骨骼左側還有用皮條裝的銅印,皮條已經腐爛。

1960年高占一老人用7個月的工資200元錢換得此印。據了解,北宋時期,羅通山城的金人入侵中原,在平定縣發生戰爭,勝利後掠得此印。由於印上有“平定”兩字,一位領兵的將軍非常喜歡,便隨身攜帶。後來,這個將軍死後被士兵葬在30米深的山洞裡。(今天人們將該山洞取名為將軍洞)。經過有關專家證實,高老得到的銅印,就是山西平定縣丟失千年的官印。2003年2月,高老無償將古印捐獻給了平定縣。

羅通文明遭冷落
羅通山羅通山
羅通山城在我省文物古蹟中有“四個第一”,除了古城牆外,還有東北現存最完好的、高6米的烽火台,深10多米、已沿用1800年的老井,以及4000多米我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羅通山城還有很多奇景:石頭上長韭菜;百丈懸崖被樹漲開;樹上長出個猴腦袋以及虎頭峰、千年古鐵榆……

1958年,當地的年輕中學歷史教師高占一,為弄清山城古代的真相。領著學生和自己的兒子,扛上簡單的工具木桿、繩索,背著砍刀,披荊斬棘,一繩一繩地丈量城牆;並一個一個地去拜訪知情人,40年來,高占一往返山城1000多次,行程5萬公里,撿拾文物300多件,並都捐給了國家。其中古錢幣中的貝幣,銅貝幣是原始貨幣,最古老也最有價值。在他發現的文物中,雙龍紋銅鏡為我省首次發現,上面刻有女真文字刻款及契丹大字。

可是歷史上,羅通山城一直沒有得到重視。羅通山城也因此遭到了很多破壞,千年古樹被盜伐,古城牆多處坍塌,就連千年古井也被人們挖開,很難恢復原貌。1962年文物部門普查時,古城被遺漏。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占一多次投書,捐獻文物,直到1980年,有關部門才進行試發掘、鑽探,並在1981年4月,把羅通山城定為吉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定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做大做強羅通山旅遊風景區”寫入柳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羅通山城

羅通山羅通山
羅通山城位於吉林省柳河縣東北25公里羅通山中部主峰上,為高句麗絕奴部建於公元248年到291年,即中原的魏晉時期,是一處重要的戰略性城堡。 山城依山傍勢,由緊密相連的東西兩城組成,中間共用一段城牆相連,全城周長7.5公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