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婉

基本信息

羅智婉相關的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精神,保護和傳承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培養後繼人才。綿陽市文化局開展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推薦和評審工作。

這項工作得到了區市縣各級人民政府的回響和高度重視。各地積極組織申報工作,認真準備申報材料。在個人申請、當地文化行政部門審核評議推薦的基礎上,按照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工作規則和綿陽市文化局《關於申報推薦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要求,我局組織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對全市推薦申報的十大類,共96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材料,分門別類逐項進行審議。專家評審委員會根據其掌握技能情況、代表性、傳承能力等進行認真評審和科學認定。通過兩輪評審,產生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為確保評審工作的公開、公正、公平,現將第一批51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代表性傳承人和第二批44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間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民俗)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

惠風和暢"全國書法大展在廣東省廣州市評選揭曉(最新發布入展名單)
[size=4][color=#ff0000][b]由廣東省委統戰部、廣東華人書法院聯合主辦的“惠風和暢“全國書法大展於2008年11月16日在廣東華人書法院評選結束。

此次展覽從2008年8月開始徵稿,共收到了全國各地和海外華人作者來稿12000多件作品,由魯開垠、劉佑局、曹寶麟、歐廣勇、蘭乾武、齊玉新、黃亦生、蔡照波范淳奇、羅淵等名家組成的評選委員會,由卓漢容為組長的評選監督小組,評選委員秉著“公開、公平、公證”的原則共評出獲獎作品9件。河南的杜思吾獲一等獎;江西的曹端陽、北京的高風、河北的馬永林獲二等獎;河南的呂麗山、廣州的陳永軍、河南的李本運、遼寧的楊喜山、中山的謝啟彬獲三等獎[/b];[b]入選作品150件。[/b][/color][/size]

[size=4][color=red][b]展覽將於2008年12月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出。
[/b]
[indent][size=6][b][font=宋體][size=15pt][color=red]入選名單:[/color][/size][/font][/b]
[/size][color=red][b][size=15pt][/size][/b][/color]
[font=宋體][color=red][b]於文清劉東亮、李勇、劉漢京、李顯、朱顯民、劉志敦、陶義美、徐文暉、肖廣榮、劉學柱、夏陽、司正博、劉一流、徐陽紅、何志斌、林振武、陳志雄、陳延春、羅糧輝、劉嵩山、劉軍、李闖、朱恩芹、龍先錦、何欽禮、曾如影李賜麟、劉偉田、陳杏屏、葉二群、羅朝建、陳可樂、楊鋒、高凱明、張建春、周建明、蘇美賢、張會義、黃永忠、羅肇良、陳錫鎮羅炳生王北蘇、郭耀西、胡有德、范硯池、金有藝、田建榮、劉斌、盧根水、童輝、吳德勝、劉啟忠、李欣、薛敏靈、喬祖明、麥錄、陳遠鳴劉楚汕、王家盛、王小珍、呂軍、羅志堅、王文正、杜銳、區廣新、李娟、梁朝靜、龐科成、白翎、鄭世順、方月夜、應厚豐、趙廣清、羅智婉、馮駒、付貴寧、倪俊冬、陳澤雄、趙文汕、焦曉軍、楊靖國、崔建禮、童汝嘉、陶鈞、彭笙、呂偉濤、黎興華、柯松光、孫國慶、陳永君、潘錫強、林雙全、蘇少平、鄔江彎、黃震、黃澤軍、胡海、宋煥南、劉浪生、楊先國、張戰朝、楊衛平、馮偉智張日安、施永奇、伍志強、蘇武略、劉靜河、高永河、劉清溪、金新宇曾德宏、張鋒、陳亮、畢國棟、蘇積忠、王紀林、王建業、周瑞、朱訓展、盧志懷、艾金髮、鄭秋波、顏建光、許堅雄、招明、程利、廖曉丹、龔俊、暢江、鄭文拴、陳楚明、國祥、馬龍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