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拓

羅拓

作家 羅 拓;本名羅有年1933年生。是現代用筆名最多的作家,駱駝是最早使用的筆名,來自國小時的綽號。後經一位編輯大姐指點,改稱羅拓,遂成為最常用的、也是用得最多的筆名。 曾用與如今仍用的還有:哈雷,沙愚,羅吉它,吉他,尹兵,葉乃松,黃強,尤龍,年之樂,龔吉,白衍,宋悟等等。遂為同時代少數知情者別稱為‘巴蜀一怪’。---這一‘別號’雖未用做筆名卻又鑿有一閒章,在為人塗鴉時偶爾一用。 筆名隨不同時代因政治環境和個人經濟狀況而不得不多多採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羅拓 羅拓
本人照片 本人照片

少年時期1946---49在《兒童世界》、《福幼報》、《正中兒童》發表《釣魚》、《趙括他爸》、《春深了》等。 部隊時期1950---52在《前進報》、《部隊文藝》發表小說《哨兵》、《一顆403子彈殼》等。 青年時期1953---57在《川西文藝》《草地》《西南文藝》《少年文藝》《中國少年報》《紅領巾》發表小說、小品、故事:《時間》《火王》《笛笛》《難忘的會見》等。勞教時期1958---65在共青團四川省委被錯劃為‘極右分子’,開除公職,在重慶北碚被勞動教養。65年冬省五人小組正式行文北碚支隊及我,摘掉右派帽子,解除勞教,回家。這是我用筆名最多與寫‘歌德派’作品最多的時期,事關好友與德高望重的老編。刊物、作品從略。1966---78在成都繼電器廠從技工---工藝員,仍以筆名行。1979---寫短篇為主,釣魚題材倍受青睞,在《中國釣魚》《釣魚》《垂釣》《釣魚人》《戶外釣魚》發表,60多年來的作品,大都是垃圾。自鳴得意之作都占釣,《釣謎》《生死釣》《絕釣》《釣去病》《釣譽》《一釣解千愁》---中國第一夲釣魚小說集收入並以之命書名。 非釣者僅《詩賭》一篇。1983年50歲,退休。作自由撰稿人至今。1956年加入作協重慶分會,2006年加入四川作協。

從1957到2000年間都一直保持不留底稿與樣報、樣刊的‘自以為事’的好習慣。直到本世紀才有了存留作文的初始累積,而放心保存。這當然是既有時代的進步,更有寫作選題的與世無爭。幾乎只寫釣魚的小說,故事。釣魚的餌料和種種方法、絕招。這雖然對魚很是殘酷,但世世代代都是‘魚為人食’,也就寫慣不驚了。他這個選題自然便相當於既買了壽險又買了車險囉。

不過那老頭兒還是用多筆名,那就是積重難返了吧。

78歲的游釣

2011年春末夏初,78歲高齡的羅拓單人獨馬玩了次“南行釣”。足跡踏遍雲南西雙版納兩州的江河湖庫,寫出了旅遊釣魚美文《游釣西雙版納》的系列報告文學。在多家雜誌發表。受到廣大冬粉追棒。幾十張釣魚照片也被讀者紛紛收藏、保存。

79歲再次南行釣

這老爺子真狂,成了旅遊釣魚控囉,這么大的歲數,居然隻身從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四川第一大湖卭海釣到中國最大的河道型水庫---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的雅礱江湖。然後再經麗江、大理、洱海、昆明等地,一直釣到雲南省第四大河的紅河,又從元江順河而釣,直釣到中越邊境的瑤族自治縣河口---南溪河匯入紅河之口、紅河州與雲南省的海拔最低點---僅76.4公尺。與越南國的老街咫尺相望。歷時30多天才返回成都,寫《雲南十八釣》。

80歲蘆沽湖草海收官釣

蘆沽湖的萬年草海全在四川部分,走婚橋縱跨草海,似俯臥綠草之中一條褐灰色的木龍。其間星羅棋布著點點亮水在浩蕩的草海之中。這就是老釣翁的釣點,一直拖著他的大釣具包,邊走邊釣還邊拍照。吸引了許多遊人借他的釣具拍蘆沽湖草海走婚橋旅遊紀念照。還有兩位美女拉他拍了一張合影。難怪他的同時代文友稱他做巴蜀一怪啊。

主要作品

《一釣解千愁》

中國第一本 釣魚小說集 賞讀兩不厭 任君細評說

目錄:《吃魚協會主席》《導釣》《釣霸》《釣隱》《釣謎》《釣譽》《釣諜》《釣去病》《高招》《掉魚》《高釣》《一釣解千愁》《畸釣》《嘉陵江的江團》《絕釣》《老鬼當家》《母大發竿》《生死釣》《天塘》《臥釣》《黠釣》《最後三分鐘》。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書號:lsbn 978--7 5059--5521--9

羅拓著,全書16萬字。

《天堂十九釣》

----挪威釣魚特寫集

序言

目錄:《第一尾狗魚》《大河虹影》《begoia家的湖怪》《fjorda游釣風情畫》《jverrsao之釣》《第一大河的第一》《吃魚俱樂部的故事》《索格拉河的無名魚》《北極圈裡的鮭》《綠灘魚舞》《釣魚少女邦》《卡特加特海峽的大敗竿》《莫奈何的卡律師》 《水下挑草釣凹波》《樹根潭夜釣驚魂》《牛迷打兒的三文魚》《玩otertortom的苦與樂》《在挪威玩懶釣》

《攪渾水釣洋魚》

大部分都在各釣魚雜誌發表過,《大河虹影》剛在《釣魚乏人》連載完。只《吃魚俱樂部的故事》與《北極圈裡的鮭》未發表過。

與《一釣解千愁》一樣,這本特寫集也有一個故事,但不能再玩那祥的出版了。如有書商、出版商有興趣,寧賣著作權也不花錢去出書了。

《紅領巾》花甲壽

1951年創刊的少年兒童雜誌,今年迎來它的60華誕。在成都文化公園舉行了慶祝會。

承蒙現在《紅領巾》編輯部的小編們還記得我,通知我參加了慶祝會。我很高興。特想去看看50年代編輯部的故人。很惋惜己物是人非了。很慶幸的是四位創始人仍健在人間,90高齡的袁廣仲大姐,85、6的錢鈴老兄都到會,另二位揭祥麟、廖德家先生卻因病而未能蒞臨。

到會的50後老編還沒有如今的小編多,連我在內,僅7人矣。《紅領巾》卻變得青春煥發,欣欣向榮。仍擁有10萬份以上的發行量。不像那些作者多於讀者的‘雜誌’。這是最令我高興的事。儘管我是《紅領巾》史上工作時間只六個月的一個“短命編輯”。

1956年8月,四川舉辦第一屆少先隊夏令營。適逢我正享受中國作家協會規定的、每年給業餘作家二個月的創作假期。那幾年我又正以創作兒童文學作品為主。有關領導遂介紹我去夏令營體驗生活。

《紅領巾》總編輯梁燕是夏令營的副營長,由此認識。9月15接調令去《紅領巾》擔任編輯。

1957年7月17,也是我正度創作假時,反右鬥爭開始,我成了四川共青團省委(《紅領巾》的主管單位)揪出來的第一個右派。停職接受批判。距我調入《紅領巾》僅10個月,扣除創作假2個月,參加電影文學講習班2個月。實際在《紅領巾》只工作了半年。劃為極右分子被勞動教養了7年。

1981年《紅領巾》舉行創刊30周年慶。邀請了我出席。此後的91、01和今年都邀請了我。可惜30年來我卻從未給過《紅領巾》一稿。童心已然不再,寫不出來了。

78歲的游釣

2011年春末夏初,78歲高齡的羅拓單人獨馬玩了次“南行釣”。足跡踏遍雲南紅河與西雙版納兩州的江河湖庫,寫出了旅遊釣魚美文《雲南十八釣》。在多家雜誌發表。受到廣大冬粉追棒。幾十張釣魚照片也被讀者紛紛收藏、保存。

生活 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