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恕

羅忠恕

羅忠恕,字貫之,號之道,四川省武勝縣烈面鄉人。生於一九0三年三月,一九八五年四月病逝於成都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終年八十二歲。

基本信息

簡介

羅忠恕 羅忠恕

羅忠恕青少年時代在南充、閬中、成都等地求學,參加過五四運動。一九二二年入成都華西大學深造,擔任學生會執行主席,曾經組織領導同學聲援一九二六年八月發生的萬縣慘案。學習期間,生活樸素,勤奮好學。一九三一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研究生院。獲哲學、心理學碩士學位。還以學業優異,榮獲美國哈佛大學文學“金鑰匙”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七年,先後任華西大學哲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教務長、文學院長。一九三七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中國和西方哲學。一九四六年去歐美各國考察、講學;並擔任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哲學顧問。代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出席哲學會和英國亞里斯多德學會,與英、美、法、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的大學教授研究學術問題。一九四八年,美國韋里斯大學提出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聘請他任教,但他出於愛國熱忱,婉言謝絕,毅然返回祖國。回國後,再次擔任華西大學文學院長、哲學系主任。

建國後,羅忠恕仍從事高等學校教育工作。一九五二年全國院系調整,他由華西大學轉到四川師範學院(現四川師範大學)任校部委員,外語系教授、及心理學、公共課教研室主任。還兼任四川心理學會理事、秘書長、顧問。一九七七年因年高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立即在成都科技大學外語教研室、四川大學原子能所外文編譯室任教,協助培養外語教師、出國深造的科技和外事工作人員。繼後又受聘為四川大學人口研究所兼職教授,並承擔該所和校領導對外學術交流的函件及合作協定的翻譯任務,為完成教育部POI項目作出了突出貢獻。一九八0年三月,他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任民進四川省委員會顧問和成都市委聯絡員。

個人著作

羅忠恕是一位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哲學、心理學學者,他熟悉英語、還懂法語、德語。對實驗心理學、希臘哲學、荀子哲學、哲學與現代教育等有較深研究。他在擔任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勤於著述。寫有較多的論文,曾先後在國內外報刊發表,重要的有《孟子的心理學思想》、《荀子的唯物主義心理學思想》、《英國的教育概況》、《中國古典心理學》、《中國古代的法家思想》、《道家哲學老子和莊子》、《王充及其評論》、《墨子與墨家哲學》、《孔子——中國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國傳統的人權思想》、《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孟子”、“荀子”條目。他寫的《康德》一書,收入《萬有文庫》,受到國際友人的好評。重要譯著有《世界各國基本情況手冊》、《希臘哲學譯述》、《成都畫冊》、《中文譯英文》。他在四川大學人口研究所工作期間,撰寫了《學習馬寅初新人口論的體會》、《中國人口思想概述》、《婚姻、家庭、生兒育女的心理學問題》、《怎樣提高我國人口質量》、《加強人口研究、普及人口教育、注意心理因素》等質量較高的論文,發表在歷年四川人口學會《論文集》上。

個人成就

羅忠恕在推動國際文化交流方面也有較大貢獻。他少年時代,就熱愛祖國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出國期間,深感學習西方文化的重要,他認為“文化是推動社會前進,為人類謀福利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能實現東西方文化交流,就更有助於人類的發展。”因此,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在英國牛津大學倡議成立“中英大學文化合作委員會”,得到該校校長、院長、教授的熱情贊助。後來又在劍橋大學由李約瑟博士約他會見劍橋大學的校長、院長、教授多人,成立了“劍橋大學與中國大學合作委員會”。一九四一年,他約請李約瑟博士來成都講學,並為李約瑟寫《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收購中國古籍數千冊。現在李約瑟已在劍橋大學修建了一個中國科技史圖書館。一九四二年與名教授蒙文通、顧頡剛、錢穆等人在成都組織“東西文化學社”,他被推選為社長。任職期間,他約請國內學者張東蓀、馮友蘭、梁漱溟、邵子力諸人,以及國外學者泰戈爾、羅素、杜威、愛因斯坦參加“東西文化學社”,親自主持學術講座,交流東西文化。後又得到劉文輝的贊助,在成都華西後壩購置了學社社址,成立東西文化交流所。並以該地為中心,經常集會討論有關世界學術和文化交流問題。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美國舊金山制訂聯合國憲章時,“東西文化學社”起草了有關聯合國文化交流意見書,提出教育、科學、文化合作規劃。意見書由我國代表團散發給出席該會的各國代表,其主要建議在聯合國憲章中都得到了體現。建國後,黨和國家重視文化交流,羅忠恕有機會參加多種形式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他先後接待了來華訪問的加拿大一大學校長蘇維廉,加中友好協會會長雲從龍,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文幼章等人。交換了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大學教育課程設定和有關圖書儀器的意見;介紹了新中國的巨大變化,國家對退休人員的優厚待遇等情況。一九七九年,他在四川大學人口研究所擔任教學及研究工作,有更多的機會接待外國來訪的學者,交流有關學術、教育、文化及人口問題的意見。一九八0年以來,美國哥伸學院每年均送二十二名在校學生到四川師範學院學習,他每年都為這些留華學生講中國古典哲學和心理學,深受歡迎。

羅忠恕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雖然遭受殘酷迫害,但卻堅信黨總有一天能把問題弄清楚,重登講台。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給他落實了政策,他心情愉快,多次表示要在有限的晚年,為黨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六十周年的時刻,他在民進刊物上發表了《黨,我的母親》詩作,向黨傾訴了自己的一生,表明了自己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決心。

羅忠恕不為名,不圖利。退休後在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等校任教,全盡義務,不計報酬。一九八0年還捐贈現金一千元辦學。他治學勤奮、嚴謹,曾榮獲四川省優秀科技論文獎、四川省科技協會先進工作者獎、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贏得了廣大師生的敬佩。

羅忠恕在病中仍然勤奮工作,眼睛幾乎失明,還拿著放大鏡逐字逐句搞翻譯,直到病危通知書已送到家裡,他還在寫,不停地寫……,實現他生前的誓言:“我要一直工作到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