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

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

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屬動物界,鳥綱,鸚形目,鸚鵡科。主要分布於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地。

基本信息

種族簡介

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點擊查看大圖
拉丁文學名:Amazona ochrocephala caribae
英文名稱: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Psittaciformes)、鸚鵡科(Psittacidae)

黃頸亞馬遜鸚鵡(黃領帽)是出了名的說話高手,其說話能力在鸚鵡界中堪稱最有學人語能力的鸚鵡之一,合法進口的黃頸亞馬遜鸚鵡成鳥與幼鳥的價位均不低,若當寵物鳥,公鳥性成熟可能會對飼主有攻擊性與侵略性(尤其在5-12歲時),此時妥善的照顧與了解他們的習性有助於改善此情形,比較特殊稀有的亞種是羅坦黃頸亞馬遜(Amazona o. caribae),它的嘴是臘黃色而不是一般所見的黑色。
體長:約38cm(15吋)
分布:它們分布於中美洲各國,包括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地。

整體概述

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是黃頸亞馬遜的亞種,外表差異不大,棲息于海拔600-700m的乾燥或半乾燥的林地、灌木叢、熱帶

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羅坦黃頸亞馬遜鸚鵡
稀樹草原內,通常成對或一小群活動,偶爾會一大群聚集,但由於近年野外數量不斷地下降,大群聚集的情形已不多見,築巢在高聳樹木的洞穴內,約在2、3月時進入繁殖季,一窩約產2-3顆卵;幼鳥時期頸間通常沒有黃色羽毛,在1-2歲時頸後黃色的羽毛會逐漸長出,5歲時會頸部黃羽會完全長成,然而並非每一隻都有明顯的黃羽,飼養它們需有耐心,有些黃頸亞馬遜會因為對主人的忌妒心及占有欲而變的性情不穩定而有攻擊性;由於它們相當受歡迎野生鳥交易未成間斷,加上人類對棲息地愚蠢的長期破壞,CITES(華盛頓公約)已將黃經亞馬遜的所有亞種全列入一級保育名單內。

種族繁殖

與其它常見的黃頭系亞馬遜鸚鵡相較之下,黃頸亞馬遜的繁殖難度是比較高的,繁殖期間對飼主有攻擊性,若人接近時,公鳥會豎起頸部的羽毛,對靠近的人作攻擊狀,通常會在巢箱旁監護守衛,尤其是母鳥在孵蛋時;繁殖黃頸亞馬遜成功案例不多,主要是近年來才有進口較多的人工繁殖成鳥,若要繁殖,購買人工繁殖的種鳥是最佳選擇,一窩約有2-3 顆蛋,孵化期約需28-30天,2個月後羽毛長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