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圈組

羅圈組所屬現代詞,指的是主要由一套碎屑岩和泥岩組成。

地層名稱:羅圈組

地層名稱(英文): Luoquan Fm

階代碼:Z

地區代碼:13,15

命名:

1961年劉長安、林蔚興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河南臨汝縣蟒川鄉羅圈村,參考剖面位於宜陽苗村。

沿革:

本組為1958年楊志堅在臨汝發現並命名為“臨汝冰磧層”,並將其劃歸震旦系下統大石門組。1959年,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沉積室磷礦隊,李世麟(1964)、關保德(1986)、王曰倫等(1980)、牟用吉等(1981)在此進行過較詳細的工作。

特徵:

該組主要由一套碎屑岩和泥岩組成。其礫石成分主要來自下伏岩層的石英砂岩、粉砂岩,其次是燧石岩、白雲質灰岩、頁岩(或泥岩)。在冰水河流成因的碎屑岩中,偶爾可見到極少量與下伏岩性不一致的變質岩礫石(黑雲片麻岩、大理岩等),礫石的滾圓度差別較大,以次稜角狀、稜角狀為主,次滾圓狀次之。在冰水成因的碎屑岩中,以次滾圓—滾圓狀為主。礫石表面常可見到磨光面,具擦痕、壓坑、壓裂縫及新月形斷口、裂縫等冰蝕特徵。冰磧岩的膠結物成分為石英砂為主,其次是碳酸鹽岩、或與礫石成分相同的碎屑及少量的長石等。從羅圈組冰磧岩膠結物中發現微古植物,主要屬種有:Leiopsophosphaera infriata, L. Pellucida, Trachysphaeridium rugosum, T. Incrassatum, T. Planum, T. Aff. Laminaritum, Stictosphaerdium sp., Tasmanites sp.,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 Taeniatum crassum; Trematosphaeridium holtedahlii, T. Minutum 等。本組厚180m,底部以淡灰色塊狀含礫泥砂岩與下伏董家組呈假整合接觸。上部以紫紅色、暗紫紅色粉砂質頁岩與上覆東坡組整合接觸。本組星羅棋布地分布在東泰嶺北坡的廣大地區。東自安徽淮南, 徑河南確山、舞陽、魯山、臨汝,宜陽和靈寶朱陽,向西到陝西洛南及山西永濟等地。

備考:

編撰者:高林志

作者1:劉長安

年份1:1961

作者2:林蔚興

年份2:1961

作者3:牟用吉

年份3:1981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