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國古代絲織物]

羅[中國古代絲織物]

絲織物類名,其顯著特徵是全部或部分採用條形絞經羅組織的絲織物。歷史至少可追溯至唐代。羅類中最具代表性的織物為“杭羅”。 羅,原意為捕鳥的網,是頂部掛在高處的錐形網,故有“天羅地網”之說。有“張網捕捉”義,如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引申義是蒐集,招致,如羅捕,網羅。還有散布的意思,如羅列。絹羅中表示過濾流質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還意為用羅篩東西,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作量詞,用於商業,一羅合十二打。另作姓。

基本信息

正文

全部或部分採用條形絞經羅組織的絲織物。分為橫羅和直羅。橫羅每織入 3梭、5梭、7梭或13梭平紋後經絲扭絞一次,在織物表面形成平紋與絞孔相間的橫條,稱3絲(梭)羅、5絲(梭)羅、7絲(梭)羅和13絲(梭)羅。傳統品種杭羅大多是橫羅。直羅常每隔若干根地經起一條對稱絞孔,在織物表面形成經向排列的直條孔眼,如簾錦羅。根據提花與否,羅還分為素羅和花羅,但現代花羅品種很少。羅類織物緊密結實,又有孔眼透氣,可用作夏季服裝、刺繡坯料和其他裝飾品。中國生產羅的歷史很久,公元前4000年已有原始起絞織物。出土的商代絲織物中有羅的殘片,戰國楚墓中也發現大量花羅。秦漢時期花羅已很精美,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耳杯菱紋羅。唐代官營織造作坊中有專門的“羅作”。宋代羅織物最為盛行,品種已發現的有孔雀羅瓜子羅菊花羅春滿園羅、寶相花羅等名目。在潤州(今鎮江)設有“織羅務”,每年“貢羅”產量多達10萬匹以上。元代在涿州(今河北涿縣一帶)設立羅局,在產品中出現了“銷金綾羅”、“金紗羅”等加金羅織物。中國古代羅織物可分為無固定絞組的和有固定絞組的兩大類。無固定絞組羅織物的絞經與左右兩側相鄰的經絲均有糾絞,形成鏈狀的孔眼,也稱為鏈式羅。由於織造時無法用筘打緯,工藝比較複雜,明清以後逐漸消失。

字形結構

簡體部首:罒

部首筆畫:5
總筆畫:8
繁體部首:罒 部首筆畫:5總筆畫:19
康熙字典筆畫(羅:19)
首尾分解查字:四夕(sixi)
漢字部件構造:罒夕

編碼信息

五筆86:LQU
五筆98:LQU
倉頡:WLNI
四角號碼:60207
UniCode:U+7F57
規範漢字編號:1108
筆順編號:25221354
筆順讀寫:豎折豎豎橫撇折捺

基本字義

1.捕鳥的網:~網。
2.張網捕捉:~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雀(形容門庭冷落)。
3.蒐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請人才)。網~。包~。~織罪名(虛構罪名,陷害無辜)。
4.散布:~列。
5.過濾流質或篩細粉末用的器具:絹~。
6.用羅篩東西:~面。
7.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綺。~扇。
8.量詞,用於商業,一羅合十二打。
9.同“腡”。
10.姓。

詳細字義

〈名〉
1.(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罒,從維。“罒”指“網”。“維”指“錐形繩線組”。“罒”與“維”聯合起來表示“錐形網”。本義:錐形網。說明:錐頂有鉤子,可以用竹竿把它鉤在高樹枝上,有三根主繩固定在地面三角形頂點的三個木樁上,網的下緣距離地面有一定高度。地面放一些誘餌。鳥兒降下來吃食時,人一走動,它們就往上飛,最後在錐頂附近的狹小空間撲騰,這時,用一個長柄網兜可以兜住鳥兒。辨析:羅和網。“羅”是錐形網,羅頂懸掛在高處,羅口朝向地面。“網”的形狀不定,網口的朝向也不一定。可以是圓柱形的籃球網,也可以是方框形的足球網,又可以是平面形的排球網,當然也可以是錐形的蚊帳網)用繩線結成的捕鳥網。)
2.同本義[clapnet]
羅,以絲罟鳥也。從網從維,古者芒氏初作羅。——東漢·許慎《說文》案:“罟”即“古網”之義。“古”指伏羲時代。《綱鑑易知錄》:“(伏羲)始作網罟”。《史綱評要·太昊伏羲》:“太昊始作網罟”。若以“鳥罟”的“罟”定“羅”的發明時代,那么可以認為“芒氏”是伏羲時代的人。《開闢傳疑下》引《世本》曰:“伏羲臣芒氏作羅。”芒氏生活的時代,依據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當在2400BC-2370BC;芒氏作羅及羅的最初普及的地區,當即今魯西豫東地區。
鳥罟謂之羅。——《爾雅·釋器》註:“謂羅絡之。”疏:“鳥飛,張網以羅之。”
有兔爰爰,雉離於羅。——《詩·王風·兔爰》毛亨傳:“鳥網為羅。”
以天下為這羅,則雀不失矣。——《韓非子·難三》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曹植《野田黃雀行》
3.又如:羅尉(捕鳥的網);羅落(截捕禽獸的用具);羅弋(捕鳥的工具)
4.輕軟的絲織品[akindofgauze]
遍身羅綺。——宋·張俞《蠶婦》
濕羅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紅羅復斗帳。——《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又
晚成單羅紗。
6.又如:羅綺(羅與綺皆為絲織品,這裡指衣著高貴華麗的人);羅衾(綢被);羅衫(古人夏季時所穿的絲織衣衫;質料柔軟輕爽);羅巾(絲製手巾);羅帕(絲織方巾);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羅紈(泛指精美的絲織品);羅帶(絲織的衣帶)
7.一種細密的篩子[aclosesifter]。如:羅床(篩面用的一種器具);絹羅,銅絲羅
8.羅馬尼亞的簡稱[Romania]
9.姓
〈動〉
1.用網捕捉[catchwithnet]
鴛鴦于飛,畢之羅之。——《詩·小雅·鴛鴦》
2.又如:羅雀(設網來捕雀,比喻門庭冷落);羅畢(用網捕鳥);羅雀掘鼠(糧盡而張網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飢)
3.排列;廣布[display;spreadout]
族布而羅生。——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桃李羅堂前。——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4.又如:羅落(羅列部署);羅落境界(分布駐紮於邊境);羅天結角(布下天羅地網)
5.收羅;招集,收集[collect;gathertogether]
萬物畢羅,莫足以歸。——《莊子·天下》
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司馬遷《報任安書》
6.又如:羅齋(指聚集等待他人僱請的工匠、僧道);羅弋(網羅);羅取(搜羅求取);羅捕(搜尋捕捉);羅搜(到處搜尋)
7.包羅[include;cover]。如:羅括(包括,包羅);羅居(周圍的鄰居)
8.約束,防範[keepwithinbounds;surround;restrain]。如:羅守(環繞守護);羅峙(環繞屹立);羅禁(包圍禁閉);羅騎(巡行的騎衛)
9.阻止;遮攔[hinder;corer]。如:羅傘(儀仗行列中的傘蓋);羅闉(古時軍營周圍的宵禁設施)
10.經過篩具或濾網、有網眼的織物篩下來[sift]。如:羅面;羅和(對磨麵工人的稱呼)
〈量〉
1.英文gross的省音譯。十二打為一羅[gross]

演變過程

篆文
金文
甲骨文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luó]
[《廣韻》魯何切,平歌,來。]
“羅1”的繁體字。
(1)捕鳥的網。
(2)指捕獸的網。
(3)張網捕鳥。
(4)羅致;招請
(5)包羅。
(6)約束,防範。
(7)陳列。
(8)分布;分散。
(9)阻止;遮攔。
(10)稀疏而輕軟的絲織品。
(11)細篩的一種。
(12)用羅篩東西
(13)英語gross省音譯。量詞。十二打為一羅。
(14)通“罹”。遭遇
(15)通“罹”。憂愁。
(16)通“蘿”。女蘿。
(17)用同“鑼”。打擊樂器,銅製。
(18)用同“籮”。竹編的器物。
(19)古國名。熊姓,在今湖北宜城西。春秋時為楚所滅。
(20)姓。
[②][luo˙]
“羅2”的繁體字。
語氣詞。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網字部】 羅;康熙筆畫:20;頁碼:頁947第03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注】謂羅絡之。【詩·王風】雉離於羅。【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又【類篇】帛也。【釋名】羅文,疎羅也。【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又【廣雅】羅,列也。【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注】羅列而生。 又國名。【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慾伐之。【注】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又水名。【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注】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又新羅,東夷國名。【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又姓。【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於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為氏。 又羅羅,獸名。【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又菴羅,果名。【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又【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又【集韻】郞佐切,音羅。邏或省作羅。巡也。

說文解字詳解

【卷七】【網部】編號:4807
羅,[魯何切],以絲罟鳥也。從網從維。古者芒氏初作羅。

相關詞語

·阿波羅·阿波羅計畫·阿羅·阿羅漢·阿羅漢果·阿羅耶·阿羅耶識·阿耨多羅·阿耨多羅三·阿修羅·庵羅·庵摩羅·奧賽羅·八面張羅·巴塞隆納·巴塞隆納博·白貝羅定律·白俄羅斯

相關成語

八面張羅·包羅萬象·包羅萬有·波羅塞戲·波羅奢花·地網天羅·東搜西羅·吉網羅鉗·見雀張羅·綾羅綢緞·羅敷有夫·羅掘俱窮·羅掘一空·羅鉗吉網·羅雀掘鼠·羅之一目·羅織構陷·羅織罪名12

英文翻譯

1.anetusedtocatchbirds
2.tosnarebirds
3.toarrange;todisplay
4.alightsilkfabric
5.agross

拼音是l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