罳 的釋義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注音:ㄙ
簡體部首: 部首筆畫:5 總筆畫:14
繁體部首:網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5
康熙字典筆畫( 罳:15; )
五筆86:LLNU 五筆98:LLNU 倉頡:WLWP 
四角號碼:60336 UniCode:U+7F73
◎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四思(sisi)
[ 筆順讀寫 ]:豎折豎豎橫豎折橫豎橫捺折捺捺

字形字義

罳 sī 形聲。字從罒,從思,思亦聲。“思”意為“考慮糧食問題”、“為下一頓飯發愁”。“罒”即“羅網”。“罒”與“思”聯合起來表示“網羅飛鳥以充食物”。本義:門前屋後所張設的捕鳥網(目的是捕捉一些鳥兒以充實庖廚)。說明:本字在文獻中常與“罘”聯合組成雙字詞“罘罳”,詞義是“屏障”,即指用網將門外曬穀場罩起來,以防鳥兒偷食穀子。“罘罳”本義為“不是用來捕捉鳥兒以充作食物的羅網”,言外之意是“這網只是用來防鳥兒偷食穀子”。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網字部】 罳; 康熙筆畫:15; 【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說文·新附字】罘罳,屏也。【玉篇】屏樹門外也。互詳罘字注。 又【集韻】【韻會】桑才切,$音鰓。義同。

相關詞語

·罘罳 ·復罳 ·罣罳 ·罳頂
[罳頂] 天花板。
[罘罳](fúsī)。 ①古代的一種屏風,設在門外
②設在宮闕上呈網狀的窗欞;也指設在窗戶或屋檐下防鳥雀的網

拼音是s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