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錘峰

罄錘峰

俗名棒槌山,古稱石挺,位於市區東北部武烈河東岸的山巔之上,聳立於避署山莊正東十里許的高山崗上,距市區約2.5公里,下懸絕壁,上接藍天,形勢險極。

簡介

罄錘峰罄錘峰
峰狀上粗下細,形似棒槌,海拔596米,下部直徑lO.7米,上部直徑15.04米,高38.29米,連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棒槌半腰有棵桑樹,名蒙桑(也稱崖桑),高3米,直徑約30厘米,大約有300年輪,結白桑葚,又肥又大。300年來,石峰、蒙桑相依為伴,蒙桑賴石峰生存,石峰因蒙桑生趣。磬錘峰見於文字記載已有1500年歷史了,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濡水(今灤河)又東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派合……東南歷石挺下。挺在層巒之上,孤石雲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餘仍。牧守所經,命選練之士,彎弓弧矢,無能屆其崇標者”。磬錘峰北300米處有一石崖,清代搭有一個一坡水的小廟,廟內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從北至南依次是:彌勒佛、七世達賴(格桑嘉錯)、宗喀巴、五世班禪(羅桑依西)、不動金剛、米拉日巴、吉祥天母。錘峰東北山坡有石幢,上刻“ ”四字。查典: ,為古“戶”字; ,為古“淵”字; ,為古“日”字。 ,何音何義無考。

傳說

磬錘峰神話故事很多,其一說:很早很早以前,承德一帶是汪洋大海,磬錘峰處是海眼,岸邊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個海怪經常出來吃人,一個小伙子為民除害,用魚叉扎瞎了海怪雙眼。龍王大怒,將小伙子擒入龍宮綁在後花園,準備剖腹挖心。龍女路過見小伙兒眉清目秀,威武不屈,遂產生愛慕之情,決心搭救。於是就盜取了龍王的定海針,帶小伙子逃出龍宮。龍王派兵追趕,龍女便甩出定海針,將海眼堵住,這裡就漸漸變成了陸地,龍王無奈就逃到別的大海去了。龍女和小伙子結了婚,日子過得很美滿。玉皇大帝知道以後就派兵來抓龍女,龍女寧死不屈,被點化成桑樹,栽在定海針即棒槌山半山腰上。現在這棵桑樹還年年結出桑葚,色兒白,個兒大,味甜。老人們說,若是能吃到它,年輕人長生不老,老年人返老還童,有情人終成眷屬,蜜月夫婦能白頭偕老。

還有一個故事說棒槌山是神山,億萬年長立不倒,誰能摸到它,誰就能活大歲數,做買賣能多掙錢。不知什麼年代承德流傳下來一句順口溜:“摸一摸掙錢多,靠一靠老來少”。所以來承德旅遊的人總要到棒槌山一游,有摸的,有靠的,都想活大歲數,多掙錢。

磬錘峰為承德名山之一,在峰巒起伏的山間,磬錘峰孤峰拔起,猶柱擎天,與峰巒澗濮,宏偉的寺廟,山莊的園林,巧妙地溶為一體。現已成為中外遊客不可不至的必游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