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色

繪色

《繪色》,作者葛亮 ,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於2010/07/01出版。描述的是從影片內容談到男女主角,從文化背景談到導演手法,作者都用一種清新的、很有生氣的筆觸來敘述或評論。他敏感有致的觀察和山色的文字功力,在書內表現得淋漓盡致。尤為精彩的是他對光影中的童年、少年與青年生活的追憶與思索,讀後令人感懷。

簡介

繪色繪色

小說頻頻獲獎的葛亮,在這本書里,以影評與有關電影的散文,和讀者見面。電影是葛亮在小說之外的另一至愛。本書所談影片範圍廣泛:有香港片、內地片、台灣片、日韓片,也有歐美的老電影和近年上映的片子。

從影片內容談到男女主角,從文化背景談到導演手法,作者都用一種清新的、很有生氣的筆觸來敘述或評論。他敏感有致的觀察和山色的文字功力,在書內表現得淋漓盡致。尤為精彩的是他對光影中的童年、少年與青年生活的追憶與思索,讀後令人感懷。

書評

陳冠中:在我念中學的時候,讓我開蒙的還不是文學,而是一份叫《中國學生周報》上的影評。我心儀的那些影評人當時大概都不到三十歲。

從影評到歐洲(其實還有日本、印度和美國)「藝術片」,是我成長期朝聖之路。

每一代人都需要當代人寫的好影評,但寫影評的藝術已很少人能掌握。葛亮年輕,對電影執著,文字的文學感強,這本集子對香港影評界和他本人,或許都是一個飛揚。

內容簡介

繪色繪色

《繪色》小說頻頻獲獎的葛亮,在這本書里,以影評與有關電影的散文,和讀者見面。電影是葛亮在小說之外的另一至愛。本書所談影片範圍廣泛:有香港片、內地片、台灣片、日韓片,也有歐美的老電影和近年上映的片子。

從影片內容談到男女主角,從文化背景談到導演手法,作者都用一種清新的、很有生氣的筆觸來敘述或評論。他敏感有致的觀察和山色的文字功力,在書內表現得淋漓盡致。尤為精彩的是他對光影中的童年、少年與青年生活的追憶與思索,讀後令人感懷。

編輯推薦

《繪色》:文藝隨筆集《繪色》,是葛亮用電影為載體,通過觀影的感受來記錄自己心靈成長的路程。電影是葛亮在文字之外的另一至愛,電影用鏡頭記錄生活,葛亮則用文字,雖然方式不同,但都是對生活的提煉,而且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葛亮在書中的文字也極富鏡頭感,用觀影的感受串成了自己成長的片段,可以說是一部文字的《天堂電影院》。

從過去到現在,從童年到壯年,電影既是葛亮的新朋也是故交,拼成了光影交織的一段人生,從《城南舊事》到《追捕》《望鄉》,這些電影也是中國人的集體回憶,是一個時代人們的共同印記,更是一個小說家心中的電影中國。

媒體推薦

每一代人都需要當代人寫些關於電影的好故事,但這種藝術已很少人能掌握。葛亮年輕,對電影鍾愛,又有出色的文學感。這本書對他和他的作品,會是另一次飛揚。 ——陳冠中

作者簡介

葛亮,原籍南京,現居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文字發表於兩岸三地。著有小說集《七聲》、《謎鴉》、《相忘江湖的魚》,文化隨筆《繪色》等。曾獲2008年香港藝術發展獎、首屆香港書獎、台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台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2009中國小說排行榜”及台灣“2006年度誠品選書”。長篇小說《朱雀》獲“亞洲周刊2009年全球華人十大小說”獎。

目錄

自序:出神記

前章﹕自在

楔子

童年

木蘭·電影院

少年

外公·好萊塢

青年

裘靜·物質生活

後章﹕觀

譬若少年

青春的傾斜——尋找《十七歲的腳踏車》

《冬冬的假期》——侯孝賢的鄉野成長札記

童僧,關於他的編年史與斷代史

《藍色大門》——青春到此一游

私人的《四月物語》

因父之名——老爸的《大魚》

戀棧四時

人生若小鮮——《美味關係》的發生

戀棧巴黎——寫在《日落之前

於舞生處——戀愛中的《探戈》

自己的一間屋——《空房子》的盡頭

英雄五種

到底是北野武——關於《座頭市》

《殺死比爾》——kill bill?Kill Time?

少女小漁》——弱者的宣言

質本潔來還潔去——Clean

一竊傾城——第十二個羅漢

浮生六記

蝴蝶沉入了滄海

《狗鎮》——人性的版圖

追風箏的孩子》——為你千千萬萬遍

《孔雀》,連結中的七零年代

《暖》——生命的體溫

執子之手,與子偕歸——《虎兄虎弟》

此戲經年

此戲經年——《戲夢人生》說從頭

《十分鐘年華老去》——十五種逝者如斯的方式

鏡像之魅——香港製造的“老上海”電影

天上人間——有關賈樟柯與《世界》

東西諜戰啟示錄——M. Butterfly

光影《不散》

附錄

繪聲繪色——香港國際書展首發式李安、葛亮對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