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裳

亦作“袞衣繡裳”。 ”亦省稱“袞繡”、“袞裳”。 ”亦省稱“袞繡”、“袞繡”。

詞目

繡裳

注音

gǔn yī xiù cháng ㄍㄨㄣˇ ㄧ ㄒㄧㄨˋ ㄒㄧㄨˋ ㄒㄧㄨˋ

釋義

袞衣繡裳(袞衣繡裳|袞衣繡裳)
亦作“袞衣繡裳”。 1.畫有卷龍的上衣和繡有花紋的下裳。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詩·豳風·九罭》:“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朱熹 集傳:“之子,指周公也。”相傳 周公 東征勝利,成王以上公冕服相迎。後遂用為典故。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錫爾(袁可立)繡裳,帝曰爾勇;牡□有輝,受福亦孔。” 清 方苞 《周公論》:“故破斧缺斨之後,袞衣繡裳駐大師於 徐 兗 之間。”亦省稱“袞繡”、“袞裳”。
(2).借指顯宦。 宋 沈作喆 《寓簡》卷八:“袞衣繡裳,世俗以為榮,吾不與易也。”亦省稱“袞繡”、“袞繡”。 宋 王安石 《韓忠獻輓辭》之一:“鋤耰萬里山無盜,袞繡三朝國有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