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線菊蚜

繡線菊蚜

繡線菊蚜別名蘋果黃蚜、苹葉蚜蟲,同翅目,蚜科。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台灣、廣東、廣西。

基本信息

學名

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同翅目,蚜科。別名蘋果黃蚜、苹葉蚜蟲。分布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至台灣、廣東、廣西。

繡線菊蚜繡線菊蚜

寄主

繡線菊木瓜、石楠、麻葉繡球、榆葉梅海棠櫻花山楂、柑桔、枇杷、李、杏等。

為害特點

以成蟲、若蟲刺吸葉和枝梢的汁液,葉片被害後向背面橫卷,影響新梢生長及樹體發育。

形態特徵

成蟲 :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6—1.7mm,寬0.94mm,長卵圓形

繡線菊蚜繡線菊蚜

,多為黃色,有時黃綠或綠色。頭淺黑色,具l0根毛。口器、腹管、尾片黑色。體表具網狀紋,體側緣瘤饅頭形,體背毛尖;腹部各節具中毛1對,除第1和8節有l對緣毛外,第2—7節各具2對緣毛。觸角6節,絲狀,無次生感覺圈,短於體軀,基部淺黑色,3—6節具瓦狀紋。尾板端圓,生毛12一13根,腹管長亦生瓦狀紋。有翅胎生雌蚜體長約1.5mm,翅展4.5mm左右,近紡錘形。頭部、胸部、腹管、尾片黑色,腹部綠色或淡綠至黃綠色。2—4腹節兩側具大型黑緣斑,腹管後斑大於前斑,第1—8 腹節具短橫帶。口器黑色,複眼暗紅色。觸角6節,絲狀,較體短,第3節有次生感覺圈5—10個,第4節有0—4個。體表網紋不明顯。若蟲 鮮黃色,複眼、觸角、足、腹管黑色。無翅若蚜體肥大,腹管短。有翅若蚜胸部較發達,具翅芽。卵 橢圓形,長0.5mm,初淡黃至黃褐色,後漆黑色,具光澤。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四川、新疆、雲南、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台灣等地。

生活習性

年生l0多代,以卵在枝杈、芽旁及皮縫處越冬。翌春寄主萌動後越冬卵

繡線菊蚜繡線菊蚜

孵化為乾母,4月下旬於芽、嫩梢頂端、新生葉的背面為害10餘天即發育成熟,開始進行孤雌生殖直到秋末,只有最後1代進行兩性生殖,無翅產卵雌蚜和有翅雄蚜交配產卵越冬。為害前期因氣溫低,繁殖慢,多產生無翅孤雌胎生蚜;5月下旬開始出現有翅孤雌胎生蚜,並遷飛擴散;6-7月繁殖最快,枝梢、葉柄、葉背布滿蚜蟲,是蟲口密度迅速增長的為害嚴重期,致葉片向葉背橫卷,葉尖向葉背、葉柄方向彎曲。8-9月雨季蟲口密度下降,10-11月產生有性蚜交配產卵,一般初霜前產下的卵均可安全越冬。天敵有瓢蟲、草玲、食蚜蠅、蚜繭蜂等。

防治方法

(1)結合夏剪,剪除被害枝稍。並保護天敵。(2)早春發芽前噴5%柴油乳劑或粘土柴油乳劑殺卵。(3)越冬卵孵化後及為害期,及時噴灑30%桃小靈乳油2500倍液或50%抗蚜威(辟蚜霧)超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30%氧樂氰乳油2000倍液、50%滅蚜松(滅蚜靈)乳油1000一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43%辛·氟氯氰乳油(新百靈)乳油1500倍液(北京順義農藥廠)、2.5%功夫乳油3000倍液。(4)藥液塗乾。木本藥用植物在蚜蟲初發時,用毛刷釀藥在樹幹上部或主枝基部塗6cm寬的藥環,塗後用塑膠膜包紮。可選用40%樂果乳油20—50倍液。必要時可選用20%氰戊菊酯乳油50ml,加水50kg,再加上消抗液50mL,攪勻後噴灑。也可用40%樂果乳油,667m2用藥50mL加水60kg,再加入消抗液50ml效果顯著。此外還可選用50%辛氰乳油1500倍液、50%北農931殺蟲劑400mg/kg。還可用2.5%功夫乳油30ml,加60kg水,再加入消抗液30ml,防效明顯提高。(5)提倡使用蚜黴菌400—500倍液,掌握在蚜蟲高峰前選晴天噴灑均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