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江[西江支流北流河容縣段]

繡江[西江支流北流河容縣段]
繡江[西江支流北流河容縣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繡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北流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境河段的別稱。源於北流縣峨石山,經容縣,至藤縣境流入西江幹流潯江段。民國時期至解放初期,繡江可通帆船及小型機動客輪,上至北流下至梧州。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始,由於水庫增多,加上森林植被逐年遭到破壞,河水流量顯著減少,每遇大雨,暴漲暴落現象日益嚴重。70年代以後,下游修築攔河壩,木船無法通行。1988年建成浪水電站,1990年於城東河段築壩建容城電站。

河流概況

繡江,珠江流域西江支流北流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境河段的別稱(北流市境內稱圭江 )。發源於北流市平政鎮上梯村雲開大山雙子峰,幹流由南向北經北流市、容縣、藤縣,全長275公里。 容縣境內於大坪坡流入縣境,經容西、容廂、容城、十里、浪水、自良六個鄉鎮,至石洞入藤縣境流入西江幹流潯江段。容縣境內流域面積3551平方公里, 乾長74公里,河寬600米,最窄處60多米,比降在1/1500至1/2000之間,自然落差34米。

水文特徵

據縣水文站觀測,多年平均流量為101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4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為1.43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26455.6立方米。民國時期至解放初期,繡江可通帆船及小型機動客輪,上至北流下至梧州。

主要支流

繡江的支流,主要是楊梅江和泗羅江:

楊梅江,又稱渭龍江,是繡江南部的最大支流,也是縣內第二大河,全長58.6公里,流域面積1098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為32立方米/秒, 最大流量211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57立方米/秒, 年徑流量108080.6立方米。它由黎村河、楊村河於大坡匯合,流經楊梅、石寨等鄉鎮於渭龍口注入繡江。

泗羅江,源出大容山,由桂平縣沙木村流入縣境石頭鄉,經獨州、泗福、登洲、三岸、黎木、黃華、竹良、頂良、岑沖、河兒、古燕等村,先後納獨水河、旱塘河、福地山河、木頭河、 蚌降河等諸水, 於竇家注入繡江,流入藤縣境。

古兆河,發源於天堂山,由北流八飯村流至劉宋嶺入縣境,經馬場、里營諸村至古兆口注入繡江。

甘水河,源於大容山大水沖、細水沖,至鄧公塘灘頭注入繡江。

七里河,源於廂西黎木塘,至縣松脂廠東面注入繡江。

楊灣河,源於大容山,至山口垌與沙田水匯合,流至容城東土良底注入繡江。

黎讀河,源於十里鄉楊妃山,至黎讀橋注入繡江。

楊外河,源於十里鄉甘牛嶺,經冷水與河沖水匯合,至十里塘注入繡江。

都泊河,東段源於容廂鄉竹籃,在四馬河段築木井水庫;西段源於容廂鄉石腳山。二源匯合流至豬牙峽注入繡江。

江口河,源於十里鄉石馬山,流至江口圩注入繡江。

白飯河,源於三塊山,至白飯村入繡江。

道知河,源於蒙桐山東麓,東北流入縣底境,先後納康塘、泗關、縣底、冠堂、古料、黃沖、柳塘諸水,屈曲流30餘里,至自良圩石龍口與繡江匯合。

治理開發

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始,由於水庫增多,加上森林植被逐年遭到破壞,河水流量顯著減少,每遇大雨,暴漲暴落現象日益嚴重。70年代以後,下游修築攔河壩,木船無法通行。1988年建成浪水電站,1990年於城東河段築壩建容城電站。容城至楊梅江口10多公里河段,成為平均2米多水深的人工湖。

繡江集發電、航運、灌溉、養殖、旅遊等資源於一體,極具綜合開發利用價值。尤其是全線渠化通航500噸級至1000噸級船舶後,從上游北流勾漏洞順流而下將容縣真武閣、藤縣石表山等景點連為一線,沿途風景迷人,將極大地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2012年,玉林市開始實施繡江復航工程規劃,繡江全段定級航道177公里,其中玉林市轄區92公里(北流15公里、容縣77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