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翰民

縱翰民,安徽蕭縣丁里鎮縱瓦房村人。曾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顧問,江蘇省政協第四、五屆常務委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縱翰民(1905~1992),安徽蕭縣丁里鎮縱瓦房村人。曾任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顧問,江蘇省政協第四、五屆常務委員。

人物生平

縱翰民, 1905年3月1日生於江蘇蕭縣(現屬安徽)教師家庭,自幼在蕭縣第一高等國小讀書成績優良,曾參加聲援“五四”運動的遊行宣傳,受到愛國思想啟蒙。1921年高小畢業後考入南京五年制第四師範,“五卅”運動時曾參加“後援會”,被選為代表攜2000元赴滬慰問罷工工人。1926年縱翰民在第四師範畢業後,與同鄉同學投奔國共合作的大革命策源地廣州,先入中山大學旁聽,後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習。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廣州發生“四一五”大屠殺開始“清黨”,縱和幾位進步同學冒險逃出軍校,換上便衣繞道經郴州、長沙逃奔武漢軍校。
武漢軍校這時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由鄧演達任校長,惲代英任政治總教官,陳毅任教官兼做黨的工作。縱等說明因黃埔“清黨”逃來即被收留學習。1927年7月他們千餘名學員被編入張發奎任軍長的第四軍軍官教導團,由第四軍參謀長葉劍英兼團長。縱翰民被編入二營同東北人張孝先和四川人王世安編在一個連,張、王常和縱談心進行思想教育,縱決心跟著共產黨革命到底。7月下旬教導團隨第四軍到九江時,張發奎召集教導團整隊把槍架起後退坐下被全部繳械。後知這時寧漢蔣汪合流發動“七一五”政變,張發奎怕被稱為“赤子赤孫”的教導團發動兵變而強行繳械。葉劍英團長到教導團講話穩定團員思想情緒,張、王找縱談話堅定其革命信念,縱向張、王提出加入中共黨組織,因當時在匆忙行軍和動亂中未能實現。?
1927年10月,縱翰民隨教導團到廣州不久,廣東發生新軍閥內戰,致使廣州市內兵力空虛,迫使張發奎發槍給教導團員站崗放哨,維護廣州市內社會秩序。這時海陸豐農民舉行暴動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廣州市內工人舉行罷工示威遊行,葉劍英陪張太雷、葉挺等到教導團動員,於12月11日凌晨舉行了武裝起義。縱翰民隨二營參加了搶占珠江北岸的戰鬥。張發奎調集大批軍警趕來鎮壓致使起義失敗,縱翰民隨教導團北撤至花縣,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轉移到海陸豐地區休整,經張孝先、王世安介紹批准縱翰民入黨任黨小組長。
1928年春,縱翰民被通知同危拱之、胡梅初等十幾名同志,乘小漁船冒風浪到達香港然後轉赴上海。縱被派到河南漯河中心縣委做青運工作,他不幸被捕受刑堅未吐實押赴開封,在獄中巧遇任黨組織負責人的同鄉同學黃化育接上組織關係,經組織與親屬營救於1929年底保釋。為便於開展黨的工作,他要求組織派回家鄉蕭縣工作,以國小教員為掩護先任縣委委員後任書記,並與同任國小教員的黨員陳一民(聿敏)結婚。在土地革命中他參與領導發動黃口暴動,任紅十五軍一師黨代表兼蕭縣蘇維埃主席;因暴露被敵通緝,調宿遷中心縣委先任委員後任書記,遭叛徒出賣被捕,由親屬營救判刑入蘇州反省院關押後保釋,回鄉任教宣傳抗日。
抗戰開始後,縱翰民接上組織關係,先任蕭縣中心縣委委員、統戰部長,後任蕭縣縣長兼獨立旅長;轉移路東後任邳睢銅靈四縣聯防辦事處主任兼聯中校長,抗戰勝利後任華中八地委委員兼副專員,後調豫皖蘇區黨委任民運部長。1947年在“三查三整”中,他被誣陷“出身於地主家庭”,“被捕後接受母親勸降承認自己……”被取消抗戰前的黨齡,縱曾辯解但未予複議。當時派他去軍隊任後勤部長或到雎杞太專區任專員,他背著政治包袱不願再任軍政職務,要求仍做教育工作,被派赴建國學院任副院長,忍辱負重從事教育工作。我就是在這時認識縱老並跟他南下渡江抵寧。
縱翰民先任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後任市委黨校教育長,華大改市幹校後,柯慶施兼校長,唐君照任副校長,縱翰民任教育長。縱到校不久即開展“三反”運動,柯到校作動員報告稱幹校有“大老虎”,造成一些冤案。唐因作風問題被調離,縱因有思想“包袱”要求派領導主持工作,後調王昭銓回校幫助工作,處理“三反”遺留問題。
1952年10月,南京師範學院成立,陳鶴琴任院長,縱翰民任副院長,分管行政工作,後被選為黨委書記,省委另派副書記主持黨的工作。1955年“審乾”,縱再次申訴複查他的歷史問題但仍無結論。1957年底“反右”後,他被派赴無錫華東藝專任校長兼書記。後遷寧改為南京藝術學院,縱任院長另調專職書記任副院長主持黨的工作。
“文革”開始,縱翰民正在漣水農村搞“社教”,年逾花甲本想退休,卻被召回參加運動;先被批為“走資派”,後遭揪為“叛徒”,並被列入“61人叛徒集團”,遭毆打致使耳聾,被扣發工資只給微薄生活費;已退休的老伴陳聿敏亦被誣為“叛變”停止黨籍扣發退休金,子女也受株連下放農村、工廠勞動不能工作,全家遭受磨難,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粉碎“四人幫”後,隨著落實黨的政策,縱翰民年逾七旬被安排任南藝顧問、省政協常委,先被恢復組織生活;直到他離休後的1984年,省委方才批覆撤銷豫皖蘇區黨委的結論,解除了他忍辱負重從教近四十年的壓抑,恢復縱自1928年春開始的黨齡;1989年中央組織部通知,縱參加革命的時間從1927年6月算起、按副省長級待遇。其老伴陳聿敏經申訴批覆黨齡從1927年12月算起、按老紅軍待遇。他倆離休後為家鄉及曾工作過的市縣提供了許多史志資料。
1992年1月29日,縱翰民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7歲。

人物評價

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題詞:“縱翰民同志是我黨優秀的黨員,長期從事白區工作,抗日戰爭我們曾一同在淮北根據地工作,他政治堅定,密切聯繫民眾,忠誠黨的事業,是我們學習榜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