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葉鶯

縫葉鶯

縫葉鶯(fengyeying)(Orthoto-mus)脊椎動物,鳥綱,鶲科,鶯亞科,縫葉鶯屬各種的通稱。縫葉鶯共有九個品種。它們頭部呈橙黃色,尾部呈灰白色,身穿橄欖綠或暗褐色衣服,體長10厘米左右,生活在村莊的樹木和灌木叢中,忙忙碌碌地捕捉花朵和枝葉上的昆蟲,是一種食蟲益鳥。縫葉鶯被人們譽為“裁縫專家”。

基本信息

分布

它主要生活在亞洲的南部和東南部,是我國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地方山林中的常見鳥。在中國南部、印度和亞洲東南部的熱帶、亞熱帶森林的芒果樹和番石榴樹上,棲息著一種身軀嬌小、尾巴很長的縫葉鶯,它會利用葉片縫綴成精巧的鳥巢。

縫葉鶯

縫葉鶯縫葉鶯
縫葉鶯縫葉鶯

東半球鶯科(Sylviidae)縫葉鶯屬(Orthotomus)的9種鳥類,以一片或多片植物葉捲曲縫合而築巢。用細長的嘴在葉邊上穿一排小孔,再將植物纖維、昆蟲絲、從住家偷來的線,穿過小孔構成單獨的圈,在外邊打結。長尾縫葉鶯(O. sutorius)常棲於印度到中國南部和爪哇的園林中。體長13公分(5吋),尾窄而翹起,體上部黃綠色,下部白色,頂紅褐色。

在中國南部、印度和亞洲東南部的熱帶、亞熱帶森林的芒果樹和番石榴樹上,棲息著一種身軀嬌小、尾巴很長的縫葉鶯,它會利用葉片縫綴成精巧的鳥巢。

縫葉鶯和鶯同屬一科,它的體態和羽色跟鶯很相似。長尾縫葉鶯體長約十一厘米,比麻雀稍小,而尾巴則有五到六厘長。它的頭頂呈紅褐色,眼周和眉紋為淡黃色,頭部白色。上體的羽毛是橄欖綠色,其他的羽毛則暗褐帶黃。縫葉鶯的喙細長而微微彎曲,兩腳瘦長而強勁有力。

縫葉鶯常常在公園、果園、樹籬和灌木叢中築巢。每年春天,雌雄縫葉鶯紛紛尋找情侶,雙雙結伴,共同建設自己的安樂窩。

縫葉鶯先選擇一兩片芭蕉、香蕉、野牡丹或者野葡萄的葉片,利用植物纖維、蜘蛛絲,或者人們丟棄的細長線等作為縫線,把自己的長緣當作縫針,加上腳爪的配合,將樹葉的兩緣縫合起來。縫葉鶯選在距葉緣一到兩厘米的地方,用細長的嘴打出一些小孔,然後再穿上線。為了不使縫線鬆脫,縫葉鶯甚至還會給線頭打上結。縫好了一片,再縫另一邊,最後縫綴成一個口袋型的巢。被縫成口袋的樹葉的葉柄,往往會因枯老而折斷。縫葉鶯就用草莖把葉柄系在樹枝上,以免鳥巢被風吹落。它還特地把鳥巢做成一定的傾斜度,以避免鳥巢被風吹落。它還特地把鳥巢做成一定的傾斜,以及避免雨水淋進巢里。

鳥巢縫好以後,縫葉鶯就成雙成對地樹林中飛來飛去,四處尋找枯草、羽毛和植物纖維,銜回來墊在窩裡,做成一個溫暖而舒適的“新房”,然後歡歡喜喜開始了“蜜月”生活。

繁殖

4~8月是縫葉鶯的繁殖季節,每當這時它就開始忙於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安樂小窩,為哺育下一代做好準備。

品種

長尾縫葉鶯

長尾縫葉鶯長尾縫葉鶯

異名: Motacilla longicauda Gmelin, 1788 , Motacilla sutoria

Pennant, 1769 , Orthotomus phyllorrhapheus Swinhoe, 1860,

俗名: 裁縫鳥 紅鼻頭

命名人及年代: (Pennant, 1769)

雀形目 > 鶯科 > 縫葉鶯屬

描述:體小(12厘米)的棕頂冠而腹白的鶯。尾長而常上揚;額及前頂冠棕色,眼先及頭側近白,後頂冠及頸背偏,;背、兩翼及尾橄欖綠色,下體白而兩脅灰。於繁殖期雄鳥的中央尾羽由於換羽而更顯延長。亞種inexpectatus 的臉頰及耳羽無細紋;longicauda的上體色深。

虹膜-淺皮黃;嘴-上嘴黑色,下嘴偏粉色;腳-粉灰。

叫聲:極響亮而多重複的刺耳叫聲te-chee-te-chee-te-chee或單音的twee聲。

分布範圍:印度至中國、東南亞及爪哇。

分布狀況:常見留鳥至海拔1500米高度。亞種inexpectatus見於西藏東南部及雲南;longicauda於中國華南、東南及海南島。

習性:多見於稀疏林、次生林及林園。性活潑,不停地運動或發出刺耳尖叫聲。常隱匿於林下層且多在濃密復蓋之下。

黑喉縫葉鶯

雀形目 > 鶯科 > 縫葉鶯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Orthotomus atrogularis

描述:體小(11.5厘米)的頂冠棕色、腹部白色的鶯。尾甚長而常上翹,臀黃色,具特徵性的偏黑色喉(亞成鳥喉無黑色),上體橄欖綠色,頭側灰色。雌鳥色暗,頭少紅色且喉少黑色。與長尾縫葉鶯的區別在後頂冠亦為棕色,無白色眉紋,背上綠色較重,尾下復羽及腿部黃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下嘴偏粉;腳-粉灰。

叫聲:甜美清晰的抽泣聲kri-ri-ri,不同於其它縫葉鶯。

分布範圍:印度北部至中國西南、菲律賓、東南亞、蘇門答臘及婆羅洲。

分布狀況:地方性常見留鳥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高可至海拔1200米。

習性:喜稀疏林、次生林、河漫灘及林園。

金頭縫葉鶯

金頭縫葉鶯金頭縫葉鶯

雀形目 > 鶯科 > 縫葉鶯屬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Orthotomus cuculatus

描述:體小(12厘米)的棕頂冠、黃色腹森林鶯類。具明顯的黃色眉紋,上體橄欖綠色,頦、喉及上胸部灰白,下胸及腹部為鮮艷黃色。

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色淺;腳-粉紅。

叫聲:甜美而多變的丁當鳴聲,由2~3個重複聲節組成,後接一pee-pee-cherrrree的顫音,與其他縫葉鶯的鳴聲甚異。叫聲為kiz-kiz-kiz聲。

分布範圍:印度北部至中國南方、菲律賓、東南亞、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

分布狀況:亞種coronatus為留鳥,見於西藏東南部、雲南西部及南部、廣西西南部(瑤山)及廣東北部(八寶山)至福建北部(武夷山)。于海拔1000~2500米的較高山地不罕見。

習性:棲于山區森林、開闊的山地灌叢及茂密竹叢。喜群棲,常結小群但多隱匿於濃密復蓋下而難以看見。易以鳴聲分辨。不以樹葉營袋形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