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馬虎的縫葉鶯

從不馬虎的縫葉鶯

《從不馬虎的縫葉鶯》是2014年延邊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一成。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張一成,浙江麗水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兒童文學作家。出版有個人作品集《掉在地上的星星》《沙丁魚巴新》《愛唧喳的小精靈》《美味的陽光》《會唱歌的橡皮擦》。主編出版了小說集《股民百態》《你吃過嗎》,兒童文學集《明理故事1+2(全10冊)》。曾獲得金駱駝獎、金江寓言文學獎等獎項。對建築材料有研究,在國家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幾十篇科技論文,其中一篇被美國《Chemical Abstracts》收錄。

內容簡介

《從不馬虎的縫葉鶯》所選寓言,文筆流暢,語言樸素,短小精煉,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這些寓言,取材於生活,多以動物為角色,採用擬人的手法,揭示了深刻的現實,或哲理,或教訓,或諷喻。本書的另一特點是,為了吸引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寓言大都是以童話形式撰寫,內容輕鬆活潑,寓意貼近生活,讓青少年在閱讀中“刪去昨天的煩惱,選擇今天的快樂,設定明天的幸福,存儲永遠的愛心,貼上美麗的心情,複製開心的時刻。”

2017年,《從不馬虎的縫葉鶯》入選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作品推薦書單。

單篇作品

《從不馬虎的縫葉鶯》

寓言,作者張一成,2012年獲得全國第十屆金江寓言文學獎。

原文

從不馬虎的縫葉鶯

文/張一成

小畫眉、小百靈和小山雀都很羨慕小縫葉鶯,因為小縫葉鶯的家不但溫暖舒適,而且小巧隱蔽。

“你的家花了多少錢買的呀?”大家好奇地問。

“這可是我媽媽親自動手做的。”小縫葉鶯驕傲地說,“我媽媽在樹林裡選中一片大大的樹葉,手腳並用地把樹葉合攏,捲成一個長長的袋子。接著用又長又尖的嘴作針,在葉片的邊緣扎出一個個小孔。然後用早已準備好的植物纖維、蜘蛛絲、野蠶絲等當線,把樹葉縫合在一起。媽媽一針一針縫得整齊利落,一邊縫一邊還要細心地打好結,免得脫線。這樣,我才有美麗的家。”

可是,媽媽卻帶著小縫葉鶯搬家了,住到野外去。

“我們的家多好呀,為什麼要放棄呢?”小縫葉鶯非常不樂意。

“我為了生育你們,才精心建造這個家。現在你們長大了,住在外面更安全。”

“既然只是臨時用用,您為什麼不隨便一點,就像啄木鳥伯伯一樣找個樹洞,或者跟山雞大嬸一樣撿些枯枝落葉,在地上搭個小巢了事呢?”小縫葉鶯很為媽媽著想。

媽媽說:“即使只生活一天,也要認真對待。”

評論

張一成的作品 張一成的作品

北方工業大學的譚旭東教授評論這則寓言說:《從不馬虎的縫葉鶯》探討的是生活態度。即使只是臨時居住,縫葉鶯也要精心準備自己的小窩,而不肯像別的動物那樣草率行事。在作品中,我們順便也了解到縫葉鶯築巢的知識:它是如何尋找合適的樹葉,又是如何把樹葉縫合在一起的。這些話從小縫葉鶯的嘴中說出,更能體現孩子對媽媽的理解和尊重。可見,認真的生活態度,不僅是創造了美好舒適的生活環境,父母更是在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影響自己的子女,同時也贏得了子女對父母的尊重和熱愛。

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名作家葉澍老師點評說:這是一則優秀的兒童寓言,作品“即使只生活一天,也要認真對待。”的寓意是通過縫葉鶯築了窩又搬家的故事來體現的,讀來很自然,無生硬的說教,既有知識性,又具教育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