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話

縉雲話

縉雲話屬於吳語處衢小片,以縉雲方言為母語的人約有45萬人。

簡介

縉雲方言屬於吳語處衢小片,以縉雲方言為母語的人約有45萬人。在縉雲方言內部大致上可分為:1.城內腔(五雲、仙都、東渡、七里)2.東鄉腔(壺鎮、東方、前路、三溪)3.西鄉腔:新建、新碧、城北)4.南鄉腔:(舒洪、大源、溶江、雙溪口、胡源、東渡、大洋、石筧、南溪、木栗)。註:南溪、木栗一帶明顯帶有永嘉口音、石筧帶有麗水口音·、白竹一帶帶永康口音。

形成原因

雲屬於麗水管轄,卻與金華地理相近,雖然縉雲方言在語言學上劃歸吳方言的處衢小片,卻與金華方言有許多相近之處,原因:1.出於與金華人交流的需要2.曾經有大量金華人移民到縉雲來。與仙居方言的關係,東鄉腔與仙居方言關係最密切了,壺鎮話中的代詞“那”來自仙居方言的“ge”。因為仙居人大量遷入壺鎮,仙居方言對東鄉腔的影響更加深入了。原因只有一個:在古代,仙居人出門只有一條路:蒼嶺古道。因為古道西面連著壺鎮,古代壺鎮人與仙居人聯繫很密切。
縉雲城內腔、南鄉腔、西鄉腔受到了金華西部方言的影響,因此把“什麼”說成“打”,壺鎮話受金華東部方言影響,把“什麼”說成“甲絲”,後來傳入南鄉個別村莊。(民國時期壺鎮戰亂不休,大量東鄉人南逃到南鄉。
由於古時縉雲的土著居民是百越族,縉雲話中有相當多的百越話的遺音,一些語彙與漢語官話截然不同。所以浙南方言雖和蘇南方言同屬吳方言,無法與蘇南方言交流。從東晉南北朝開始的北方居民南遷導致了縉雲話從百越話(不屬於漢語)到成為中國的一種方言的轉變。縱觀今天的縉雲話中,如“哪裡”“去”“女兒”“男孩”“女孩”.......這些語彙可以論證我所說的縉雲話中一些語彙與漢語官話截然不同。
同時,縉雲話與日語也有一定的關係,如縉雲方言中“好”、“他”、“去”中的元音在漢語拼音中是無法找到的,卻可以在日語中可以找到,就是日語平假名中的“う”,這主要是因為古時江南人,特別是浙江一帶的越人亡國,越人大量外逃,有一部分東渡到了日本,之後又有一大批人東渡到了日本,從縉雲話的一些語彙如:“現在”(統觀):一拿、“二”“六”.......還有很多,這些都是縉雲人影響日本的,不是受日本的影響。
縉雲話與古話是有很有大的關聯的,如“早上”----“五更”、“明天”------“明朝”、“醜陋”-----“難目”、“睡”------“困”、“晚上”------“烏日”、“吃”-------“食”。在幾百年來,縉雲人也沒有忘記過俗語上的創造:比如,形容人不要臉:一記笑,一記哭,賤狗臉皮上鍋灶。形容親戚間關係越來越遠:一代親,二代鄰,三代無地尋。形容很罕見:天出門去。希望縉雲人能珍惜並傳承這傳統文化。
與東鄉方言(壺鎮腔)相近方言:義烏東陽話(金華東部)
與縣城方言(西、南鄉)相近方言:溫州話、麗水話

俗語

倪——兒子
年輕-----後生
打私,打結,假絲-----什麼
打(甲)ge-----乾什麼
舊年——去年
午前——上午
午罷——下午
項頸——脖子
落雨、落雪——下雨、下雪
豁閃——閃電
熱頭----陽光
發痧——中暑
爛糊、爛毛——不守信用
歸(居)出——往來
討、約伴——結伴
光燙——光滑
鳴蟲——蚊子
起子——螺絲刀
來日——將來
眼熱——羨慕
爛派——胡賴
羊癲---撒嬌
肚放——拉肚子
散碎——零星
苞羅、掛粟——玉米
藤梨——獼猴桃
踏道——台階
茭筍——茭白
額角頭——額頭
角頭裡,家裡,處里----家裡
歇氣——休息
記掛——掛念
推板——差勁
柴坯、柴墊——討打
以下俗語非東鄉(壺鎮)發音
阮眷妮——女孩子
絲噶溺——男孩子
絲岡伴——對男孩來說是哥們;對女孩來說是男朋友
遠倦伴——對女孩來說是哥們;對男孩來說是女朋友
燈泥——小子
擴燈溺——小孩子
真字稀跡——在別人面前炫耀(諷刺意味)
稀記罵噠——有什麼好炫耀的
莫稀記——不要炫耀
菜孤——誰
雷菜西啊——到哪玩啊
弗嬉——不去玩
真黃武——真漂亮
真胚——真帥
村鵝哇——想我嗎 
泛哼衣四——不好意思
哈哈撈——別人碰到倒霉事了,你還在一邊開心叫喚
孤質——這個不要那個不要,形容很挑剃
打感——什麼事?
尖深店——專心點
莫那——不要這樣
得知——知道
肚飢罵——肚子餓
刮燈罵——很嚇人
莫烏亂過——不要亂講
莫嘍嗖——別羅嗦
丁眼時刻——轉眼之間
尼勒斯——你們
番下感——捨不得
氧燈翹——惹人笑
添羅四——油條
開辦桶梗——相當於開現在馬桶蓋。
佛輸——小便
佛嘔——大便
空腿——相當於吹牛
輕骨頭——找一些很容易讓自己受傷的事
母明件——做一些無聊的事情
捉打名賤頭——搞什麼名堂
上無糧——形容吃飽了就做壞事
鐵子枚——做錯了事還要那樣做,就會這樣罵
佛麵皮——不要臉
泥深罵——很髒
天母眼——老天沒眼
天母眼搭野接——老天也在跟你作對
食午更——吃早飯
食烏日——吃晚飯
乏甘深——不甘心 
西記(西)添——再玩會
真置老(老死已)——形容一個人資格老油條
柴胚——討打的意思
片掛——巴掌
片掛現泥死嘞——用巴掌打死你
娘芒逼——粗話,常聽到罵人的話
板肚——大腿
獨自人——單身漢
殺泥落——殺了你
舉樣——鬼樣
活無常——形容像白無常一樣走來走去
妹鍋用——說別人真沒用
嗲布——瘋婆
腳累——很累
爹機——青蛙
銅喔——農村用的平底鍋
雄戲——形容男的打扮的像女的一樣
水孔塘——水坑
褲潭——屁股
月頭——太陽
真伐吸——真不錯
搭墮車——腳踏車
店封先——電風扇
店日機——電視機
哆唆——白糖
嗖墮——紅糖
番妖及——不要緊
莫停啊——不要停
翹死哇——笑死了
真自好翹——真是好笑
吸=差 如:點司打吸(這東西很差)
貌=看 如:貌戲、貌電影(看戲、看電影)
放=拉 如:放輸、放霧(拉小便、拉大便)
趔=走 如:趔路、趔快點(走路、走快點)
滾=卷 如:烏褲腳滾那高(褲腿卷得很高)
裝=燒 如:裝食、裝午飯(燒吃的、燒中飯)
抓=提 如:菜籃抓依、抓水(提著菜籃、提水)
捏=握 如:洞拳捏依、捏那緊(握著拳頭、握得很緊)
陽=融 如:冰棍陽來飯、雪陽落哇(冰棍融化了、雪融化了)
落=下 如:落雨、落雪(下雨、下雪)
民謠:滾滾圓圓做筋團,要下鍋啊團圈轉。遞碗公食食鋤菜園,遞碗婆食食紡胡棉。遞碗娟(女孩)食食坐街沿。
遞碗活潑男子食食去擔鹽。擔,擔來兩里半,打田來光粒粒,捧點黃沙當工錢。(壺鎮括蒼鄉----擔鹽歌)
一記笑,一記哭,賤狗臉皮上鍋灶。(壺鎮民謠)
男上三十正後生,女上三十豆腐渣。(新建民謠)
一代親,二代鄰,三代無地尋。(縉雲民謠)
頭插墉來居還要找娘舅。(壺鎮三溪民謠)
七歲精,八歲惡,九歲買人俏。(壺鎮三溪民謠)
七坐八爬九出牙。(縉雲民謠)
“縉雲話”成語:
森伐搭肺(心不搭肺)
捏資伽搭(形容糾纏不清)
倒南法啊(倒人反行)
lebexiotia(亂搞向天)
東鄉:roikuloing(坐酷亂行)------西鄉:besobenjui(癟三不經)
倒數巴爛
次九八得
(形容亂講話)
尋事挖孔
焦爛
西臭大bi
隔壁鄰舍
癟三蒸掙
仰拜西天
(形容人臥倒)
喲茨屁嗲(形容撒嬌)
上媽蒸經(認真點的意思)
溝殺遍MIU
九亂出MIU
無理拍空 wu li ba kon(無緣無故)
陽春無道 yo chuan wv del (不講理的)
半山不羈 bae so bel jei
痴餒不歇 ci ?ei bel xiei

音標

縉雲方言音標----元音
oi------縉雲話“鴨”,如“媽”等詞
ou------縉雲話“後”
eng-----縉雲話“埋”
ui------縉雲話“有”
ue------縉雲話“哭”
ong-----漢語拼音
ei------漢語拼音
ai------漢語拼音
oo------縉雲話“惡”
e-------漢語拼音
a-------漢語拼音
uo------縉雲話中“天下”的“下”
i-------漢語拼音
ee------英語音標的“e”
輔音多為漢語與英語音標,不做詳解。

語法

* 吳語普遍具有國語所沒有的存在體,如:我雷門口,給那裡(他在門口,站在那兒。)
* 許多地方有兼表完成體和持續體的助詞,形如[l?- h-]或其簡略體(約相當於國語的“著”)。
* 有結果體,用“脫”、“落”、“掉”等表示,如:只杯子壞掉發。
* 話題句比國語占優勢,如:只電影我看過發。
* 謂語動詞的修飾語常後置,如:你走先,我就來。
* 量詞可以直接作為指示代詞,如:“這個人”“這輛車”“那些人”可以表示為“個人”“部車”“些人”
* 修飾“很”,往往放後面,如:好食罵。
* 修飾“我的”等時用“個”,如:我個牙(我的爸)
分片壺鎮片:壺鎮、東方(除靖岳,及其以南村莊)、三溪、前路(磐安的安仁、冷水等地受影響)
考,腦,老,高,後,狗,寶,表,票,口,冒,到,逃等常用詞不縉雲腔截然不同,漢語拼音對應規律是:ao,iao,ou等。
元音差異:壺鎮話元音中ue------縉雲話“哭”,oo------縉雲話“惡”,uo------縉雲話中“天下”的“下”等。而這些都是常用字的元音,因此在發音上造成了很大不同。
俗語差異:
壺鎮話 縉雲話 翻譯
角頭裡 處里 家裡
關鎖 苞羅 玉米
曉得 得知 知道
中意 儂意 喜歡
天出門克 前生世 罕見
假絲 打結,假絲 什麼
外頭 外侯 外面
ge 縉雲話“那” 那
哈能 磨迷 還沒
鍋灶間 野間 廚房
鹵 湯 湯
坐酷 半三 神經
(待續)
白竹--冷水小片,古時這些地區歸縉雲管理,但當地流行永康話,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這裡開始形成一種,獨樹一幟的方言,俗稱“上角腔”,這裡方言的特點是:以永康方言為主,深受縉雲方言的影響。與縉雲話一般可以直接通話。
臚膛東方雜交片:屬壺鎮腔,包括臚膛村下東方村、西山村、清塘村、古樓村、蘇宅村、皋頭村、上山頭村、下山頭村、中山村、麻遼村等村,為東鄉與城內的雜交區,其實受城內腔影響不大,但西部一些地區的,“什麼'已從“甲”變為“打”,西部的“不”,很少用“哈”。
靖岳---馬石橋片,是縉雲方言的顯著的,如“高”,“夠”等音雖說是壺鎮腔的音,卻已經是捲舌音了,這裡與臚膛等地稱“縣裡”為“縣落”,“家裡”為“處落”,這裡的語言“脫落體”發展的很好。
三溪小片:特點:不分“好”和“曉”,如“很好”為“曉罵”,其實壺鎮方言中開始也不分“好”和“曉”,只是後來受到了縉雲其他方言的影響而變異的,如壺鎮的老人說的俗語“曉點多”。
保護:城市裡的下一代不會說縉雲話的現象很普遍。應受到重視,保護我們的母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