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外啄木鳥

編外啄木鳥

編外啄木鳥,是專門為教材挑錯的非專業出版界人士,這其中包括教師、小學生、學生家長、退休老人等。隨著教材出版的放開,一些出版社對教材的出版質量放鬆,導致學生使用的教材經常被質疑出錯,從國小教材、中學教材到大學教材,都有一些低級錯誤被揪出,是對學生的極不負責。

挑錯現象

編外啄木鳥編外啄木鳥
教材代表著規範,尤其是語言類教材,更是起到示範作用。如果教材出差錯,不僅貽誤學生,更影響將來社會的發展。可從中國小到大學,教材屢被“編外啄木鳥”挑出差錯,甚至還有低級錯誤,令人大跌眼鏡。

2015年,北京林業大學教師施兵“找茬”大學英語教材一事引發廣泛關注。無意間發現一本大學英語教材的錯誤,使得他開始了歷時兩年對大學英語教材的“找茬”歷程。通過查閱100多本教材和資料,他撰寫了一份近30頁的《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直諫教育部。對此,教育部表示,有關出版社對查證屬實的問題,採取措施進行更正或將在教材的修訂改版過程中更正。教育部將對高校教材建設與教材質量提出明確要求。

出現原因

教材出錯,根本原因在於人的浮躁。雖然說差錯難免,出版物也有差錯率,但發生低級錯誤甚至出了一堆錯誤,就太說不過去了。教材市場放開,教材的多元化讓教材出版競爭加劇,一些出版商重利輕質,注重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搞好關係推廣教材,卻不願意花精力去打造高質量的教材內容。而大學問題更嚴重,為了彰顯“教學科研實力”也好,為了節約教學成本也罷,教材往往是自編的,差錯更是從未間斷過。再一方面就是出版社商業化氣氛濃厚,“給錢就能出書”已成明規則,至於圖書質量往後靠。

應對建議

編外啄木鳥編外啄木鳥
中國小教材出錯,大學教材也出錯,已經不是一個小問題,事關國民素質根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總不能一代代人從課本上學錯誤的知識。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教材編寫的規範,完善教材編輯出版流程,建立嚴格的教材審閱制度。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要組織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參與審校,並形成制度化。與此同時,建立教材差錯責任追究制度,嚴厲懲戒粗製濫造的出版社、出版人及有關部門監管人員,嚴重者取消其編寫、出版教材資格,是教育部門人員失職的還要追究行政責任。以重典封堵教材差錯,刻不容緩。

代表人物

編外啄木鳥編外啄木鳥
彭幫懷是鄭州一家民間寫作培訓學校的校長,他稱自己研讀6本課本後發現累計有129處“瑕疵”,分別為有錯別字、語句不通順、有虛假信息、有商業廣告、未註明作者、符號書寫占格錯誤及其他不規範現象。如二年級課本中文章《一株紫丁香》有一句“夜夜和你作伴”,彭幫懷認為,“作伴”是個錯誤用詞,正確用詞應是“做伴”。又如四年級課本中有一句“請看習作《小鬧鐘》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斷”,彭幫懷認為“片斷”是錯別字,正確用法應是“片段”。六年級課本中有一句話是“仿照這首詩第二至第六節寫一到兩節”,彭幫懷認為這句話“讓人不知所云,屬於病句”。

至於虛假信息,彭幫懷說,四年級課本《開天闢地》一文中的盤古“昏睡了一萬八千年”虛假,應為“十萬八千年”。

除挑出129處瑕疵外,彭幫懷還認為,課本未完全按照《課標》上的要求編寫作文教學內容,存在產品缺陷。

2013年,讀國小三年級的小麥(化名)是個對事物好奇的孩子,小麥的爸爸張先生是一名生態科學研究者,兩人對國小三年級課文《燕子專列》中所寫內容提出質疑。小麥覺得燕子遷徙的時間不太對勁,而且燕子數量太多了,一次運輸那么多燕子不太可能。為求證,在查閱大量資料無果後,家長嘗試著給瑞士鳥類研究所發去郵件。很快,對方給這位中國家長回復了郵件。在郵件中,對方糾正了課文中《燕子專列》事件發生的時間、數量、鳥兒遷徙的方向等錯誤。這名家長認為,教科書應作出更正,讓孩子們正確了解事件真相。 

張先生表示,2011年的教材中也發生過類似現象,有一篇課文寫著:“南沙群島像天堂一樣,上面鋪滿了鳥糞。”張先生研究生態環境,《國家地理雜誌》有一期是對中國南海島嶼的調查,上面明確記載,確實有鳥糞,但是1964年以前的事。1964年以後,島嶼上大部分都是沙子,光禿禿的,還有圖片可以證實。

還有一篇課文寫著“太空人有一個專門的洗澡間,太空人到那裡去洗澡,不能用淋浴。”後來,張先生和小麥到美國國家宇航局的網站去查證,有太空人親自回答:“不管是在飛船上還是在太空站,都不可能去洗澡,只能用濕毛巾擦。”對於前兩次的質疑,張先生沒有深究,但這一次,他不想放棄。“我們現在就是把教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權威、統一、不容置疑。從現在教材的編寫質量來看,我們必須敢於質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