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外交

網際網路外交

網際網路外交,是指美國宣稱“網路自由”而藉以“侵入”別國民族文化,並施以外交言論,企圖強制別國接受行為。在2009年中國開展的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中,谷歌被曝光,但其整改效果不明顯。其後,谷歌稱將撤離中國無果。2010年1月25日,美國國務卿柯林頓在華盛頓發表關於“網路自由”的演講,指責中國等國家的網際網路管理政策,並表示要將“不受限制的網際網路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至此“網際網路外交”這一話題成為熱議,而美國遭到大量國際譴責。

背景

網際網路外交網際網路外交

2010年1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華盛頓發表關於“網路自由”的演講,指責中國等國家的網際網路管理政策,並表示要將“不受限制的網際網路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務”。至此,“網際網路外交”這一話題成為熱議。那么,對於“谷歌事件”和美國所標榜的網路自由,國際輿論又如何看待?

“侵入”中國

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檢查客戶的郵件?

針對不久前發生的“谷歌事件”,俄羅斯《報紙報》2010年1月22日發表署名弗拉基米爾·托德烈斯的文章,懷疑谷歌公司暗中審查用戶的電子郵件,認為谷歌公司向中國發難是為了在美國獲取行政資源,以便同中國的百度公司競爭。文章還認為,美國政府支持谷歌公司,不僅是為了支持本國企業向境外擴張,更重要的原因是“傳教式的資本主義”應對危機不力。

在這篇題為《“谷歌事件”後的中國——傳教式的資本主義的終結?》的文章里,作者寫道,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好地經受住了危機,中國和西方關係正在發生變化。在過去的一些天裡,谷歌舉動背後的陰謀還不明了。很難相信谷歌公司為自由而進行無私鬥爭的說法,也很難相信這些舉動的善和美。某些黑客入侵了維權人士的一些信箱,但是未能打開郵件。谷歌公司是從哪裡獲知,維權人士正是通過這些信箱發郵件的呢?莫非谷歌公司在暗中檢查客戶的郵件?

針對美國國務卿柯林頓表態支持谷歌,文章指出,這說明美國支持本國公司向境外擴張。美國的主流媒體早就開始為谷歌辯護,眾口一詞到了不體面的地步,是為華盛頓攫取“很好的行政資源”。美國政府和美國媒體打算維持社會公眾對中國的適度的不滿情緒。

文章還認為,谷歌留在中國是為了跟百度競爭。文章中說,既然谷歌不想在中國幹了,那就別幹了,就走人唄。為了找一個台階下,還需要希拉蕊·柯林頓的炮火掩護?谷歌當初作出向中國發難的決定,依據的是西方的一貫做法:西方企圖通過與中國建立商業聯繫,從而把中國納入變革進程,逐步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制度。但是,這種“傳教式的資本主義”的做法很顯然不會奏效。由於中國應對危機更有效,中國沒有必要按照“傳教士的藥方”自我改變。文章最後指出,在谷歌的這次鬧劇之後,中國向海外拓展商業業務的任何努力,都會遭到美國的政治決定的圍堵,美國這樣做是為了迎合西方社會。

外交干涉

“言論自由”變成顯示西方優越性的武器

希拉蕊·柯林頓希拉蕊·柯林頓

在希拉蕊·柯林頓大講網際網路問題之際,美國駐各國大使館紛紛舉行“座談會”討論。但在黎巴嫩,美國使館官員遭到了與會記者的炮轟。美國眾議院剛剛通過一個法案,將把黎巴嫩Al—Manar電視台、巴勒斯坦Al—Aqsa電視台、敘利亞Al—Zawra電視列入恐怖主義支持名單,表示將“抵制所有助長反美情緒的中東地區電視台”。Al—Manar電視台說,美國向阿拉伯世界的輿論攻勢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民主和言論自由這兩個口號。現在看來,民主和言論自由不過是美國又一個用來騙人的幌子而已。

2009年9月,美國匹茲堡召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時,反資本主義抗議者使用Twitter和手機簡訊組織民眾集會,與警方發生幾次衝突。41歲的艾略特·麥迪遜隨後被控通過網路幫助抗議者避免被追捕。警方在匹茲堡的汽車旅館裡抓到他後,又搜查了他的家,麥迪遜的律師什托拉爾還去法庭要求歸還被警方拿走的物品。什托拉爾說,這是一起利用刑法懲罰持異議者、懲罰傾向支持異議者言論的殘暴做法,也是他所見到的最獨特的用刑法對待Twitter使用者的做法。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負責人維克·瓦爾扎克說,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伊朗或中國,就會被稱為侵犯人權,但在美國,卻被稱為必要的預防犯罪舉措。在他看來,這是真正的雙重標準。

“侵入”伊朗

美國將“獨特解釋”的網路自由強加於人

伊朗邁赫爾通訊社報導,近日有5名美國參議員敦促美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撥出4500萬美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有關組織切斷伊朗對網際網路的限制。對此,伊朗議長阿里·拉里賈尼2010年1月23日表示,美國此舉為的是增加對伊朗負面訊息的傳播,以從內部改變伊朗。

美國國會2009年7月間通過了旨在“抵制伊朗政府封鎖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信息”的“伊朗審查受害者”條款。伊朗政府認為,這一條款的實質是美國試圖利用網際網路散布信息,煽動伊朗民眾內亂,從而對伊朗內政進行干涉。在此期間,美國之音、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拋棄“新聞的客觀性”,大量依據在Twitter、Facebook等論壇工具上散播的“並不可靠”訊息,在經過“戲劇化”處理後,向世界進行報導。

“侵入”泰國

網路自由應該有一定的尺度,需要法律和秩序的規範

2007年4月,總部位於美國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出現了一部有辱泰國國王的視頻短片。這段短片長44秒,涉及嘲笑國王蒲美蓬·阿杜德的內容。視頻中泰國國王的頭上赫然出現了一雙踐踏的大腳,根據泰國的文化,腳被視為最骯髒的身體部位,這是對國王極大的侮辱。該視頻上傳以來,大量泰國網民猛烈抨擊短片上傳者,同時,成千上萬的泰國人向政府提出要求,讓該網站所有者谷歌公司刪除這段侮辱視頻。

泰國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西提差·博蓋烏敦對YouTube網站表示強烈不滿,指責這是嚴重的褻瀆行為,YouTube根本不在乎泰國人民的感受,毫不尊重他國文化。泰國信息和通信技術部要求YouTube刪除有爭議的網頁,但遭到後者的拒絕,理由是這會導致內容審查,違反言論自由。於是,泰國政府決定把該網站“封殺”。

此事發生後,在全世界引發關注。西方輿論大多指責泰國政府,認為是對言論自由的粗暴干擾。而泰國媒體則進行了系統的反攻,認為美國等西方媒體不了解泰國的國情。美國人可以罵總統,但泰國人不能罵國王,這不光傷害人民的感情,也違反了泰國的法律。言論自由也有界限,必須以法律為準則。

直至2007年8月,上傳侮辱國王短片的人自行刪除了內容,YouTube網站也做出了調整,使用戶無法瀏覽到這些詆毀國王的視頻,泰國才取消對該網站的封殺。泰國國家廣播電台國際部主任阿瑪拉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泰國將任何對國王和王室成員的不敬言辭或舉動視為違法。YouTube網站的做法傷害了泰國人民的感情。網路自由應該有一定的尺度,需要法律和秩序的規範,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文明和風俗時,要尊重當地文化,避免違反當地法律。

無理指責

利用網路自由侵犯國家、民族利益要受到法律的懲治

美國深知網路自由的消極影響和後果。美國也曾多次阻止、破壞恐怖組織傳授製造襲擊炸彈方法和恐怖招數的網站。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曾對成千上萬民眾的電話、電子郵件進行竊聽和監視。每個國家都有與其歷史文化相符的法律基礎,進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正是不同國家的特色才構成網際網路的多樣性。每一名公民、每一個組織在使用網際網路工具時都要遵守所在國的法律。給網際網路套上人權的外皮,利用網路自由侵犯國家、民族利益的終究要接受國家法律的懲治。任何國家都無權為其他國家制定網際網路管理方法,並將其所謂人權標準強加別國。

美國《僑報》2010年1月22日社論《網際網路大國必由之路》指出,儘管中國對網際網路的整頓引起了不同解讀,但必須承認,這是中國網際網路走向大國規範的必由之路。社論說:打擊低俗、色情網站,至少是在保護孩子們那份應有的天真與純潔;對下載類網站的整頓,則敲響了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警鐘。建構一個網路大國,不比現實社會更容易。

國際言論

英國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教授克里斯·馬斯登部落格上說,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愛國者法案》和情報監控機構一方面在教訓我們什麼是“言論自由”,另一方面卻在給它的盟友發放數字武器許可證。

英國Spiked網站編輯布倫丹·奧尼爾評論說,他一生都在維護言論自由,但他對西方指責中國的網際網路管理充滿憤怒,因為西方對中國的態度就像在其他問題上一樣實行雙重標準。結果“言論自由”變成了西方用來顯示比東方優越的武器

伊朗

伊朗媒體評論認為,美國所定義的網路自由,是與西方的所謂民主價值觀等同的,美國一直以來為了把自己對網路自由的“獨特解釋”強加於人而煞費心思。
路透社報導說,Twitter在伊朗已成為抗議者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伊朗2009年6月大選後也發揮了作用。為此,美國國務院甚至要求Twitter推遲其計畫中的一次升級,以保證不切斷它在伊朗的服務。美國政府的廣播理事會,其下轄美國之音,正在伊朗和中國偷偷摸摸測試技術,允許這兩國公民打破網路封鎖。

印度

《印度時報》網站23日刊登文章稱,從最初起,全世界只有一家誕生於美國而風靡全球的搜尋引擎,但是它只是基於英語,更關鍵的是,它是按照西方所謂開放標準在運營。

越南

越南《西貢解放報》24日在其網站發表題為《是網路自由還是網路統制》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國務卿柯林頓發表的講話充分暴露出美國欲將網際網路自由拔高到人權層面,並藉此干涉別國內政的圖謀。

越南BEE網站22日刊文指出,早在去年10月,美國就對越南上演過類似把戲,通過決議指責越南限制網際網路自由。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強調國家對電子信息領域的管理旨在確保其依法、健康發展,促進國家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相關介紹

谷歌界面谷歌界面

2009年年初,國務院新聞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七部委部署在全國開展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先後通報了10批網站涉嫌傳播低俗與黃色內容,被限令整改。谷歌被先後曝光2次,但整改效果並不明顯。2009年6月20日,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1+1》三檔節目先後曝光和評論了谷歌涉嫌傳播低俗、淫穢信息,被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譴責。出問題的是谷歌的兩個產品,GOOGLE SUGGEST和Google Translate兩個產品,這一直是Google引以為傲的產品,尤其是Google Suggest。但很遺憾,我們在央視的報導中看到當網民輸入“兒子”的時候竟然Google Suggest排名前三的建議竟然是“兒子與母親的不正當關係”和“兒子與情人”、“兒子與母親發生性關係”這樣不倫而且淫穢、有誘導性的文字,這種內容我想在人類社會的任何角落都不會被人所接受。Google的這種內容審查方式和建議方式從本身來講就有問題,讓谷歌備受非議也是正常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