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殖民地

網路殖民地

網路殖民地,指的是有些國家通過在網路上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來控制整個世界的網路運行,而這也是造成“網路霸權”的決定性因素。在互連網路上,94%的網頁使用英語,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以及其代表的文化,對世界其他語言與文化的侵蝕,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擔憂。

概述

網路殖民地網路殖民地

網路殖民地,網路空間的演變與反演變、控制與反控制的鬥爭日趨激烈,面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網路入侵和稱霸行徑,開發中國家保衛網路邊疆、捍衛網路主權的任務將十分艱巨,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強化網路國防加以積極應對,就有淪落為資訊時代“網路殖民地”的危險。

網路控制

在全球,美國以54.7%的網際網路用戶比率遙遙領先,第二位是日本,以下是英國、加拿大和德國,發展中國家網絡用戶占全球的比率不足20%。
而全球1.5億網民賴以“生存”的13台頂級域名伺服器中,僅有3台分布在美國以外的地方,而在美國以外的無數的網路連線,只能靠這三台伺服器來處理。這種極不平衡的發展態勢造成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開發中國家使用網際網路時不得不承擔全部的國際雙向通信資費。過高的國際線路資費,反過來又成為阻礙開發中國家網際網路發展和信息產業套用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
由於網際網路發展在地域上極不平衡,信息強國對於信息弱國已經形成了戰略上的“信息位勢差”,居於信息低位勢的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乃至民族文化傳統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挑戰和衝擊,信息弱國正逐漸淪為信息強國的“文化殖民地”。

文化控制

網路殖民地網路殖民地

美國在網路上的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是造成“網路霸權”的決定性因素,但電腦英語在“網路霸權”中的文化過濾作用也不容忽視。電腦英語使人們重新領悟到文化帝國主義的味道。它在電腦和非電腦語言之間規定了一種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為了哪怕是在網上發出自己一點點的聲音,人們不得不使用標準英語表達方式來闡釋西方或準西方話題。電腦英語變成了一個文化過濾器,它濾掉了文化的特殊性,而將人類表達體驗的方式予以標準化。
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一種語言不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還負載著祖先們在漫長歷史中塑造的獨特的文化傳統。當一種語言消失時,相應的文化傳統也就壽終正寢了。由此不難理解,“地球村”的理想為何讓許多懷有民族主義情結的人感到不安。

解決措施

網路殖民地網路殖民地

英語占主導地位的互連網路是一種新形式的殖民主義,如果我們不採取什麼措施,就會失去機會,我們將被殖民化。現今許多國家或民族已經開始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和挖掘民族文化遺產,以抵制外來腐朽文化對本國文化的衝擊。
新加坡政府頒布了一項法規,規定新加坡人不能隨意訪問那些帶有危害公共道德、政治穩定或宗教和睦等信息內容的網站。

西方的非英語國家對此也高度警惕。德國、荷蘭等正在發展德語網路。

亞洲的日本也提出建設自己的網路環境。

中國應該壯大自己在網路上的技術優勢,發展好中文網站,增強國人對本國網站的信心,使中國成為一個信息強國,才能與美國抗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