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市

網市

建國前,監北曾留傳一副以“萬佛”二字冠首的對聯,上聯:萬人擠擠,擠擠萬人,看今日,人會,神會,會中有會。 今天,萬佛寺的恢復重建還未完善,但寺內花草叢生,景色清幽,法號聲聲,佛鼓悠揚,已成為監北一道靚麗的風景。 今後三年,萬佛寺還將建設的工程有:千手觀音殿,地藏王殿,庳氌遮那殿,念佛堂四座大殿。

網市地理位置

網市鎮坐落在東荊河畔,隨岳高速公路,省道s215線穿鎮而過。位居監利“北大門”。北襟仙桃、西接潛江、東毗洪湖,三市一縣交匯成聞名遐邇的“金三角”。
網市街原來是一個漁民曬網的碼頭,又叫網埠頭,成街也就七十年的歷史。現在還有一條網埠頭街。讓人們記得這兒的歷史。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相繼外出經商,給本來以農業為主的網市鎮帶來驚人的變化。遍布全國的玻璃鋁材經營戶大都來自網市。並以此帶動了周邊鄉鎮。

網市大道網市大道

網市發展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水陸交通便利,全鎮面積106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居委會,28個行政村,總人口53000餘人。改革開放以來,該鎮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建成了以高劉垸為主體的萬畝科技示範園區和以溜子垸為主體的萬畝生態水產養殖基地,初步形成了“南水(產)北(蔬)菜”的種養格局;通過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盤活企業資產存量近1000萬元,建成了以建材、服裝、水產精養為主的民營企業群體,為工商稅收、勞動就業、集鎮增容等拓寬 了新的門道;通過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繼續打好“全國玻璃經營之鄉”品牌,鼓勵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的同時,又主動接受仙桃經濟的輻射,支持農民離土不離鄉,做糧販子、菜販子、魚販子,發展了一支近千人的農產品運銷大軍,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事業的進步,近幾年,網市鎮在鄉村水改、農村電網改造、鄉村公路建設、城鎮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周邊同等鄉鎮的前列,2010年7月23日,網市鎮,納入仙洪試驗區範圍。網市將迎來新的契機,一個開放、多元的經濟強鎮正在監北迅速崛起。

網市旅遊

石家湖

石家湖是一個大多數監利人都還不見得知道的地方,這裡還保持著原始的生態環境,每到初夏,這裡荷花盛開,蘆葦滿湖,各種本地人都不知道名字的鳥類在此繁衍繁衍生息,好不熱鬧。到了盛夏,蓮蓬生香,菱角便野。
到了冬季,野鴨成群,在此越冬。萬佛寺
萬佛寺位於監利北部東荊河畔的周台村。系監北第一大古廟。始建與唐初太極元年(公元712年)原名[禮佛壇],據說是唐,李旦皇帝為答謝當地一高姓老者而建。願為高氏家廟。清末,湖南嶽麓山[千佛寺]的戒靜和尚雲遊至此,設壇講經,禮佛參禪,化緣募資。將此寺擴建,更名為[萬佛寺],後有周台舉人郭為光為首又將萬佛寺進一步修建完善,令此寺成為享譽湘鄂兩省,在監利,仙桃,洪湖,潛江等地有一定影響力的佛教道場。
1931年,賀龍率部曾經兩次駐紮在萬佛寺。此寺一度成為紅三軍團臨時指揮機關,萬佛寺在1954年特大洪水中被毀,三十多年來,雖然廟宇無存,然拜佛敬神的香火從未間斷,有的香客在廟台空地拜祭,有的自發壘土堆燒香,還有的自籌木料磚瓦,自己動手搭棚敬香祈禱,斷續間也有人多次建設小型廟堂,供人朝拜。
1987年,有一位自幼修身於佛門的,峨嵋山慧燈寺佛家弟子,張傳暉[法號],積極投身於恢復萬佛寺的重建而奔波,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遠近香客的捐助下,萬佛寺現又初具規模,成為一方名寺。在釋常光大師的苦心籌資下,現在已經建成主體建築有:天王殿,三聖殿,六角亭,大雄寶殿。
自古萬佛寺有:“八景八屏”,即:雙龍出水,金壇照月,鳳凰展翅,雙獅搶球,仙人躺覺,順風扯旗,船翁拋錨,五龍捧聖為八景。拋蒲成洲,飛鼓流鍾,井中抽條,韋馱化梁,觀音飲食,關姑成相,神風轉向,香石成橋為八屏。
忘佛寺歷來香火旺盛,每年春節和佛教節日,網市--周台地帶,車水馬龍,人流如潮,有拜佛進香的(主要),有遊覽觀光的,一派節日盛景,每天來往人流數萬。即使平時也是遊人如織,絡繹不決。
建國前,監北曾留傳一副以“萬佛”二字冠首的對聯,上聯:萬人擠擠,擠擠萬人,看今日,人會,神會,會中有會。
下聯:佛德重重,重重佛德,祝他年,德緣,善緣,緣上加緣。
這幅楹聯,形象的記錄了萬佛寺的廟會盛況。
今天,萬佛寺的恢復重建還未完善,但寺內花草叢生,景色清幽,法號聲聲,佛鼓悠揚,已成為監北一道靚麗的風景。
今後三年,萬佛寺還將建設的工程有:千手觀音殿,地藏王殿,庳遮那殿,念佛堂四座大殿。
北口大橋

北口大橋是連線監利與仙桃到武漢,在東荊河上的最早的大橋,70年代舉全縣之力而建,她的建成,使監利,石首,華容,南縣到武漢有了便捷通道,結束了輪渡的歷史,為監利的發展立下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還有一個溜址垸呢?搞點資料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