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

阿爾吉爾達斯·米科拉斯·布拉藻斯卡斯(Algirdas Mykolas Brazauskas) (1932年9月22日-2010年6月26日[1]) 立陶宛共產黨最後一任第一書記,1993年立陶宛從蘇聯獨立出來後擔任首任總統(1993—1998),2001年到2006年任立陶宛總理。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立陶宛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在波羅的海三國獨立運動中,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與李鵬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與李鵬
有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始終站在獨立運動的最前沿,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獨立運動的急先鋒和核心人物。

從音樂學家到國家元首

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現年60歲,立陶宛人,職業是音樂學家,大學教授。1932年10月18日生於立陶宛考納斯市,1955年畢業於維爾紐斯音樂學院,獲藝術學副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數十年,教授音樂和戲劇。他擅長演奏鋼琴,撰寫過有關立陶宛著名音樂家和藝術家米·康·丘爾廖尼斯和丘·沙斯納烏斯卡斯的專著。妻子格拉任娜也是該音樂學院教師。
蘭茨貝吉斯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沒有任何從政經歷。1988年,立陶宛獨立運動興起,他參加了主張立陶宛獨立的反對派組織“薩尤季斯”,並成為其活動的積極分子。同年11月他被選為“薩尤季斯”理事會主席。1989年2月24日,他被選為立陶宛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同年3月被選為蘇聯人大代表。1990年2月,在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代表的選舉中,蘭茨貝吉斯領導的民族組織“薩尤季斯”大獲個勝,贏得議會79%的席位。同年3月11日,在新選舉出來的立陶宛最高蘇維埃第一次會議上,蘭茨貝吉斯作為“薩尤季斯”推舉的候選人,被選為 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主席。1991年9月6日,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了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獨立,蘭茨貝吉斯又成為新獨立的立陶宛共和國的第一任國家元首。一名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音樂學家出任國家元首,這種情況在政治家中是比較罕見的。蘭茨貝吉斯認為,他成為政治家是形勢所迫,他是在立陶宛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的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接受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主席這一職務的。他認為當音樂學家和音樂學院教授比搞政治容易,但他不是輕易退卻的人。

獨立運動的先鋒

蘭茨貝吉斯積極參加“薩尤季斯”旨在爭取立 陶宛脫離蘇聯,成為獨立的國家的活動,他在擔任“薩尤季斯”的主席之後,更是成為立陶宛獨立運動的宣傳者和鼓動者。他強烈譴責《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及其秘密議定書,認為立陶宛從來也沒有加入過蘇聯,它是被蘇聯侵占和兼併的,它應該恢復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他就任立陶宛共和岡領導人之後,加速推進獨立進程,全面實施獨立計畫,並不斷同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兩國領導人會晤,協調三國獨立進程,成為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獨立運動的先鋒與核心人物。他當選立陶宛最高蘇維埃主席的當天,就促成立陶宛最高蘇維埃會議通過了恢復獨 立的立陶宛國家、更改國名和國旗的法令,向克里姆林宮提出了挑戰。他簽署了立陶宛最高蘇維埃關於蘇聯武裝力量在立陶宛的地位問題的聲明,指出蘇聯軍隊是1940年6月15日作為蘇聯的侵略工具和占領力量進駐立陶宛的,迄今蘇軍部隊在沒有與立陶宛政府簽署相應協定的情況下一直在利用立陶宛共和國的領土、水域和領空。他要求蘇軍撤出立陶宛。他還為立陶宛青年拒絕在蘇軍中服役的行為辯護,說立陶宛公民沒有義務在其他國家的軍隊以:服役,因此,他們拒絕在蘇軍中履行這種義務是合理的。他強凋立陶宛將把取得國際社會對它獨立的承認作為優先解決的課題,並且以此給戈爾巴喬失政權施加壓力,迫使其承認立陶宛獨立。

奉行強硬的路線

立陶宛單方面宣布獨立震動了整個蘇聯,戈巴契夫迅速作出強烈反應,宣布立陶宛獨立違法和無效。蘇聯非例行人代會也通過了類似的決議。戈巴契夫還向蘭茨貝吉斯發出最後通蝶,限他三天內收回獨立宣言。蘭茨貝古斯當即拒絕,聲稱立陶宛正在發生的進程是不可逆轉的,任何人都無權撤銷立陶宛的決定。他把蘇聯人代會有關立陶宛的決議視為另一個國家的決定而不予理睬。戈巴契夫又發表致立陶宛共和國人民書,強調立陶宛廢除違 法法令才有可能在憲法範圍內討論一切和問題,但又遭蘭茨貝吉斯拒絕。於是,戈巴契夫提出警告, 如果立陶宛兩關內不取消違反蘇聯憲法的獨立決定的話,將對其實行經濟制裁。又遭蘭氏拒絕。從1990年4月19日起,蘇聯政府命令停止向立陶宛供應石油和削減天然氣供應。然而,蘭茨貝吉斯態度依然十分強硬,聲稱立陶宛可以無限期地抵擋住蘇聯的經濟制裁,沒有石油和天然氣,立陶宛也能夠堅持100年,早在1944年以前,立陶宛就是依靠自己的產品,並且經濟穩定,它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生 存下去。蘭茨貝吉斯還在立陶宛最高蘇維埃建立了反封鎖委員會,宣布對蘇聯進行反經濟制裁,減少對蘇聯的肉乳供應盈。同時,與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簽訂經濟合作協定,試圖打破蘇聯的經濟制裁。
然而,經濟制裁畢竟還是給立陶宛經濟造成了很大困難。這時,蘭茨貝吉斯同政府總理普倫斯克涅發生了意見分歧。普倫斯克涅認為實現立陶宛獨立的道路,首先要通過蘇聯,建議暫停執行獨立法令,p1便同蘇聯政府進行建設性對話和談判。但這建議遭到蘭茨貝吉斯反對,他宣稱立陶宛最高蘇維埃將不討論政府的建議,甚至很可能永遠也不對其進行表 決。只是由於經濟形勢日益嚴峻,並且受到多方面批評.蘭氏的強硬態度才有所軟化.他宣布暫停執行獨立法令100天以換取蘇聯解除經濟制裁。
另一件事也反映了他的強硬立場。1990年底,立陶宛最高蘇維埃開會,會上許多代表主張立陶宛選出的蘇聯人民代表應參加蘇聯第四次人代會,至少以觀察員的身份也要參加。他們說明了利用蘇聯人代會講壇來捍衛立陶宛立場的必要性,並呼籲奉行靈活的和積極的政策,但這一建議遭否決。蘭茨貝吉斯斷然宣布,立陶宛公民不能參加另一個國家的權力機關。
由於蘭茨貝吉斯的強硬立場和不妥協態度,使蘇聯政府勸說未果,制裁無效,戈巴契夫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蘇共黨內和軍方的強硬派主張,如果立陶宛不放棄單方面宣布的獨立,就對它實行總統治理,停止其立法機構的活動。蘭茨貝吉斯對此進行了抨擊,街出在立陶宛實行總統治理是一個新的危險步驟,是對一個外國的侵略。他強調立陶宛應該“制定詳細的抵抗計畫,以防備蘇聯在立陶宛實行公開占領的管理方式。然而,蘇聯政府的軍事干預終於發生了。1991年1月和“8·19”事件期間,蘇聯軍隊在立陶宛,採取了軍事行動,爆發了流血衝突。而對軍事壓力,蘭茨貝吉斯毫不退讓,聲稱軍隊對立陶宛的行動是“反對小國的戰爭”,並宣布立陶宛“處於同蘇聯進行戰爭的狀態”。只是迫於國內外輿論的巨大壓力,軍事干預未能擴大,並且草草收場。

主要政策主張

蘭茨貝吉斯對自己的政策主張和理論鄧點沒有進行系統、集中地論述,擔觀察他執政以來的講話和採取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他的全貌。
1.政治上主張實行多黨制,排斥和反對共產黨,恢復資產階級共和國。立陶宛最高蘇維埃在蘭茨貝吉斯領導下通過了法令,恢復1940年以前資產階級立陶宛共和國的國名、國旗、憲法和法律。實行議會多黨制。為此頒布了《政黨法》,該法規定不歧視任何一個政黨,而那些非立陶宛)及受外國指使的政黨除外,但實際上把立陶宛共產黨看竹提受外國指使的黨,把蘇共黨員資格著作是參加另一個國家的政黨。“8·19"事件失敗後,立陶宛掀起一股反共浪潮,議會通過了《沒收立陶宛共產黨(蘇共)財產》的決定,蘭茨貝吉斯還打電話給維爾紐斯衛戍區司令,要求他交出在部隊駐地避難的立陶宛共產黨領導人。
2.經濟上實行完全的市場經濟和私有化。把國家財產公開出售給個人,先出售小企業,後擴大到大中企1l..農村取消集體農莊和其他農業企業,把過去收歸國有的二日也歸還給以前的主人,並向私人出售土地。建立私營經濟。
3。對外關係上,繼續維持立陶宛同蘇聯的經濟聯繫,並擴大同蘇聯各共和國的經濟聯繫,努力爭取蘇聯軍隊儘早撤出立陶宛。大力發展同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爭取西方援助,向西方靠攏。蘭茨貝吉斯曾對西方記者表示,獨立的立陶宛將起到作為反對蘇聯實行擴張政策的歐洲的後盾作用,作為並不擁有核武器和大量殺傷性武器的中立國,對確保歐洲的安全也會作出很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