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米嶺戰役

維米嶺戰役

維米嶺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部戰線的一次重要戰役,是阿拉斯戰役的序幕,也是加拿大最有名的戰役之一。加軍以傷亡一萬餘人的代價一舉拿下德軍占領的維米嶺,而德軍則傷亡2萬餘人。

基本信息

簡介

維米嶺是法國北部小鎮阿拉斯北郊的一片山嶺,嶺地長約7公里,最高處海拔標高145米,嶺地一側是杜埃平原。而在嶺地的另一側是郎斯煤礦,此地距離首都巴黎200公里左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法國、英國與德國在維米嶺展開激戰,稱為維米嶺戰役。

戰爭背景

維米嶺戰役示意圖維米嶺戰役示意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北部很快成為主戰場。那裡發生了索姆河戰役亞眠戰役等重大戰役。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德軍即奪占維米嶺一側的郎斯煤礦,並由德軍第6集團軍長期駐紮在此,並先後修築了三道大型戰壕、二條地下隧道,無數個明暗機槍射堡,被德軍視為防守最嚴密的戰略要點。

幾年來,法軍和英軍曾多次發動奪回維米嶺的攻勢,但結果都是以慘痛的失敗而告終。單法軍方面,就有15萬士兵陣亡。

於是英法軍最高統帥部想讓加拿大軍打打頭陣,以此消耗德軍的實力,最後再讓英法精銳主力發起主攻。然而,加拿大人對此項任務頗為看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向德國宣戰,隨即參加一戰。由於加拿大仍然被認為是英國殖民地,因此在英國對德宣戰的同時,加拿大也自動地與德國進入了戰爭狀態。雖然加拿大政府無權決定是否參戰,但它卻可以決定以何種方式參戰。最終,加拿大向西線戰場派遣了四個師。

戰役過程


維米嶺戰役油畫
1917年,盟軍決定再次向維米嶺進攻。此次執行進攻任務的是加拿大軍。加拿大軍在一戰中的角色不大。為了贏得此戰的勝利,加軍將其4個師共10萬人統一來參與維米嶺戰役,並制定了良好的作戰方案。

1917年4月2日,加拿大軍開始用炮轟擊德軍的戰線。加軍用了超過一百萬的炮彈來轟擊維米嶺,此次轟擊持續了一個星期,是在這次戰役之前從未有過的。

4月9日,加軍開始向德軍的防線進攻。加拿大軍投入大約3萬名士兵,用了大約兩個小時達到原本的目的地。

4月12日,加拿大以3598名陣亡和7104名士兵受傷的代價控制了整個維米嶺。而德軍方面有大約有2萬士兵陣亡,4千餘人被俘虜。

加拿大人將這場戰役稱為維米嶺戰役。因為它“顯示了加拿大的力量,塑造了加拿大國家的形象”。

對加拿大的意義

維米嶺戰役雙峰紀念碑維米嶺戰役雙峰紀念碑
維米嶺戰役,是加拿大軍第一次獨立地參與一場戰役。他的勝利創造了加拿大的新國際形象,也給了加拿大更多的自主權,由於軍事上的出色表現,加拿大得以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中擁有席位,並在1921年加入了國際聯盟,最終在1931年的西敏寺法令生效後獲得了完全的自主權。

紀念活動

加拿大新發行的20加元塑質鈔票,背後則為紀念維米嶺戰役。加拿大新發行的20加元塑質鈔票,背後則為紀念維米嶺戰役。
1922年,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一平方公里的領土送給加拿大來感謝加拿大在此戰役中的貢獻和犧牲。加拿大在那裡修建起一座高及10層樓的白色石灰石雙峰紀念碑,供加拿大人和各國人憑弔。紀念碑上有象徵正義、信仰、和平、榮譽、希望和慈善的雕像,形象蔚然。現在,屬於加拿大的維米嶺戰爭紀念博物館,由退伍軍人部管理。

2007年4月9日,法國總理德維爾潘、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加拿大總理哈珀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維米嶺戰役9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重建的維米嶺戰役紀念碑揭幕。

2012年11月7日,加拿大中央銀行——加拿大銀行宣布,新版20加元(約20.06美元)面值塑質鈔票正式進入流通。新版鈔票正面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肖像,背面圖像則是加拿大維米嶺紀念碑。該碑是為了紀念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的維米嶺戰役,以及在一戰中犧牲的加拿大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