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柳伊坳拉槽

維柳伊坳拉槽

維柳伊坳拉槽,位於西伯利亞地台東部,向西南突出的弧形褶皺帶的弧頂處,表現為一向西南方向深入到克拉通內部的裂陷槽構造帶,長達600千米。它與貝加爾弧形褶皺帶弧頂的另一個坳拉槽相連,合起來稱巴托姆斯克—維柳伊構造帶,具貫通性坳拉槽性質。

維柳伊坳拉槽(Vilyuy aulacogen)位於西伯利亞地台東部,向西南突出的弧形褶皺帶的弧頂處,表現為一向西南方向深入到克拉通內部的裂陷槽構造帶,長達600千米。它與貝加爾弧形褶皺帶弧頂的另一個坳拉槽相連,合起來稱巴托姆斯克—維柳伊構造帶,具貫通性坳拉槽性質。維柳伊坳拉槽被侏羅紀、白堊紀沉積層掩蓋,侏羅系、白堊系之下依次是:不厚的石炭紀、二疊紀沉積層,中、上泥盆世含鹽沉積和火山岩組合,厚達3000~5000米,不整合蓋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構造層之上。其下為太古宙基底。在該坳拉槽的東北端基底埋深最大,達14千米,向西南方向基底埋深逐漸變淺,最淺處約5千米。侏羅紀、白堊紀沉積層厚2000~4000米,產狀非常平緩,稱之為維柳伊台向斜,其軸帶的方向和位置繼承自其下的同名坳拉槽。地震和鑽探資料證明,維柳伊坳拉槽由兩槽夾一中間隆起組成。坳拉槽的主要發育時期為泥盆紀,其中僅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沉積物厚度即可達到7000~8000米,主要由蒸發岩構成,並有時代為350~380百萬年的大陸裂谷火山岩。坳拉槽的兩個邊緣由階梯狀正斷層系構成,單個斷層的斷距100~1000米,最大達3000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