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爾

阿木爾

阿木爾林業局始建於1970年10月,地處祖國北部邊疆黑龍江上游,東臨塔河林業局,南臨呼中林業局與內蒙滿歸林業局接壤,西與圖強林業局毗鄰,北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地理坐標為北緯52°15′03″~53°33′15″,東經122°38′30″~124°05′05″,東西寬約50公里,南北長約160公里,邊境線長74公里,海拔在248~1,397米之間,年平均氣溫-5℃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約455毫米,年無霜期90至120天左右,具有濃郁的寒溫帶地域特點。行政區劃隸屬漠河縣,是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一戶大型國有森工企業,國家二級口岸――漠河連崟口岸位於局屬興安管護區內。林業局施業區總面積55.6萬公頃,森林復蓋率達91.8%,興安落葉松、樟子松蓄積量占林木總蓄積量的90%以上。全局現總人口17,891人,職工4,050人,企業固定資產3.95億元,下轄6個森林資源管護區,1個省級嶺峰自然保護區,12個直屬事業單位,1個社會事務部,4個專業公司及北極冰酒莊、阿木爾板業和吉盛木業3個股份制公司。建局42年來,已累計向國家提供商品材933.8萬立方米,上繳利稅3.71億元。施業區內林下資源豐富,是野生藍莓、紅豆的主產區,2009年6月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定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此外,林業局先後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森林防火先進單位等一系列先進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70年5月5日,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邊防建設和加速林區建設”的指示,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森工總局下發《關於大興安嶺地區阿木爾、古蓮區開發建設方案的會審紀要》,大興安嶺地區革命委員會於同年8月5日決定,在額木爾河流域籌建政企合一的阿木爾區。籌建處臨時設在加格達奇站前旅社。9月12日,在樟嶺車站附近,建立阿木爾區轉運站。11月下旬,大批上海、浙江知青來到阿木爾,投身於林區開發和建設。

1971年,修建嫩林線樟嶺、古蓮段鐵路時,在此設立勁濤火車站。

1972年,阿木爾區組建阿木爾鎮籌備處。

1975年9月4日,中共阿木爾鎮委員會成立。

1974年9月15日,經中共阿木爾區委員會批准,阿木爾鎮委員會正式成立。

1976年始建以木材生產、森林經營、伐區剩餘物加工為主的依林林場。同年始建以森工採伐為主的綠林林場。

1977年3月2日,根據農林部《關於阿木爾林業局總體設計的批覆》和農林部、省林業總局委託牙克石林管局設計院提出的《阿木爾林業局劃分的總體設計方案》,地委、地革委《關於阿木爾林業局體制劃分的意見》,正式將阿木爾區劃分為阿木爾和圖強兩個林業局。同年始建以木材生產為主的長山林場。

1978年後陸續建成以木材生產、森林經營為主的紅旗林場、龍河林場、青松林場、依東林場、興安林場、依西林場。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漠河縣後,在古蓮區基礎上組建漠河縣人民政府。7月4日,漠河縣在阿木爾林業局派駐勁濤鎮,鎮委員會改為鎮人民政府。8月24日,撤銷阿木爾區,阿木爾鎮劃歸漠河縣領導,漠河縣人民政府於1983年11月28日 正式接管,其接收前一段時期由阿木爾林業局代管。同年,漠河縣人民政府決定將阿木爾鎮改為勁濤鎮。

1987年,依據資源調查林場區劃維持1982年總體設計調整方案,全局共區劃興安、龍河、依西、依林、長山、依東、紅旗、綠林、青松九個林場,林業局境內總面積555606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為542334公頃,占總面積的97.61%,非林業用地面積為13232公頃,占總面積的2.39%。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為377404公頃,占總面積的67.93%。森林復被率為68.6%(1987年統計數字)。林場平均面積為61734公頃,最大面積是依林林場面積為120954公頃,最小面積是長山林場面積為54483公頃。

同年“5·6”特大森林火災於5月7 日23時40分左右燒進勁濤鎮,午夜時分,全鎮成為一片火海。據災後統計,全鎮居民受災2296戶,災民7 993人,在大火中喪生25人。災後復建期間,來自省內外援建施工隊伍78個,人員6 807人。當年10月25日,修復房屋109棟,新建205棟,完成建築面積90 863平方米,受災戶全部分到了新房。

1998年,調整林場布局,撤銷依東林場。

2001年,撤銷依西林場。

2002年,撤銷綠林林場。

2005年,長山林場遷至長纓地區,青松林場遷至勁濤鎮,撤銷長纓汽車隊、阿木爾汽車隊,分別合併到長山林場和青松林場。

2009年,阿木爾林業局下轄興安、龍河、依林、長山、紅旗、青松六個林場。施業區總面積555606公頃,有林地面積518423公頃,森林復蓋率達84.81%。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阿木爾林業局位於大興安嶺北坡,行政區劃屬黑龍江省漠河縣,局址坐落在漠河縣阿木爾鎮,距漠河縣城60千米。地理位置為東經122°38′30″至124°05′05″,北緯52°15′03″至53°33′15″。東與塔河林業局接壤,南與呼中林業局毗鄰,西與圖強林業局為鄰,西南與內蒙古滿歸林業局連線,北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東西寬約50千米,南北長160千米,呈偏南北走向,地形總趨勢南高北低。

氣候

阿木爾林業局地處寒溫帶,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低,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乾燥而漫長,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熱,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南部山地受地形影響,小氣候變化多端。春秋兩季,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溫度上升快,降水偏少,物燥乾旱,易發生森林火災;秋季降溫急劇,常有早霜和凍害發生。風向主要受大氣環流和地形影響。全年主風向為西風和西北風。冬季在西伯利亞冷空氣控制下,盛行西北風;春季常有低壓系統從貝加爾湖入境,盛行西風;夏季本局位於大陸低壓北部西,受海洋氣團影響,多盛行東南風;秋季風向大變,由東南轉東北風向,再轉北和西北風向。年平均風速為1.9米/秒,7~8級大風日數為6~10天,大風多出現在4~6月份,多偏西風以靜風頻率最多。

阿木爾林業局為中低丘陵區,森林復蓋度大,空氣濕度大,山地有林地相對濕度大於無林地河谷平原,年平均相對濕度60%左右,林分內為70%左右,草甸平原為30%。四季之中,春季5月份相對濕度最小,夏季7月相對濕度最大。出現霧日數要比平原多。霧的形成主要是濕度和地形,呈現相鄰地區明顯差異。河谷地帶傍晚和清晨時有雲霧出現。霧凇主要在冬初和春初為多,偶爾在冬季也會出現。出現霧凇天氣一般都在寒冷季節,天氣突然變暖,乾冷空氣與雲量配合。阿木爾林業局一般在4月份、12月份常見,霧凇多在夜間形成,形成霧凇的第二天一般為溫暖和晴朗天氣,日出之後,一切空間地物沾滿霧掛,霧凇景象十分可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冰霧是阿木爾林業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冰霧多出現在極寒冷的月份。一般氣溫在-45°C以下時出現,本地人稱作“冒白煙”。冰霧是高寒地區人們鑑定極端氣溫的一種標誌。出現冰霧時間約在12月10日至1月底40天之內,最長持續日期50天,最短時20天左右。冰霧現象,是在空氣乾冷、無風、天空無雲、清晨6時至7時出現,持續到中午11時散去。冰霧中能見度極低,10米距離外不見人影,汽車白天在冰霧中行駛要開大燈。可謂滴水成冰。本局年平均氣溫在-5.5°C。各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下的月份長達8個月之久。氣溫年較差為49.3°C。平均無霜期為86.2天。年平均降水為400~500毫米,全年降水70%以上在7~8月,7~8月為汛期,5~6月為旱季。冬季降水占全年的10%左右。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在96~10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為2377~2625小時。"10°C的積溫為1436~2062°C。

春季當貝加爾湖、蒙古低壓向東移動經過本局時,在其前部往往出現強盛西氣流,後部則有猛烈的西氣流侵入,多大風天氣。4月中下旬到5月末,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C,進入春季後,冰雪融化,土壤解凍,多風少雪,早晚涼,中午熱。當日平均氣溫達到5°C以上時,野生植物開始生長,到5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C時,是農作物開始播種的季節。

夏季處於大陸低壓東北部,太平洋出現高壓系統,帶著潮濕的空氣自南向北推進,同時北方的冷空氣南侵,在7月份,冷暖氣流匯合,產生頻繁降雨。有時本地在單一氣團控制下,出現長時間晴朗無雨天氣,發生夏季乾旱。氣候特點為氣溫高,濕度大,雨水多而集中,風向不定,風速不大。夏季平均氣溫在17.7°C左右,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5°C。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時有暴雨。日照時間長,落葉松、樟子松、雲杉等樹種和其他野生植物進入旺盛生長時期,光、熱、水資源充沛,森林生長條件良好。7月份是全年溫度最高、降水最多、濕度最大的月份。月平均氣溫在16°C左右。7月份降水量在140毫米左右。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7~8月份是濕度最大的月份,時有大霧氣候。

秋季同樣有低壓經過本局,但發展機會不多,常形成持久的晴朗天氣。氣溫比春季略高,風速則比春季減小,夜長晝短,地面輻射冷卻濕熱較多,平均氣溫急劇下降,一般在9月上旬即有早霜出現。太陽輻射降低,氣溫下降,天氣轉涼,季平均氣溫在2.3°C上下。9月下旬平均氣溫降到5°C,日極端最低氣溫降到-5°C以下,開始降雪,樹木和野生植物停止生長、枯萎,進入休眠狀態。降水減少,全季一般降水在104毫米左右,低溫乾燥,草木枯乾,是護林防火的又一關鍵時期。10月上旬積雪復蓋山川大地,日最低氣溫降到-10°C以下,秋季結束。

冬季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冷空氣從北和西北侵入,盛行西北風。每當西風帶低槽自蒙古東移到大陸東岸時,槽後強烈的冷空氣隨之自西北向東南推進,氣溫驟降,異常寒冷。冷鋒過境時,常有大風天氣,有時產生雪暴。霜降前後,大地封凍,河水結冰,氣溫下降,日可見光不足,雲不密而雪花飛。冬至前後,白晝最短,早8點30分出太陽,下午3點即落日。一般在元旦前後20天左右,氣溫急劇下降,嚴寒低溫,多冰霧天氣,有時晴空飄清雪和冰針,被人們稱為“冒白煙”。冬季降水較少,僅占全年降水的8~10%左右。冬季漫長寒冷,太陽輻射弱,光照時間短,因受西伯利亞寒流侵襲頻繁,冬季平均氣溫在-25.9°C,日照143.1小時左右。1月份氣溫最低,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9.4°C。

地質構造

由於受大地構造位置的控制,西伯利亞台地與中國台地之間,是“蒙古—鄂霍次克地槽”的一部分,阿木爾林業局境內地質構造複雜,地質結構主要以花崗岩和少量石灰岩組成,成土基岩以花崗岩為主,並有流紋岩和石英粗面岩分布構成,岩石風化程度低,成土作用緩慢,境內廣布永凍土,凍結層厚度幾米至幾百米。根據不同發展階段,分為三個Ⅱ級構造單元。額木爾山中間隆起帶為額爾古納地塊主體。其基底為下元古界興華渡口群變質岩和興東期混合花崗岩,是由早元古代末興東運動形成的。晚元古代曾發生局部裂陷,張廣才嶺期末重熔岩漿上侵形成花崗岩岩基,從而地塊最終形成。部分地區出露的下寒武統興隆群為碎屑岩一碳酸鹽建造,屬早期蓋層沉積。中寒武世至早侏羅紀為穩定時期,沒有接受沉積。上黑龍江中斷(坳)陷帶分布在最北部,由黑龍江上游而得名。坐落在額爾古納地塊北部邊緣隆起帶北部,呈近東西向。其南緣受前哨—盤古北西西向大斷裂控制,東緣受德爾布乾深斷裂北段控制。主要沉積有中侏羅紀河流—湖泊—洪積相含煤碎屑岩。晚侏羅紀其大部伏於北北東向大興安嶺火山帶之下。大興安嶺中斷陷帶(火山岩帶)分布於大興安嶺主脊偏西,斜向疊加超復於上述各構造單元之上,為北北東向地塹式斷陷帶。晚侏羅紀沿斷陷帶噴發塔木蘭溝組和吉祥峰組大規模火山岩,並伴有燕山早中期花崗岩侵入。之後是噴發間歇,邊緣地帶小型湖盆沉積木瑞組火山碎屑—沉積岩。進入早白堊紀噴發了龍江組、上庫力組玄武岩—安山岩—安粗岩類,伴有中燕山晚期花崗斑岩、正長斑岩侵入等。在噴發間歇期,在西部霍拉盆斷陷盆地中形成九峰山組含煤地層。早白堊紀晚期,火山活動漸趨微弱,最後以甘河組中基性熔岩噴發而告終。

地貌特徵

阿木爾林業局位於大興安嶺北部,屬內陸山系地區,地貌成因類型以構造—侵蝕地形為主,伴有構造—侵蝕地形和剝蝕—堆積地形。因地形特點,造成陽坡與陰坡日照機會不同,地貌發展也不同,陽坡日照機會多,物理風化強烈,多形成陡坡,陰坡比較平緩。局內山地一系列山嶺由方向不同的、規模不等的同壠、山樑和高山台地所組成。屬中山、低山和平原地貌,山體呈丘陵狀,大部分山頂渾圓,山巒起伏不大,以平緩坡面積占絕對優勢,直度在15度以下者占大部分,境內地形總的趨勢是南高北低、中部有局部隆起、海拔在248~1397米之間,海拔最高為1369.7米,最低為247.6米,大部分地區在海拔600米以下,山巒起伏不大,平緩坡占83%。境內山峰均未達到雪平線,沒有現代冰川和萬年積雪,山嶺和山坡被落葉松和白樺林所復蓋,絕少禿山峻岭,只有白卡魯山峰偶見夏季積雪不化,山頂禿圓。阿木爾林業局地貌為受強烈破壞的老年期地形。地勢柔和,山頂平坦,水系密度大,為黑龍江水系。總特點是河谷開闊,河曲與河谷階地發育,河谷多不對稱,河流比較小。由於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岩石遭受物理風化作用大,因此到處可見殘積的坡積層,並為其所復蓋,一般厚度1~5米,局部厚度深達5米以上。沼澤發育也是阿木爾林業局的一個地貌特徵。多數寬闊的河谷均為沼澤化,不僅分布河谷地帶,也見於平緩的山坡乃至分水嶺地帶。境內斷裂發育,永凍層為良好的不透水層。河谷泉水較多,大部分為裂隙泉,常形成冰錐和冰丘,有的常年不消。極少滑坡與崩塌現象,只有黑龍江和額木爾河的個別陡坡處見有崖錐、滑坡和崩塌遺蹟。

山脈

白卡魯山

羊山

鳳水山

麵包山

交魯山

平頂山

孤尖山

東天山

海亞魯山

嘎來奧伊山

嘎來奧山

小白嘎拉山

饅頭山

扎林庫爾山

崖頭峰

河流

黑龍江

額木爾河

瑪斯立那河

嘎來奧河

阿夫科洛希河

阿興奇河

喬魯巴河

阿里亞奇河

奧拉奇河

楚龍溝河

小寶爾奇河

大寶爾奇河

博拉驀里河

庫烏埃提河

馬大爾河

高里大溝河

直趟子河

北二根河

土壤

阿木爾林業局地處連續多年凍土地帶,對寒溫帶植物生長影響不大。境內成土主要以花崗岩為主,風化厚度小。在嚴寒氣候條件下,風化與成土作用緩慢,除堆積階地和山路台地外,一般土層厚度較淺薄,僅20~40厘米,在地面10~20厘米以下多量含岩屑和角礫。表層多呈灰色和暗棕色,土層薄,腐殖質含量10~30%,特徵呈棕色,結構緊密,厚度不一,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5~6之間。這種成土因素作用及高溫多雨同期出現的氣候條件下,可以彌補總熱量的不足,促進植物的正常發育,同時也影響土壤腐殖化、泥炭化、潛育化等形成過程。受地理因素和區域氣候的影響,成土過程表現明顯區域性特點,土壤分布隨著海拔高度和環境條件的改變成有規律性變化。

植被

阿木爾林業局植被屬歐亞寒溫帶針葉林南延部分。樹種主要以落葉松為主的針葉林所構成,屬於寒溫帶針葉林區。本局內仍保留面積不等的原始針葉林自然景觀。代表性的植被類型是以興安落葉松為主所組成的針葉林。落葉松適應性很強,分布極廣,其次是白樺、樟子松、山楊和叢樺。除地帶性原生植物類型外,還有天然和人為活動後形成的次生白樺、山楊與落葉松混交林,林下有各種灌木叢和喬本植物。由於條件不同,各地段的森林植物分布及生長狀況各有差異,在地理因素和區域氣候影響下,本局的植被分布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呈規律性變化,在垂直分布上大體可分為三個植被帶。

人口

1988年,阿木爾林業局有人口20708人,土地面積5556.0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73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局址八個居民小區和9個林場及長纓地區。

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林業局總人口數24981人,總戶數6729戶,其中局址和長纓地區的人口占全局總人口比重較大,局址為71%,長纓地區為11.6%。人口中漢族23758人,少數民族1223人,占總人口數的5.1%,其中蒙古族349人、回族26人、苗族3人、朝鮮族101人、滿族657人、畲族1人、達斡爾族61人、錫伯族14人、俄羅斯族1人、鄂溫克族2人、鄂倫春族3人、土家族5人。

1998年,林業局總戶數7074戶,總人口21614人,依東林場撤銷,人員歸屬長山林場,長山林場人口由1997年的374人增加到680人。

2004年,林業局總人口18533人,總戶數6727戶,由於木材生產任務逐年減少,人員外流,林業局將原來的9個林場合併為6個林場,人口主要分布在局址和6個林場,局址人口占全局人口總數的74%,林場人口占全局人口總數的26%,男性略多於女性,65歲以上人口占全局總人口的4.56%,14歲以下的兒童占全局總人口的17.6%,是典型的成年型人口結構類型。林場人數5136人。

2009年,林業局總人口18738人,總戶數7191戶,主要分布在局址和6個林場,男性9353人,女性9385人,出生27人,出生率1.44‰,死亡59人,死亡率3.15‰。

社會

教育

教育網點

國小網點1988年,林業局有國小14所,局址有一小、二小、三小、四小、勁濤5所國小,林場有紅旗國小、綠林國小、青松國小、長山國小、依林國小、依東國小、依西國小、龍河國小、長纓林場國小校9所國小,其中,長纓林場學校為九年制中國小。

中學網點

1988年,有林業局中學(完全中學)、長纓林場學校(九年制中國小)、職業高中3所中學。

1996年,職業高中撤銷。

1998年,林業局中學高中部撤銷。

2002年,長纓林場學校國中部撤銷,學生併入林業局中學。至此,全局僅有1所中學。

教育經費

2009年,全局教育經費增至1695.8萬元,是2003年的3.98倍,是1988年的8.6倍。

國小教育

截止2009年,林業局有第二國小、勁濤國小、長纓國小3所國小,教職工141人,其中,專任教師109人,教學班24個,學生512人,比1990年減少1938人,國小入學率100%,畢業率100%。

中學教育

截止2009年,阿木爾中學占地面積291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034平方米(包括教學主樓、學生宿舍樓、行政辦公樓、活動樓)。教職工76人,其中,專任教師57人,教學班11個,學生337人。國中階段入學率100%,畢業率100%,畢業137人,升學121人,升學率88.3%。學校辦學方式為企業辦學。

職業教育

2009年起,職業高中改由漠河縣職業中學負責統一招生。

成人教育

2009年,全局舉辦理論學習、崗前培訓、三手培訓、計算機培訓、計生幹部培訓、女工幹部培訓、大中專畢業生崗前培訓及擇業能力培訓等38個培訓班,培訓4800人次。外地培訓80人次。

教師隊伍

截止2009年,阿木爾林業局有專任教師182人,其中,國小教師109人,中學教師57人,幼稚園教師11人。高級職稱19人,占教師人數10.4%;中級職稱128人,占教師人數70.4%;初級職稱35人,占教師人數19.2%;本科學歷75人,占教師人數41%;大專學歷82人,占教師人數45%;中專學歷25人,占教師人數14%。教師學歷達標合格。

科技

2009年,大興安嶺行署投資193.4萬餘元,集中採購多媒體、微機、中國小考試軟體、音體美器材、圖書、電子設備、自然、物理、化學、生物教學實驗器材,建語音室、教師微機室、衛生室等。全局中國小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標本室、微機室、多媒體室、語音室、體操室等22處;有幻燈機、電視機、數位相機、複印機、投影機、攝像機、多媒體演示儀、錄音機、筆記本電腦、印表機、掃瞄器、鋼琴、電子琴、天文望遠鏡測試儀、體育教學設備1900多件。

衛生

醫療隊伍

截止2009年,全局醫療技術人員86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職工醫院17名醫護人員到鹹陽市醫院、哈爾濱醫大四院、上海第十醫院、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進修。

醫療機構

2009年,開放床位100張,醫護人員74人,其中,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33人,初級職稱30人。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超聲科、心電室、放射線科、檢驗科、CT室以及手術室、供應室、感染監控室、病案室、計畫免疫室、理療室、掛號室、住院處、調撥室、藥局、二門診等23個科室。醫院有大型醫療設備20餘台,常用醫療設備230餘台(件)。年住院人數363人次,治癒率66.57%,好轉率30.68%,病死率0.95%,門診人數15036人次,同比增長11%,搶救危重病人53人次,手術81例。

基層衛生所

截止2009年,全局有興安林場衛生所、龍河林場衛生所、依林林場衛生所和紅旗林場衛生所4個基層衛生所,櫻花幼稚園衛生所及林業局中學衛生所2個保健室,醫務人員8人。

醫療設施

1988年,職工醫院購進生化自動分析儀、血球計數儀、尿液分析儀等主要醫療設備11種。

1989年,職工醫院購進蒸氣消毒鍋、心電監護儀、口腔設備。

1991年,職工醫院購置裂隙燈、骨科鑽醫療設備。

1994年,職工醫院購進火焰光度儀。

1999年,職工醫院購進影像設備X光機、B超機。

2001年,職工醫院購進檢驗設備尿12項分析儀、火焰光度計。

2002年,林業局投資98萬元,為職工醫院購買美國產GE-CT機1台、X光機1台、B超機1台。

2004年,職工醫院購買呼吸機1台。

2005年,林業局投資40餘萬元,為職工醫院購買心電監護儀、多功能產床、牙鑽機醫療設備。

2006年,林業局投資40餘萬元,職工醫院購進電子胃鏡、55mA北京萬東X光機、病床、手術平車醫療設備。

2007年,林業局投資60餘萬元,職工醫院購進彩色B超機、救護車、洗胃機等15台醫療設備。

2008年,投資10餘萬購買除顫監護儀,職工醫院建立愛滋病初篩實驗室,購買生物安全櫃、酶標儀、酶標洗板機等設備。

2009年,在H1N1甲型流感防治工作中,林業局投資60餘萬元,為職工醫院購買呼吸機、血氣分析儀、監護儀等11種醫療設備。職工醫院有各種主要醫療設備56台(件),資產淨值400餘萬元。

文化

文化場所

1988年,有職工俱樂部、老幹部活動室及中學體育場。職工俱樂部面積500平方米,座席196個,可播放電影、文藝演出等。是年,投資11.73萬元,建老幹部活動中心,建築面積405.96平方米。中學操場面積22000平方米,主要是室外文化活動場所。

2002年,在局址修建天保廣場總面積2.96萬平方米,設雕塑、迴廊、石碑等景觀。植樹25種,56449株。設定椰樹燈、禮花燈、彩燈等。

2003年10月,北極生態植物園一期工程竣工,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硬化地面1.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9.2萬平方米,園內建有假山、12生肖雕塑、休閒涼亭2個、甬道、樓台長千米,木橋兩座、文化長廊80延長米,人工湖2萬平方米,溜冰場1800平方米。年內,投資80萬元,在局址標準化小區建2個運動場,設定健身器材12套,及假山、雕塑、石桌、石凳等便民設施。栽植寒溫帶植物1.5萬餘株,種植草坪2000平方米,鋪設彩磚甬道1000延長米。是年,有6個林場建起文化廣場。

2004年7月,生態植物園二期工程竣工,工程總投資50萬元,占地95000平方米,建甬道1000餘延長米。

2005年,建勁濤社區活動中心,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內設35平方米圖書室,180平方米棋牌室,內有象棋、麻將等設備。120平方米健身室,內有跑步機、健身器材、綜合訓練器等11種健身器材。40平方米桌球室。還有圖畫室、青年服務站、黨員服務站。

2009年,林業局在原糧食局院內建室外運動場,修建籃球場地2個,羽毛球場地1個,排球場地2個,網球場地1個。配備室外健身器材6套。至年底,全局有室外文化健身場所8處,室內文化活動場所5處。

社會保障

截止2009年,參加養老保險7602人,參保率100%。全年繳納養老保險金2541萬元。其中,企業繳納1022萬元,個人繳納1519萬元。

民俗文化

1988年,居民服裝款式男士服裝色調仍以藍、黑、灰為主。“五·六”火災後,在各界的支持下,居民服裝徹底更新。一般男性主要為夏著中山裝、夾克衫,穿西服系領帶。冬著呢大衣、風衣,戴皮帽。女士服裝開始多樣化。衣料中棉布占48%,棉纖混紡布占14.2%,化纖布占8.95%,尼絨占28%,綢緞占0.31%。幹部一般穿皮鞋,工人、學生一般穿膠鞋、布鞋、塑膠鞋。年人均用於服飾支出150元左右。女士戴金耳環、戒指。

1993年起,流行皮大衣、皮夾克。皮衣占服裝的13%,呢大衣占7%、西服占27%、夾克衫占27%、羽絨服占19%、單裙占購買服裝件數的7%。冬季內著毛衣、毛褲、棉襖棉褲,外罩呢大衣或羽絨服。年人均購買首飾支出23.44元。隨著漠河口岸開通,流行俄羅斯呢大衣,女式銀狐圍脖。有條件的男士,冬季流行戴水獺帽。

1996年,引領服裝主流的是皮夾克、夾克衫、羽絨服、體型褲。社會上流行服裝諺語“無論大官兒小官兒,一色夾克衫;無論大肚小肚,都穿體型褲”。男士春秋季節多穿風衣。女士夏季穿裙子的增多。女士流行戴金項鍊、金手鐲。

1998年後,穿皮衣、風衣的人減少,服裝以休閒為主。冬季穿羽絨服、滑雪衫、旅遊鞋、登山鞋等輕便防滑保暖鞋為主流。老年人戴皮帽子。

2005年,穿著追求時尚,講究品牌。七匹狼、利郎、鄂爾多斯、海爾曼斯、紅豆等名牌服裝流行。裘皮大衣是女人富有的標誌,衣料追求亞麻、蠶絲、棉布等,款式增加休閒裝、牛仔服等。青年女子流行穿皮靴。中國小生春夏秋季多穿校服,冬季穿羽絨服很普遍。老年人穿著多以寬敞保暖為主,穿防滑鞋。

2009年,引領服飾新潮流者多為青年男女,春秋多穿西服、夾克衫、休閒服;夏季男性多穿T恤衫,女性多穿各式裙裝,流行七分褲。老年女性流行穿紅色外衣。流行運動鞋、休閒鞋、旅遊鞋。有條件的女性穿貂皮、獺兔皮等皮草大衣,穿長筒靴,戴毛線帽。青年男女追求名牌服裝。冬季很少再有人戴皮帽子。

1988年,當地居民一年四季均一日三餐,飲食以吃飽為原則。主食以糧店供應糧油為主,也可以在市場上買議價的米麵豆油。副食以地產大白菜、蘿蔔、大頭菜、土豆、卜留克為主,不足部分,由福利科從外地進白菜土豆,每家都有個小菜窖,儲存一些白菜、土豆、蘿蔔等冬季用菜。年節期間,從外地進少量細菜和鮮活水產品。肉類主要靠外進的凍豬肉、牛羊肉及各種水產品凍貨。地區糧庫白酒、松嶺白酒、呼瑪小燒為飲者首選,來人去客買瓶裝酒。

1996年起,人們開始注重飲食質量,講究吃好,家中待客水平提高。主食細糧和粗糧互相搭配。外進活魚、青菜增多,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新鮮蔬菜和鮮活水產品。以五常大米、山東麵粉、雙山豆油、地產肉、雞為主。居民年人均購買粗糧及製品15.48公斤,占購糧總量的18.85%。副食增加活雞和鮮蝦。年人均購買豬肉13.93公斤,牛肉3.18公斤,羊肉2.29公斤。

1999年,居民年人均飲用白酒2.88公斤、啤酒10.06公斤、果酒0.18公斤,鮮乳品8.68公斤、奶粉0.5公斤。吃菜追求綠色、天然,春節餐桌上就有外進小白菜、茼蒿、婆婆丁和小蔥等。夏、秋季自產蔬菜有20多個品種。

2002年起,外地購進食品增多。肉類增加驢肉、狗肉、兔肉等,有鮮蝦、鮮蟹、海蠣等水產品。春夏季節有四葉菜、厥菜、槍頭菜、柳蒿芽等地產山野菜,做醮醬菜或包餡。有哈密瓜、荔枝、芒果、黑加侖子、草莓、李子等鮮果。碳酸飲料、果蔬飲料、瓶裝礦泉飲料等成為居民日常食用品。招待客人經常到飯店訂餐。

2005年,年人均購買糧油類支出381.86元,占食品支出的16.62%;肉禽蛋水產品支出562.09元,占24.49%;蔬菜占8.76%;糕點、鮮奶及奶製品占3.6%。

2009年,人們注重膳食結構合理性,變吃飽為吃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向更高的享受階段邁進。人們吃膩了肥甘厚味,追求低脂肪保健食品、綠色食品,純天然無污染糧食和蔬菜受到歡迎。家中來客多到飯店招待。

1988年前,職工靠單位福利分房,主要為磚瓦結構的平房,住樓房的僅占3%。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分配的住宅都希望住在一棟房的兩側,能夠寬敞一些。人們都在自家的小院中種些應季小菜,養些豬雞。

1992年起,住房改革後,職工住宅產權歸個人所有。人們開始追求寬敞舒適,講究檔次,室內擺放組合家具。人均居住面積12平方米。

1995年起,喜歡住樓房人增多,新居裝修檔次不斷提高,時興油漆牆圍子,鋪地板塊,門窗改為鋁合金或塑鋼、雙層真空玻璃。電風扇、電冰櫃、排油煙機、吸塵器等家電成為時尚。人均居住面積13.1平方米。一些老年人仍住不慣床,在樓房裡搭小火炕。住樓房的居民拆除爐灶,使用液化氣。

2002年,全局住宅面積261689平方米。其中,樓房43869平方米,占16.7%。

2009年,通過棚戶區改造,使多年居住板夾泥油紙屋面的居民搬進樓房,全局住宅面積334318平方米。人均建築居住面積13.98平方米,比1988年增加3.97平方米。

1988年,職工民眾出行條件逐步改善,林業局汽車隊每天有達龍河林場通勤客車。呼中區開通漠河縣客運汽車通行後,解決了二0幹線紅旗林場、青松林場、綠林林場職工民眾出行問題。附近林場互相往來,職工多以機車、腳踏車為出行工具。到外地出行乘火車,嫩林鐵路在境內通過47公里,每天都有車次經過阿木爾林業局。黑漠公路經過本局境內龍河林場長達40公里伸向漠河縣。

1996年,阿木爾通往興安客運汽車由個人承包。每天往返一次。

2001年,有個體計程車14台,職工民眾去漠河、各林場以及去加格達奇都可乘計程車出行。

2003年,建設加漠高等級公路,經過林業局境內約60公里。公路客運車次增加,開通加格達奇至阿木爾長途客運汽車,出行更加方便。

2004年,阿木爾通往興安的客運汽車延伸到漠河。加格達奇通往阿木爾的客運汽車延伸到漠河縣。

2008年,漠河機場通航,為職工民眾出行、旅遊提供空中運輸條件。

2009年,以勁濤、長纓兩個鐵路車站為主,每天有三個車次經過,最遠可直達大連金州。以黑漠、加漠、長興和阿呼四條公路為補充的陸路運輸體系,每天都有客運汽車往返。個體計程車增至127台,往返於各林場、漠河、加格達奇。

傳統節日

當地人注重傳統節日,將春節、元宵節、二月二、清明、端午節、鬼節(七月十五)、中秋節、重陽節、小年(臘月二十三)、除夕等傳統節日列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春節阿木爾人過春節都貼春聯、掛彩燈、放鞭炮。時間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外出的人一般都趕回家過團圓年。除夕下午太陽落山前開晚餐。除夕夜守歲吃餃子,必有魚,魚必剩至初一,意為連年有餘。初一全家在一起過年不外出,初二看望至親辭歲。過了初五,拜友宴客告一段落。木材生產高潮時期,春節放假三天。2000年後,將春節假期延長至正月十五。

元宵節正月十四起,家家掛燈籠。每年,林業局都組織在主要街道做冰燈,放煙花,萬人空巷涌至大街觀看煙花,場面甚為壯觀。觀完煙花,趕回家煮元宵。

清明節清明例行掃墓,俗稱“上墳”。近年,祭祖風氣日盛,林業局倡導文明祭掃,獻花代替燒紙,但因正值防火戒嚴期,消防防火部門嚴查嚴守,嚴禁燒紙,以防火災發生。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俗稱五月節。早起人們紛紛到山坡河邊踏青。用露水洗目,采樹枝、艾蒿回家。家家掛葫蘆、吃雞蛋和粽子。近年,人們保護生態意識增強,很少有人采樹枝、艾蒿,只踏青。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被視為與春節一樣的大節日。是夜,合家團圓,吃月餅、西瓜、蘋果、葡萄佐以菜餚,取月圓人也圓之意。

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已經淡化。人們在此日搞衛生,做春節前準備。

除夕農曆臘月三十(小月二十九)晚上,稱除夕,俗稱年三十。這天,早貼春聯,晚吃年夜飯,有長輩給孩子“壓歲錢”的習俗。

現代節日

現代節日有元旦、國際勞動婦女節(“三八節”)、植樹節、國際勞動節、中國青年節、國際兒童節、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老人節、教師節等。

植樹節1979年起,每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為中國植樹節。1981年12月,全國人大五屆四次會議通過《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國務院於次年頒布全國義務植樹實施辦法要求:凡年滿11歲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都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每人每年植樹3至5棵。因大興安嶺氣候寒冷,經國家批准,將植樹節移至4月28日。每年林業局都組織幹部、職工、學生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教師節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是年,第一個教師節,林業局各級領導深入各學校慰問教師。以後歷年教師節都召開慶祝會,表彰獎勵優秀教師。

老人節中國古代傳統,六為陰數,九為陽數。農曆九月九,兩陽相重,又稱“重陽”。1988年將“重陽”定為中國老人節後,每年農曆九月九,為家中老人過節。各級領導幹部也在節前慰問老幹部、老職工和孤寡老人,並號召全社會發揚尊老愛幼光榮傳統。

其他節日

情人節、愚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等均系改革開放後由外傳入。

情人節2月14日。起源於古羅馬,是歐美青年人喜愛的節日。20世紀90年代後期傳入大興安嶺地區。年輕人較為喜歡此節。當日,朋友、夫妻、戀人贈鮮花、賀卡、朱古力等以示情思,並以約會、請客等形式互訴衷腸,聯絡感情。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提出設立母親節倡議的是美國費城的安娜.M.賈維斯。20世紀90年代中期傳入大興安嶺地區,阿木爾也較流行。

父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日為父親節。第一個提出建議的是美國華盛頓的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20世紀90年代後期傳入大興安嶺。近年,為父親母親過節者漸增。逢節,兒女為父母置宴或送衣物、鮮花至賀以示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聖誕節12月25日(耶穌誕生日)。20世紀末傳入阿木爾。近年在青年人中逐漸盛行,商家利用聖誕節推銷節日用品。聖誕樹成為大賓館、飯店重要裝飾。

宗教習俗

佛教2000年1月,林業局宣傳部根據佛教徒申請,按照民族政策,向漠河縣政府、大興安嶺地區行署民族宗教局、黑龍江省宗教局逐級申報新建阿木爾永度寺。黑龍江省宗教局於2月13日下文批覆“同意批准新建阿木爾永度寺”。5月,漠河縣人民政府批准阿木爾永度寺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建築面積100平方米。有主持1人。永度寺法人代表釋正智,佛教徒7人,教眾36人。

2008年2月25日,經黑龍江省宗教局批准,將永度寺更名為北靈寺,遷至漠河縣觀音山。

基督教

1997年,阿木爾基督教會成立。聚會場所在向陽街。建築面積160平方米。

2009年,基督教眾81人。每周星期三、星期五、星期日下午聚會。活動內容主要是頌聖經、唱“讚美詩”,祈禱和懺悔。

交通通信

鐵路

阿木爾鐵路交通便利,嫩林鐵路、哈爾濱----漠河、營口——漠河、齊齊哈爾——漠河旅遊專線從本局經過。

公路

加格達奇----漠河省級高等公路從本局經過,國家二級口岸漠河縣邊貿口岸位於本局施業區內。

航空

漠河機場距本局80公里,航線為北京——哈爾濱——漠河。

郵政

阿木爾郵政局是大興安嶺北部重要的郵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樞紐。可以辦理全區、全國各地的郵政通信。全鎮共有1處門市,為顧客的查詢、投訴、上門收寄特快專遞郵件提供服務。

電信

阿木爾的電信事業在改革中不斷發展。該鎮已經形成了立體化、高效能的通信格局。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在該鎮都有門市,可以滿足顧客正常的通信需求。此外網際網路基本已經復蓋全鎮,鎮中心居民區也都有光纖入戶工程。

旅遊資源

藍莓小鎮

藍莓小鎮指的就是阿木爾鎮,阿木爾旅遊資源優勢獨特,區位優勢明顯,極具開發價值。這裡,保持著原生態,由於開發建設的晚,遠離大城市和工礦區,加之森林復被率高,植被保護好,水體、空氣等環境指標非常接近自然本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良好的原生態。目前,藍莓密集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以北的阿木爾、塔河、呼中、漠河和圖強五個林業局,在集中分布區域中阿木爾局處於核心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

阿木爾林業局著力打造加漠公路、呼阿公路及長興公路三條旅遊專線,重點建設4A級藍莓產業綜合性景區、嶺峰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遊客觀測點、野生漿果和偃松採集點、額木爾河和龍河渡口漂流、小型狩獵場、冷水魚垂釣等旅遊項目。投資1000餘萬元在“黃金之路”二十六站遺址新修建的“驛棧風情”莊園占地40多公頃,莊園內設有種植區、養殖區、遊樂區。在30多公頃的種植區大面積種植了水飛薊、黃芪、五味子等山藥材和小麥、大豆、土豆及各類細菜;養殖區內飼養獺兔、火雞、鵝鴨、冷水魚等,供遊客觀賞、垂釣;遊樂區有知青林、二十六站遺址、“雙妃湖”野生魚垂釣區、紅石砬子、野豬山、蛇嶺等地。新建的“驛棧風情”莊園能夠接待50多人的旅遊團食宿遊玩,在莊園推廣了特色產業,達到了旅遊開發和種養業同步發展的效果。在加漠公路阿木爾段一處風景區,通過招商引資投資近億元,正在建設3A級龍騰生態動植物園,供遊客觀光旅遊。

藍 莓 廣 場

藍莓園

北極生態植物園

二十六站

藍莓產業

發展藍莓產業,阿木爾林業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全局藍莓總儲量4995.5噸,占大興安嶺全區總量的25.6%,2009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定為“中國野生藍莓之鄉”。阿木爾林業局把經濟轉型定位於發展藍莓產業、打造藍莓小鎮。

從一開始,阿木爾林業局就高標準規劃中國藍莓小鎮,聘請國內知名公司策劃,確定總體定位是:以特色取勝、錯位競爭、率先轉型為核心理念,著力建設藍莓發展、藍莓產業和藍莓體驗三大中心。總體思路是:圍繞樹立小鎮品牌、控制藍莓資源、培育支柱企業、引領藍莓產業發展,逐步打造以藍莓產業為核心、以體驗型旅遊為重點的中國藍莓小鎮。

經過幾年建設,目前,阿木爾林業局藍莓繁育基地、藍莓園和藍莓酒莊已經建成;北極冰系列藍莓產品推向市場,並顯現巨大的市場潛力;藍莓島、藍莓酒吧一條街和藍莓產品集貿市場正在建設中。就連局址主要街道兩側的28棟樓房、21棟平房都被粉刷成藍莓的顏色,路燈廣告、路燈桿等也用藍莓造型修飾,藍莓小鎮、藍莓廣場、藍莓園等標誌性雕塑更是隨處可見。

在阿木爾林業局,藍莓產業已經形成一條全產業鏈,以一園為核、三產聯動,規範化管理、集團化發展、市場化運作。一園即建設中國北極藍莓產業園,三產是野生藍莓保護和人工藍莓繁育、藍莓系列產品精深加工和體驗型旅遊產業。

北極冰藍莓酒莊是黑龍江省重點推進的10個項目之一。目前,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北極冰藍莓酒莊二期工程,集產品研發、果酒生產、文化展示、休閒度假和商務洽談為一體。配套改造的三星級酒莊會館、藍莓廣場已經竣工。此外,還高檔次建設了世界藍莓園,委託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分院設施栽培專家對藍莓園一期工程基礎設施改造及現代化溫室大棚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目前,園內藍莓品種已達21個33萬株,總栽植面積200多畝,是大興安嶺地區擁有品種最多、栽植面積最大的人工藍莓種植基地。

阿木爾林業局緊鄰國家4A級旅遊區漠河縣北極村。伴隨著漠河旅遊熱,阿木爾林業局以“一日體驗游、一生藍莓情”的形象定位,吸引了不少遊客。在北極冰藍莓酒莊品嘗醇香甘甜的高檔藍莓酒,到藍莓園參觀品種繁多的藍莓,步入生態植物園感受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景色,還有別具特色的步行街、高品位的藍莓會館等,都成為中外遊客觀光旅遊的好去處。目前,阿木爾已經成為漠河北極村旅遊的熱門線路之一。

以北極冰藍莓酒莊為核心項目,以中國野生藍莓之鄉為品牌優勢,以建設魅力藍莓小鎮、打造中國波爾多為奮鬥目標,阿木爾林業局進一步明確建設思路,並把藍莓小鎮建設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與發展旅遊相結合、與對外開放相結合,使藍莓小鎮成為興安嶺上的一顆明珠。

藍莓酒莊

2008年,為配合政府打造“藍莓小鎮”,北極冰藍莓一期投資5800萬元,二期投資3500萬元,建造了世界上首個也是最大一個歐式古典酒堡-------北極冰藍莓酒莊。2011年10月酒莊正式落成,主體建築風格為歐式古典酒堡,融合了哥德式和巴洛克建築風格,華貴典雅,恢宏大氣,是世界上第一個並且是最大一個以藍莓為主體元素建造的酒莊。酒莊建築面積6194平方米,集產品研發,果酒釀造,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多功能於一體。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林木總蓄積量 3,517萬立方米,興安落葉松、樟子松蓄積量占總蓄積量的90%以上。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林間野生動物有:黑熊、野豬、狍

城鎮景貌城鎮景貌

子、馬鹿、狐狸、雪兔、松鼠等;禽類有:烏雞、花尾棒雞、山斑雞等;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藥用植物有:鈴蘭、玉竹、黃芪、沙參、地榆、龍膽草、紅花、鹿蹄草等,其中,黃芪、木靈芝等上百種野生藥材以其藥性好、產量大聞名遐爾;食用菌及野菜主要有:蘑菇、蕨菜、黃花菜等,還有都柿、越桔等野生漿果及猴頭等菌類植物遍布林間。

阿木爾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非常迷人。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沙金、岩金、煤炭、玄武岩、瑪瑙、大理石、泥炭土、石灰石、陶粒土、膨潤土等十餘種。黑龍江流經施業區北部邊緣,乘船游江不僅可以飽覽界江壯美秀麗的風光,還可一覽對岸俄羅斯城鎮建築風俗。江中水產資源豐富,鯉魚、鰉魚、細鱗魚等幾十種魚類味美可口。臨江的局屬興安資源管護區內的古城島是清代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的攻城指揮所遺址,島上駐軍的圍牆、營房、炮台的遺蹟至今依稀可見。

土地

2009年,全局土地資源總面積為555606公頃,其中,林業經營面積為55224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9.4%;林地面積為524721公頃,占經營面積的95.02%。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508423公頃,疏林地面積145公頃,灌木林地面積1174公頃,未成林地面積1277公頃。非林地面積27526公頃,占經營面積的4.98%。在非林地中,未利用地面積22269公頃,農地面積435公頃,其他用地面積234公頃,水域面積4588公頃。

礦藏

1996年,根據黑龍江地質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編制《漠河縣地質礦產圖及說明書》勘探資料,境域地質有良好成礦條件,礦產資源豐富。有固體燃料礦產、金屬礦產,可用於建築、化工等方面。重要有煤炭、黃金、泥炭、瑪瑙、岩金、螢石、大理石、石材等30多種。

動物

阿木爾局境內無尾兩棲類有6種,蟾蜍有1種,林蛙有2種。爬行動物調查共有3種蜥蜴1種蛇。

花背蟾蜍

中國林蛙

黑龍江林蛙

龍江草蜥

麗斑草蜥

白條錦蛇

獸類

阿木爾林業局境內獸類資源豐富,1983年至1984年調查資料統計共有56種,隸屬於6目16科。其中貂熊、猞猁、紫貂、棕熊、水獺、麝、馬鹿、駝鹿和雪兔等9種被國家定為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分布在這裡的北方型獸類有馴鹿、馬鹿、貂熊、森林旅鼠、普通田鼠、雪兔和普通蝙蝠等,廣泛分布於境內山地林帶,是耐寒動物的典型代表,大興安嶺是其分布的南緣。馴鹿已不見野種群。

魚類

阿木爾林業局境內共有魚57種(亞種),隸屬17科。其中,鯉科魚類51種(亞種),鰍科5種,蛙科5種,鎨科4種。緩流靜水中湖泡定居型有鯰魚、鯉魚、鯽魚、麥穗魚、葛氏鱸塘鱧等。這些魚在湖泡靜水中占優勢。不僅能育肥,而且能人工飼養和繁殖,構成阿木爾靜水水體中魚類主體。江河半回遊類型有草魚、青魚、鰱魚。這些魚都為著名的飼養魚類,生長快,容易人工繁殖。冷水性溪流類型有雅羅魚,哲羅魚類、隨著林業開發,人口增多,盲目捕撈,數量漸少。

鳥類

據1983年10月~1985年5月,大興安嶺地區野生動物調查記錄,阿木爾林業局境內共有237種,13個亞種,分屬於16目40科。其中,雀科種類最多,有30種。其次為鴨科25種。鷸科22種。境內代表種松雞科,主要有3種,黑嘴松雞、又稱棒雞;黑琴雞,又稱烏雞;花尾榛雞,又稱“飛龍”。陸禽除雞類外,還有山斑鳩為常見夏候鳥。山崖附近有岩鴿。

植物

阿木爾林業局的野生植物資源豐富,由於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影響,野生植物種類相對較少,但其中目、種、屬卻比較齊全。種群面積分布較大,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和重要的經濟與科學研究價值。已發現野生植物為8000種,隸屬23目,41種,99屬。

植物區系隸屬於泛北植物區,歐、亞森林植物亞區,大興安嶺植物區。野生植物種類不多,其區系成分卻很複雜,既有寒溫帶針葉林區植物種類和寒帶闊葉混交林區植物種類,又有溫帶草原區植物種類。特有種不多,區系內以興安落葉松占優勢的明亮針葉林為主體,組成樹種有白樺,成分比較簡單,種數較少,特徵種更少。草本植物共有1000~1100種,其中,特徵種只有岩高蘭、布袋蘭等。

木本植物將近100種,而喬木只有28種,樹種單純。本局地處東西伯利亞植物區系、東亞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的腹部。因此野生植物群落兼有3個植物區的種類。屬於東西伯利亞成分的有興安落葉松、白樺、狹葉杜香、越桔等,約占50%左右;而東亞植物區系成分有紅皮雲杉、黑白樺、黃檗等約占40%;蒙古植物區系成分有樟子松、蒙古櫟等,約占10%左右。本植物區系植物種類多具耐寒特徵,除落葉松外,狹葉杜香、興安杜鵑等,冬季雖不落葉,但葉面捲曲如針狀,越桔等常綠闊葉種生長得很矮,不足15厘米,冬季可以隱沒於雪下。

對避風寒的宜於溫熱氣候的藤本植物極少。由於本局生長季短,夏季日照長,雨熱同期,很多植物種生長期短促,如狼毒、白頭翁等5月萌發,6月即休眠。有些物種生長迅速,植物群落的季相變化很快。喬木構成兩層林冠,下木以多種灌木組成。草被層多呈混生。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疏林灌叢草類,是一種不穩的草被類型,喬木約占40%、豆科8%、莎草科占6%、雜草類46%。沼澤灌叢草類,塔頭較多,其草類組成河草科占19%、雜草占18%、小灌木占63%。林灌叢草類其組成部分,喬本科占9%、豆科占11%、莎草科占12%、雜草占18%、胡枝子占50%。另外,草甸草原植物種類也較多,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草場,可供利用飼養種類,喬本科150種,豆科50種,雜草科300種,莎草科50餘種,其他還有20餘種,共570種。

經濟植物

阿木爾林業局地貌變化較為複雜,氣候寒冷,無霜期短,與此種立地條件長期適應的野生植物不過千餘種,屬於冰期後的達弗利亞植物區系。耐寒植物遍布全境。在種屬分布上,長白山系的遠距離間斷分布,如岳樺、五味子等。另一源出極地植物,如岩高蘭、樟子松等。顯示出歐、亞兩區形態上的差異。再如偃松、紅皮雲杉、岳樺等日本、朝鮮及中國東北的共有種則分布位置日趨收縮。境內野生植物種類單純,而有用的經濟植物數量卻較大。

藍莓

俗名都柿。系杜鵑花科,喜濕潤,耐寒冷。生在森林與山谷之間平坦濕潤地帶,多與其他植物混生。蘊藏量大,阿木爾局是高緯度野生藍莓高產區。株高50厘米左右,6月初開花,7月末8月初果實成熟,採集期為一個月左右。果型為圓形或橢圓形,成熟後為深紫色,果實比葡萄小,出汁率在75%左右。味偏酸甜,酸度為pH值2.8~4,糖度為(折光計)8~12度。藍莓果含有大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多種胺基酸發酵後自生乙醇量較高。藍莓汁味香醇厚,是理想的獨具特色的飲料,也是釀酒制水果酒的原料。因為藍莓汁本身色值較高(國際標準800~900),色澤鮮艷而穩定,為甜菜紅型,加工後成品不需要加色素和香料,呈寶石色,具有獨特的清香味。藍莓藥用價值也很高,具有利尿解毒之功能。可用於治療腎結石、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痢疾等症。由於藍莓生長環境不受污染,營養價值較高,作為釀酒的原料十分理想。

材用植物

興安落葉松

雲杉

樟子松

鑽天柳

興安柳

白樺

藥用植物

據調查統計,在局境內山區藥用植物產量較高,質量較好的有黃芪、五味子等數十種。

此外,阿木爾局境內還有手掌參、白頭翁、滿山紅、白芍、接骨草、野百合、木賊、草烏頭、白頭屈、白蘚、狼毒、鹿蹄草、鈴蘭、石韋、黃花菜、山芍藥、貝母、赤芍等。

食用植物

阿木爾林業局的野菜、野果種子等食用植物不多,僅有幾十種。可利用的有黃花菜、蕨菜、蒲公英、水葡萄、藍莓、越桔、托盤、稠李子、松子、草蘑、松草、木耳、猴頭、山蔥、山韭菜、薇菜等。

飲料植物

阿木爾林業局飲料植物較少,唯藍莓和越桔產量極高,資源豐富,為高緯度主產區。此外還有山里紅、山丁子、懸鉤子(托盤)、茶鑣子(水葡萄)、稠李子、忍冬(羊奶子)等。

觀賞植物

阿木爾林業局的觀賞植物主要有樟子松、馬尾松、興安杜鵑、野玫瑰等。

水資源

地表水阿木爾林業局有黑龍江、額木爾河、二龍河、二根河、阿里亞奇河等大小河流20餘條,容水量超過2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超過2.7萬立方米。分布沙礫不潛水含水層,含水層厚度3~5米,地表水資源量年均18億立方米。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0.17億立方米,年均降水76.88億立方米。

地下水全局地下水補給量為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量,年均0.17億立方米,黑龍江額木爾河水測向滲流補給量年均0.011億立方米。額木爾河平原區地下經流補給量年均0.15億立方米,黑龍江幹流河谷平原區年均0.019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水災1991年6月25日至7月4日,阿木爾林業局境內發生兩起特大水災。降水量達131.4毫米,生產全停,道路橋樑和建築部分被毀,林業局苗圃全部被淹,苗木沖走,沖毀造林地113.07公頃,水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9萬元。

蟲災1988年5月,林業局多個林場新造幼林地塊,發現新造幼林都不同程度遭到蟲害侵蝕,該蟲為鱗翅目夜蛾科,受害較嚴重林場有依林、依西、依東、長山四個林場,受災面積993.3公頃。

1988年7月中旬,依林林場施業區出現黑地狼葉蛾,造成93.3公頃人工造林地全部報廢。

1989年,林業局火燒跡地火燒木發生大量天牛,森防站用溴甲烷藥物熏蒸,熏蒸木材50萬立方米。

1991年,林業局轄區內火燒跡地發生大量黑地狼葉蛾,森防站採用機械噴灑殺蟲優防治,防治面積13333.3公頃。1991年7月,全局大面積發生松毛蟲災害,面積達20000公頃,有10000公頃成災。

1992年,興安、龍河林場大面積發生松毛蟲,受災面積2666.7公頃。1993年,林業局林地內發生蟲害,面積28333.3公頃,危害程度較小。

2000年,林業局發生蟲災面積10公頃。

2002年,林業局林地內天然幼林和人工林發生小春蛾,受災面積26666.7公頃。

鼠災1988年,林業局針對林區內棕背鼠、紅背鼠危害人工幼苗狀況進行防治。

1993至1994年,林業局發生鼠害面積18533.3公頃。

1997年,林業局造林地鼠害受災面積19333.3公頃,其中造林地較嚴重的2148.3公頃。

風災1992年7月5日,出現狂風天氣,風速達29米/秒,電話線路中斷,水泥電柱折斷30根。雨夾冰雹,風力達六、七級以上,居民樓房有27戶陽台窗戶全部被掀,平房住戶有76戶房蓋油氈紙被風颳跑,依林林場家屬房多數油紙被冰雹砸碎,勁濤車站東山風景林部分被毀,大樹連根掘起,北山一帶降冰雹秧苗全部打光,受災面積約20公頃,東山一帶大風颳走刮毀的房蓋面積大約4000平方米,直接經濟損失317萬餘元。

霜凍1990年7月23日,青松林場遭受一場霜凍,塑膠大棚所有蔬菜全部凍死。

1992年6月上旬,長山林場發生一場霜凍,大棚秧苗90%凍死,地里蔬菜所剩無幾,損失近萬元。

1992年7月上旬連續2天霜凍,種植的土豆、豆角部分凍死。

雪災1992年6月3日,龍河林場降雪近一尺厚,種植秧苗多數被凍死。6月4日,青松林場降雪半尺厚,秧苗凍死,給蔬菜生產帶來極大危害。

1992年6月6日,興安林場突降大雪,大部分秧苗凍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