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技術預見理論與方法:以新能源汽車為對象

綠色技術預見理論與方法:以新能源汽車為對象

2.1.3 2.5.1 4.1.2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叢書名: 中國科技管理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中國科技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系列研究成果
平裝: 20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058690
條形碼: 9787122058690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1.2 cm
商品重量: 481 g
ASIN: B002KCMEVE

內容簡介

《綠色技術預見理論與方法:以新能源汽車為對象》內容豐富,一是從技術預見理論、過程和方法、綠色技術預見理念出發,對綠色技術預見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二是運用情景分析方法,圍繞國家未來20年社會發展趨勢,從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需求進行分析;三是充分考慮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技術發展趨勢,以節能、環保、安全為重點研究對象,就汽車領域未來20年應重點發展的關鍵技術及系列相關問題開展大規模德爾菲調查;四是運用綜合文獻計量、調研以及專題研討等方法,收集國內外各類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經濟參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以各項主要技術方向的領先者為標桿,指出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自主創新的重點戰略研究方向,提出國內外科技合作和技術引進策略;五是通過建立技術發展動態監控平台,採用文獻計量、數據挖掘、技術路徑圖譜等方法跟蹤、監控基於德爾菲調查結果遴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戰略技術課題的發展狀況,及時更新技術課題清單,設計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的技術路線。

目錄

第1章 技術預見理論與方法1
1.1 技術預見概述1
1.1.1 技術預見理論1
1.1.2 技術預見實踐5
1.1.3 有關技術預見研究的綜合評述8
1.2 技術預見的過程、要素與方法11
1.2.1 技術預見的過程11
1.2.2 技術預見構成要素13
1.2.3 技術預見方法15
1.2.4 全球化的影響22
1.2.5 關鍵技術指標及相應技術預見表22
1.2.6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對象開展技術預見26
1.3 綠色技術預見28
1.3.1 可持續發展理論28
1.3.2 綠色技術預見概念32
1.3.3 綠色技術預見理論35
1.3.4 綠色技術預見的現實意義42
1.3.5 綠色技術預見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問題47
第2章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需求分析49
2.1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需求概述49
2.1.1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49
2.1.2 新能源領域汽車技術需求分析的意義50
2.1.3 採用的技術需求分析方法51
2.1.4 技術需求分析內容52
2.2 情景分析法52
2.2.1 情景分析法的產生背景和發展52
2.2.2 情景分析法的基本理論53
2.2.3 情景分析法的基本步驟54
2.3 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需求分析55
2.3.1 分析流程55
2.3.2 我國未來20年社會發展趨勢55
2.3.3 未來情景下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需求62
2.3.4 國家戰略需求66
2.3.5 市場需求分析68
2.4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69
2.4.1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發展現狀69
2.4.2 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與前景71
2.4.3 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發展現狀76
2.4.4 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發展趨勢77
2.5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困難及障礙77
2.5.1 技術難點78
2.5.2 政策與路線問題81
2.5.3 人才短缺83
2.5.4 製造成本高84
2.5.5 市場配套服務匱乏84
2.6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政策性建議84
2.6.1 指導和推動企業的生產和研發84
2.6.2 引導和鼓勵消費者消費85
2.6.3 政策需要更加細化和實化86
2.6.4 建立汽車技術創新產業戰略聯盟,推動技術需求集群87
2.6.5 堅持傳統燃料技術與替代燃料技術共同發展87
2.6.6 建立科學的方法來評價各類技術的替代效果88
2.6.7 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89
2.6.8 小結89
第3章 新能源汽車綠色技術預見實踐91
3.1 德爾菲調查實施92
3.1.1 確定調查對象和方法92
3.1.2 評價指標的確定及其說明93
3.1.3 問卷回收98
3.2 採用的處理方法98
3.3 重要指標分析100
3.3.1 關鍵技術課題分析100
3.3.2 預期實現時間分布106
3.3.3 技術課題目前領先國家108
3.3.4 技術課題能否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109
3.3.5 技術發展的制約因素110
3.3.6 技術課題的發展路徑分析112
第4章 新能源汽車技術經濟分析115
4.1 技術經濟分析簡介115
4.1.1 技術經濟分析的概念115
4.1.2 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118
4.1.3 技術經濟分析的步驟119
4.1.4 技術經濟分析的意義120
4.2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121
4.2.1 技術經濟評價指標的含義及其作用121
4.2.2 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設定的原則123
4.2.3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124
4.3 新能源汽車領域關鍵技術經濟分析125
4.3.1 技術價值分析125
4.3.2 經濟效益分析133
4.3.3 社會效益分析136
4.3.4 生態環境效益分析143
4.4 未來我國汽車市場走勢和新能源汽車需求分析147
4.4.1 未來我國汽車市場的政策傾向147
4.4.2 未來我國汽車市場的需求潛力分析148
4.4.3 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需求特點和成本經濟性分析150
4.5 未來我國汽車消費影響因素分析154
4.5.1 我國汽車價格還沒有與國際接軌154
4.5.2 汽車降價頻繁155
4.5.3 政策法規156
4.5.4 汽車消費信貸不規範157
4.5.5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158
4.5.6 我國貧富差距大158
4.5.7 公車消費159
4.5.8 信息不透明159
4.5.9 汽車售後服務水平低160
4.6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重點和產業化分析161
4.6.1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發展重點161
4.6.2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分析167
第5章 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發展趨勢跟蹤與自主創新技術路線設計172
5.1 新能源產業技術領先國家的研究現狀和趨勢172
5.1.1 美國在新能源產業的研究現狀和趨勢172
5.1.2 歐盟在新能源產業的研究現狀和趨勢173
5.1.3 日本在新能源產業的研究現狀和趨勢173
5.2 中國目前的研究開發水平174
5.2.1 總體研究概況174
5.2.2 純電動汽車174
5.2.3 混合動力汽車175
5.2.4 燃料電池汽車175
5.3 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發展動態監控平台設計176
5.3.1 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發展動態監控平台設計176
5.3.2 動態監控的實現路徑179
5.3.3 技術發展動態監控平台的意義181
5.4 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自主創新的路線設計182
5.4.1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和歷程182
5.4.2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183
5.4.3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目標186
5.5 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對策和措施187
5.5.1 明確技術攻關重點,實施重大科技專項188
5.5.2 將新一代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納入我國中長期科技重大專項計畫188
5.5.3 加強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國際合作194
5.5.4 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產業,促進汽車企業技術和產品轉型194
5.5.5 制定嚴格的油耗標準和排放法規,激發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熱情194
5.5.6 鼓勵能源企業儘快開始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194
5.5.7 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法規,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形成195
附錄196
附錄1 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清單調查196
附錄2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課題初步調研結果198
附錄3 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德爾菲調研問卷200
附錄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課題
第一輪德爾菲調研結果201
附錄5 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課題
第二輪德爾菲調研結果202
參考文獻203

序言

技術預見是人類對未來科學、技術、經濟、環境和社會所進行的有計畫的探索,目的在於選擇重點戰略研究領域和通用新技術。在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將環境因素納入技術預見中成為技術預見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趨勢。技術預見方法與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結合,使得技術預見模式在最佳化配置各種資源、實現環境保護方面顯出一定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